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当代古董——老纪特邮票

1楼
zhaowf 发表于:2016/5/16 13:22:00

最近,随着各地邮币卡文交所的不断开业,各种近年来发行的新邮票尤其是生肖邮票涨势惊人,相对而言,被集邮爱好者誉为当代古董的老纪特票却沉寂了多时。其实,在新中国发行的各类邮票板块中,问世最早的老纪特票无疑是收藏价值最高的。

何谓老纪特票?老纪特邮票是指新中国成立起到“文革”运动开始发行“文”字邮票为止,其间所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统称。新中国建立以后,共发行老纪念邮票124套(计494枚),老特种邮票75套(计511枚),其中包含再版票、“东北贴用”票、无齿票和小型张、小全张。

市场经常炒新

老纪特票价值曾被市场低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尽管那时邮票面值很低,但集邮爱好者却很少花钱买新邮票。即使是今天价格已高达12万多元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当年摆在邮局柜台上也乏人问津。好在当时的纪特邮票主要用以邮政通信,所以人们收集信销票还是挺容易的。如果按照当时集邮人数100万计算,很多邮票的发行量都在四五百万甚至上千万,这个印量在当时虽说是很大的,但由于老纪特票大量消耗于通信领域中,新票的实际存世量其实已不多。等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当众多的集邮爱好者回过头来再去寻找老纪特新票时,才发觉其存世量已少得可怜,即便是全品相的信销票,有些精品也要踏破铁鞋才能觅到。而像《梅兰芳舞台艺术》、《黄山风景》、《金鱼》、《牡丹》、《菊花》、《蝴蝶》等大套票,则更难全部一一收齐,至于一些发行量仅二至四万枚的小型张、小全张如今更是成为难得一见的珍邮。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集邮人口的不断增加,许多“文革”后发行的JT票的平均涨幅也超过了一倍多,可令人遗憾的是,老纪特票的价值却被市场严重低估,其价格一直表现得比较平稳,即使像《金鱼》、《牡丹》等市场形象十分良好的品种,其增值幅度也仅有30~50%左右。

作为一种集藏精品的老纪特票,虽说具备了很高的收藏价值,但由于老纪特票发行年代久远,其收集难度较大,使很多新入市的年轻集邮者对老纪特票敬而远之,因此出现了市场需求量远比后发行的新邮票为少;对部分集邮水平有一定提高的集邮爱好者而言,老纪特邮票的种类比较复杂,且品相良莠不齐,再加上它们的价格也相对较高、审美效果又不十分好,这些因素也导致其市场需求量大打折扣,这其实也是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邮市出现的几次高潮中为什么总是炒新邮而不炒老票的症结所在,除了近十几年来新邮票发行量较大,便于炒作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二十多年来年轻集邮爱好者的大量增加,形成了新邮票需求者众多的局面。

老纪特票别具特色

优势明显

从投资收藏角度看,老纪特票本身所固有的各种优势是很多后发行的新邮票所无法比拟的,随着今后人们收藏理念的不断增强和集邮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纪特票的含金量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邮市投资者所发现。

1、老纪特票拥有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诸多第一。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套邮票,也是第一套纪念邮;1951年10月1日发行的特1《国徽》是新中国邮票史上的第一套特种邮票,这一时期的邮票还创造了许多其他方面的第一,如新中国第一套无齿票、新中国第一套小型张等,这一切都赋予了老纪特票极丰富的内涵。

2、老纪特票拥有诸多的珍邮。可以说新中国的大部分珍邮都集中在这个时代(除“文革”时期以外)。从目前市场上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它们的存世量应该是十分稀少的。相反,“文革”时期的许多珍邮,如著名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几乎在每场邮币拍卖会上都有它的身影,甚至它还有四方联、实寄封等,这不由得使人们对它的存世量产生疑惑。反观老纪特邮票,这一时期邮票的管理工作相对来说比较严格,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的存世量更加可信,新票的存世数量可能更少。

