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

1楼
震荡上行 发表于:2008/3/11 11:34:00

  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

  ———访“遵义民俗博物馆”的主人吴军

  1月13日,遵义市红军街的“遵义民俗博物馆”开张了,藏品有古生物化石、明清瓷器、宋元石雕、黔北雕花门窗、明清家具、傩戏面具等,它的主人就是遵义的民营企业家、收藏家吴军。这也是我省第一家民营博物馆。

  在黔北历史发展过程中,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不断交融、同化,形成了黔北特有的民俗文化,尤其以黔北民居、傩戏、石雕最为有特色,数百年后的今天,在遵义几乎到处都可以发现这种文化遗留的痕迹。从房前柱子下的赏墩、雕花的门窗、珍贵的榉木镂花架子床,到农家姑娘的梳妆台、米缸、糖罐,甚至铺在院子里的石雕和丢在阁楼上尘封的傩戏面具,一直作为普通的生活用品,或静静地躺在灰暗农家小屋阁楼里,或被抛在田头地角的杂草中。吴军是个有心人,他20多年来致力于文物的收集整理,如今,这些民俗文物被摆放在吴军开办的遵义民俗博物馆,供人参观、欣赏,成为了解黔北文化的一个窗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遵义民俗博物馆位于红军街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民俗博物馆正门牌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三楼中庭展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收藏家吴军

  与黔北民俗文化结缘

  吴军是个生意人,他是遵义最早从事高级服饰代-理的生意人,然而说起自己,他认为他所做的最具成就感的事,是创办了贵州省第一家民营博物馆——遵义民俗博物馆。

  谈起与收藏的结缘,他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有年代的东西感兴趣,但那时年纪小,也没有实力去从事收藏,到了我参加工作,以后又有了自己的生意后,上个世纪90年代,我才开始接触收藏。最开始不懂,一来就把目标定在古玉和瓷器上,结果经常看走眼。当时遵义那些古玩贩子都知道有个吴老板收东西很爽快,甚至湖南、湖北、四川的古玩商都拿着东西来找过我,当时刚刚入门,看见东西,就一心想买回来。要是别人拿了十件东西来,我只收了九件,心里都还是惦记那件没买回来的。就因为急切,加上不懂,那段时间买的假货最多。我记得有次,有人拿了一个商代的玉器——酒樽来找我,我一看很喜欢,也像真货,就买下了。后来我请一个懂行的朋友来看,他看了说是假的,那包浆是做出来的。这件东西现在还摆在我家里,算是我买假货的一个纪念吧。”

  吴军说,收藏需要一双“火眼金睛”。目前瓷器做假的方式有很多:新烧出来的瓷器往稀硫酸里一泡,新瓷光泽感被腐蚀掉后,这件瓷器仿佛在几分钟内立刻老了几百岁;有些造假者将瓷器埋在土里两三年,欺骗买家说发现了古墓,到时候还故意邀请购买者一同去挖;玩家一直相信的“包浆”(古玩呈现出的古旧光泽感),造假者往往用机油等制造出;一些造假者为了达到所谓的“血浸”、“土浸”效果,把古玩埋在死狗肚子里,再在路边挖个洞,埋上几年后,效果逼真;现在甚至有“专业人士”用大量时间专门模仿官窑“款”的写法。用这些造假的办法制造出来的文物,吴军几乎都遇到过。

  上当次数多了,吴军也慢慢摸出了门道。闲暇时他自己也学习一些鉴定知识,也曾自己到北京去登门拜访知名的鉴定专家。他说,这些年,在我眼前走过的古玩少说也有上万件,看得多,也就积累了经验,现在,一件东西摆在我面前,基本上不会看走眼了。

  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吴军开始把目光转向家具的收藏,相比瓷器古玉而言,家具的造假要少些,关键是家具的木材就造不了假。从收藏家具开始,吴军对黔北的民俗文化开始有了兴趣,那些散落在农民家里的雕花门窗、石雕、明清家具、傩戏面具等等,成了吴军收藏的主要方向。吴军说:“在江浙、安徽等地方,对自己民俗的东西保护得非常完善。看到我们自己的东西得不到保护,在风蚀、在损坏,那个时候感到非常可惜。我在收藏的过程中,慢慢有了这个想法,把反映我们黔北地方性的民俗文物系统地收集起来,为后人留点东西。”

  为收藏忙碌

  20多年来,吴军为了收藏,足迹遍及遵义周边的村村寨寨,而且还涉足其他省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据吴军介绍,他们现在搜集到的藏品有一千多件;其中,反映民俗的藏品就占了一半多。而这每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包括收藏的故事和藏品的故事。

