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图一城隍协侍花钱 图二城隍护身挂花钱(背) 图二城隍护身挂花钱(正) 图三城隍金玉满堂锁片 图四城隍金玉满堂锁片(背) 城隍信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
图一城隍协侍花钱
图二城隍护身挂花钱(背)
图二城隍护身挂花钱(正)
图三城隍金玉满堂锁片
图四城隍金玉满堂锁片(背) 城隍信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对古代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伦理、道德、民俗等各个领域,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历代尊奉和祭祀城隍,形成了独特的城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在古代民俗钱币上也得到了体现。本文介绍三枚与城隍信仰有关的古代民俗钱币。
1、城隍协侍挂花钱(图1):此钱钱体圆形,直径32.3毫米,厚2.5毫米,青铜质地,其铸造年代可能为辽代或金元时期。中为双面镂空图案,上有挂钮,可用于悬挂佩戴,属于挂牌式大花钱,也可称为“配饰钱”。其币面中央为端坐着的城隍爷形象,身着戎装,右手持一柄长剑,威风凛凛。城隍爷两旁协侍着牛头马面,怒目圆睁,仿佛在呐喊助威,庄严肃穆。
城隍是城市的保护神,因此古代凡有城池的地方都建有城隍庙。各地城隍庙里的塑像与配神各不相同,但一般都有如下塑像:正殿之中祀奉城隍大神,两旁分列八大将、文武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钟鼓神以及十殿阎王、二十四司等地狱塑像,有的还有财神、送子娘娘等配神塑像。
几乎所有城隍庙的主殿都有一块写着“尔来了”或是“你来了”的牌匾,意思是说,不管你在人世间活了多久,终究逃不过城隍爷这一关。人一走入城隍庙主殿,抬头就看到“尔来了”三个大字,心里自然产生一股震撼感,仿佛听到了城隍爷用严厉的口吻在训诫着。古人佩戴城隍协侍挂花钱,自然是希望城隍神随身护佑,同时也时时警示自己应心存善念,在世上做事光明正大,否则就逃脱不了城隍爷的惩罚。
2、城隍护身挂花钱(图2、3):此钱圆形,上有挂钮,可用于悬挂佩戴,也属于挂牌式花钱。其币面中央圆圈内有一“印”字,圆圈上缘书“城隍护身”四字,下缘镌“驱邪保安”四字,两侧各有一五角星图案。背面平素,无纹饰。该钱为黄铜铸造,其铸造年代可能为清末民初时期。
民间奉祀城隍,最初以之为城池、地方的保护神,后来随着道教介入和人们对城隍司职期望的增长,城隍司职之权向阴阳两界扩展,人们又奉城隍为主管阴司冥籍之神。据《茶香室丛钞》记载,至迟到唐代,城隍神已主冥籍。如此一来,城隍就成为统管阴阳两界、有着广大法力、掌管人间生死祸福的地方最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