邮票价格受很多因素影响,有两个因素就是邮票的被收藏量(终端消费)与消耗量。收藏量大,邮票就要涨价,消耗量大,邮票的价格也要上涨。所以也不能一味的把市场和邮票发行量画上等号,也要综合其他因素。”我市邮票商人马世永介绍。马先生举例说:“1980年发行的首轮生肖邮票的首枚庚申年猴(T.46),当时公布的发行量是500万枚,面值8分,目前价格之高不用多言。而同期发行的小型张《齐白石作品选》(T.44M)面值2元、《荷花》(T.54)面值1元,当年公布的发行量只有25万枚,是猴票的二十分之一,可是它们现在的市场价格都远低于猴票,只有猴票价格的三分之一。追究其原因,不是发行量的大小可以说明的。在猴票刚刚发行不久还有人将其当成普通邮票寄信消耗,很快它的市场价格远远超出了邮票面值后,也就没人用猴票寄信了,可以说没有多大消耗。大量的猴票被集邮爱好者当成‘宝贝’收藏起来,能够在市场中流通的数量越来越少,价位越走越高。” 
        社会进步科技发展,通讯方式越来越多,人们交流的手段变得快捷方便,打个电话、来个视频聊天,快捷高效低成本的交流方式已成为现代人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邮寄信件这种传统沟通交流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要求。所以现在不少邮票收购者和集邮爱好者认为现在的邮票没有了消耗渠道。集邮爱好者李立国先生就是其中一员,他说:“邮票作为邮资的实用价值急剧萎缩。近年来会使用邮票寄信的人越来越少,邮票的消耗自然就少了。大部分购买邮票的人都是集邮爱好者。其实现在很多邮票的市场价格都低于自己的面值,也叫打折票。你在大一点的邮票零售市场上都可以低价买到这些邮票。但不要以为用这些邮票寄信节省邮资,现在中国邮政的很多业务,比如包裹,邮寄印刷品等,都必须在柜台直接付费然后在包裹上敲‘邮资已付’邮戳,不让消费者贴邮票。邮政自己印的邮票都在限制流通,消耗又从哪里来?”
  “有很多人说过去的邮票耗损量大,其实这种说法未必准确”,年过七旬的集邮爱好者王蒙说,在他的印象里人们对邮票的消耗一直在变少,邮票消耗的最高峰在1984年之前,之后越来越少,就算是消耗也是一些打折票。
  王先生介绍,邮票通过邮政部门邮寄的过程完成它的消耗,在电话没有普及的岁月里,相隔两地的人想要交流,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信件,别看现在价格贵,可是当时老纪特邮票的发行量不小,只是消耗量也同样大。文革票值钱吧?可那时不少邮票的发行量都在几千万枚以上,然而时至今日,品相好、没有使用痕迹的文革票并不好找,这有两点原因,一是当时邮票的消耗量大,二是当时人没有形成集邮观念。要知道在通讯手段匮乏的当时,寄信是一定距离外双方沟通最省钱的方式。因为打长途电话、发电报的费用很高,除非公务,否则大家很少有人选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用寄信的方式加强彼此联系,寄托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洽谈也通过信函进行。那时候人们一看见邮递员都会围上去问“同志有我的信吗?”也正因为如此,老纪特和文革邮票的消耗量是巨大的。股票论坛 www.55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