  吴军藏品中,最古老的东西是出土于四川古墓的一件象牙化石雕刻的小鱼儿,雕工细腻,从中可看出远古时候黔北地区包括四川部分地区的古人在雕刻工艺上的娴熟。

  有一件民仿清酸枝龙床,有一吨多重,通体装饰着华丽的蟠龙祥云图案,床顶续雕宫廷常用的云纹和龙纹,六根柱子及床围精雕镂空龙纹。床的整体雕有95条龙,体现了古人精巧绝伦的工艺水平。“这个床最初是一个朋友介绍的,东西在四川,我知道后,马上赶去,看了东西,工艺非常精美,买下了后费了不少力才把这个庞大的床运回贵阳。”

  吴军收藏的家具中,各式各样的床就有几十张,有清代柏目雕花屋式故事拨步床,该床的木雕反映的是《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清中期银杏木雕小开门财主床,值得一提的是该床复杂的制作程序:须砍伐上百年的银杏树,然后在水中浸泡十年,然后取出阴干十年,方可锯成板材,板材再放置阴干十年,使其不破裂,不变形,工匠则需要上千个工作日才能雕刻完工。一张气势庄重的清代黄花梨木龙椅是黔北当地苗王和土司所用。

  吴军最耗心思的一件藏品是乾隆年间粉彩开光人物花卉大缸,吴军回忆:“这件东西是在黔东南一个农户家里,据说已经有不少藏家前去洽谈购买,但是都没有谈成。我去的时候,就有人说我要空跑一趟。我请了几个当地的朋友和我一起去的,我没出面,朋友分了三次去和主人家谈,谈了几个小时都没定下来,最后,我顶着烈日爬上山,在田边等他把田犁完,2个多小时过去了,他终于肯和我谈了。”农户见吴军很有诚意,终于在犁完田后,答应把东西卖给他。

  后来,这件东西被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鉴定为孤品。

  吴军说,和藏家打交道是需要耐心和诚意的,有时候为了一件东西要跑好几趟,如果看到一件好东西而没能收藏,那是一种折磨。

  历史在博物馆复活

  寻寻觅觅,集腋成裘,便有了颇丰的藏品。当家里已经放不下吴军收藏的一千多件藏品时,他萌生了办一个博物馆的念头,他想把这些东西展出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黔北文化,了解黔北人生活的点点滴滴,2008年1月13日,在遵义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吴军的遵义民俗博物馆在红军街开馆。博物馆面积1100多平方米,共有9个展厅,内设有开国元勋人物馆、明清家具文化馆、汉宋陶瓷馆、古生物化石馆、石雕文化馆、傩戏文化馆、根雕青铜玉器文化馆以及雍抗书法馆等。

  关于博物馆建设方面的细节,吴军介绍道:“我一直有这样的愿望,就是要建立我们黔北自己的这样一个文化博物馆。所以当我有了这个想法后,马上和朋友商量,他们很支持我的想法,我们也了解了国内一些博物馆的建馆方式。建立自己这样一个博物馆主要是反映我们本土的文化,在建馆这块我们得到了遵义市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我们请专家做的指导主要是负责档案建立、对馆藏品的保护、技术安全保障等这些规范化的运作。特别是建立藏品档案,藏品的出处、来历、它的历史背景,我们都很认真。”从租下场地到开馆,仅仅用了40天,在这40天里,吴军几乎都泡在馆里,因为休息很少,到现在还耳鸣。

  让更多人了解黔北民俗

  曾经有人出高出数倍的价格来购买吴军的藏品,被他婉拒了,吴军说,他建博物馆的目的是要和公众进行共享,持续利用。他已经将他的收藏品陆续精选了一批在四川参加馆际交流。遵义民俗博物馆的民俗顾问周康友说,城市的生活,现代的节奏,隔膜了很多人对遵义民俗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这些藏品展示了前人的聪明智慧和黔北悠久的文化传统,给不了解遵义的人一个立体的展示。

  吴军现在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他的民俗博物馆上,他说,现在博物馆才刚刚开馆,有很多民俗文化的东西还没有整理出来,如何通过文物来梳理黔北民俗文化发展的脉络是他下一步要开展的工作,文物还需要补充,文物研究要提上日程。

  他说,我没有指望博物馆来赚钱,接下来,我还要继续投入在这上面。在他的设想中,他想要开办一些公益活动来促进遵义收藏界和外界的交流,比如请专家来鉴宝、开办讲座、举办公益展览等等,另一方面,他想把黔北民俗文化这一块完善起来,在藏品上、在布展上、在讲解上……他想象着:在博物馆里,各类民俗文化实物文物分类珍藏陈列,流连其间,犹如穿行于历史的时间隧道,加上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述,观者犹如畅享一场黔北民俗文化的饕餮盛宴……

  正如民俗博物馆的民俗顾问周康友所说:收藏与保护是紧密相连的。当人类的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难以保存时,通过博物馆形式的收藏,仍旧能够起到保存古文物、保存后人正在失去的记忆的重要作用。

  (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