3、老纪特票拥有很多的大套票。纪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等全套5种以上的邮票有33套,约占这个时期纪特邮票套数的六分之一,特69《化学工业》等全套8种以上的邮票有24套,红占总数的八分之一。其中特57、特44、特56、特4分别达到全套16、18、20、40种。当年这些大套票给集邮爱好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欣赏起来的确十分过瘾,而这其中的大多数佳品如今依然深受集邮爱好者的喜爱,最直观的标志就是市场价格长期遥遥领先,一直居高不下。

老纪特票精品倍受青睐

涨势很好

老纪特票的市场优势和收藏价值可谓十分明显。首先是发行量较小。据早已公布发行量的185套老纪特票统计数据看(有14套发行量不详),一百万以下的(含小型张、小全张)29套,占16%;100万至500万的114套,占61%多点;500万至1000万的34套,占18%;1000万以上的只有8套,占4%,其中发行量最大的一套也只有1300万;其次是存世量很少。新中国最早的一套纪念邮票(纪1)发行至今已超过60年,最晚的老纪特邮票发行也有40多年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使老纪特票遭受了很大的磨难,随着岁月的流逝,绝大部分老纪特票都在通信领域里损耗了,现留存下来的全品相数量已极少,它珍贵的文物属性日渐凸显。目前别说是发行量较小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国庆15周年》等小型张十分罕见,就是想找到一套全新上品的其它老纪特邮票也比较困难了。

虽说最近几年来老纪特票整体行情比较平稳,但其中有些精品却涨幅很大,部分品种甚至早已超越了1997年邮市高潮时的价格。特别是《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和《金鱼》、《菊花》、《黄山》等大套票涨势惊人。如《金鱼》最新市场价6000元,而97年时为1600元;《菊花》市价1.1万元,而97年时仅为2500元;《蝴蝶》市价2700元,而97年时为1400元;《黄山》市价8800元,而97年时为3200元;《牡丹》市价3800元,而97年时为1300元。此外,部分老纪特小型张走势也十分强劲,《国庆15周年》小型张升目前涨到2.6万元,经典品种《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市场价更是高达12万元,成为新中国邮票中名副其实的珍邮。

大部分老纪特票尚有升值空间

值得关注

虽说老纪特精品票涨势可观,但目前的确还是有部分品种的表现有些不尽人意,与其它一些后发行的邮票板块相比,这些品种的价格还远没有达到相应的位置,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值得广大邮市投资者多关注。

你若是能做一个有心人,多关心老纪特票的市场行情,并做好中长期投资的思想准备,你就会发现市场里有不少价廉物美的老纪特品种是值得买进的。比如1954年12月15日发行的发行量为400万套(实际存世量要少许多)的特11《技术革新》的市场价仅为22元,1959年4月1日发行的发行量为400万套的特31《中央自然博物馆》的市场价为30元,1953年12月30日发行的发行量为400万套的纪25《世界文化名人》的市场价为19元,1954年12月30日发行的发行量为800万套的纪3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市场价也只有33元。此外,1956年1月1日发行的新中国邮票史上第一套小型张,也是唯一的一套4枚体小型张纪33M《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该票采用雕刻版形式,设计新颖,画像逼真,印刷精美,背后无胶,最新市场价也仅为1200余元,该价格甚至比许多晚发行二十多年的JT小型张的售价还低,其潜在的投资价值显然被市场严重低估。

笔者认为:老纪特票的收藏价值绝对不容忽视,它就像一个正在开采的金矿,有的金子被取走了,有的正在挖掘,但更多的金子尚未被人们发现。作为邮票爱好者和投资者,一旦发现那些埋在沙丘下的金子——价廉物美的老纪特票精品,千万不可错过。作为历史积淀极度深厚的老纪特票,它集藏的黄金时代一定会到来,而先期在低价位买进的人也终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