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6日 来源: 市场报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电影海报无疑是被藏界所遗忘的。细细分析,这里的原因很多,最直接的恐怕是电影海报属于非卖品,它的流通仅限于各电影公司和影剧院,一般是中国电影公司为了配合某部影片的公映,请艺术家或电影美工师根据影片的内容、情节、人物来创作海报,然后印刷发行到电影公司和影剧院,张贴于影剧院,因此外人想收藏和研究是十分困难的,即使圈内人士通过各种途径能搞到电影海报,又有几人在从事电影海报的研究呢?
名家海报非同寻常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几乎看不到有关电影海报方面的研究文章,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电影海报创作者为中国电影海报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和艺术性建树是非同寻常,像电影海报创作泰斗颜地的《白毛女》、《南征北战》、《梅兰芳舞台艺术》(下)等;樊楠的《春天来了》、《南岛风云》、《杨门女将》;李念淑的《冲破黎明的黑暗》、《结婚》、《无穷的潜力》;王延陵的《智取华山》、《山间铃响马帮来》;海雄的《鸡毛信》、《夜半歌声》;谷梅的《望乡》、《土地》;江平的《小兵张嘎》、《小二黑结婚》等等都是广大观众尤其是收藏者过目难忘的。除以上画家外,尚有不少知名国画、版画大家也客串于海报的创作,如关良的《周信芳舞台艺术》海报、程十发的《林则徐》和《枯木逢春》海报、蒋兆和的《马兰花开》海报、黄胄的《阿娜尔罕》海报、胡若思的《红楼梦》海报、钟灵的《景颇姑娘》海报、张仃的《祝福》海报、周令钊的《洛神》海报、叶浅予的《彩蝶凤飞》海报、黄永玉的《长发妹》海报、蔡振华的《尤三姐》海报等都相当经典。
电影海报研究存在盲区迷点
而后人却对老电影海报研究肤浅,知之甚少,许多盲区迷点还等待我们去探究,更可悲的是,上世纪80年代之前,由于缺乏收藏意识,大量的老电影海报散失损毁,有的存量稀少,有的甚至接近孤品,还有的可能连海报画面都未能保存。据笔者观察:像一开的《列宁在十月》、《普通一兵》、《列宁在1918》、《无形的战线》、《神鬼不灵》、《红旗谱》等老电影海报画面究竟是什么样的至今还没有浮出水面。笔者从90年代开始研究老电影海报,由于老电影海报涉及面很广,手头的资料又十分有限,加上许多老一辈电影工作者相继去逝,更增加了研究难度。
几年前,许多电影公司和影剧院由于搬迁等各种原因将老电影海报作为废纸变卖,更没有想到当年在影剧院内唾手可得的老电影海报如今身价倍增,而个别电影公司还未处理完部分老电影海报也作为国有资产进行了封存。
导致中国老电影海报在藏界被人遗忘,各地市场电影海报交易价格很低与电影海报的流通有着很大关系,所以,取消电影海报非卖品至关重要。目前,国际上收藏电影海报是一种品位和时尚,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老电影海报价格动辄数千上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