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贵阳市档案馆所藏存旧报汇集第25册12页中,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三月八日出刊的《新黔日报》第三版内,刊载了新闻报道一则,标题为:“发行锑铅合造当十辅币。省政府布告暂以贵阳试办,大洋一元,兑换锑币400枚”。报道的主要内容是:“省府鑑于近年来奸商由外省贩运当五十、当一百铜元之入境行使,以致本省近来生活日高。前经省府委员会决议:暂以吾黔生产最多只锑铅合造当十辅币,以资调剂。据修枪厂(贵州修枪厂,厂址设在贵阳大南门华家纸厂)报告:新铸锑币已造足50万枚,特发交贵州银行,定期(1933年)三月十六日于贵阳试为发行。每大洋一元,兑换锑币400枚;惟发与钱业各商号,每次在100吊以上者,以大洋一元兑换410枚,以资鼓励。听民间自愿行使,不得故意拒绝收受涨跌法价,如违定即查究。”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王家烈接任省主席后,就由当时的大南门枪械所(修枪厂)铸造的50万枚当十的锑币,交贵州省银行在贵阳发行。50万枚锑币仅相当于银元1250元。“锑币当十”币面正中心铸“当十锑币”四字,外是珠圈,珠圈外与币沿之间是“***二十二年贵州省造”,背面为国民党党徽图案,色泽较一般银、镍辅币暗淡偏黑,少光泽,直径为2厘米,厚2毫米,重5克。铸造的工艺水平也比较粗糙。 据考证,古往今来,中外钱币的铸材大多为金、银、铜、铁、铅、锡、镍等,而以锑作为币材的,在世界范围内,据《钱币实物录》记载除西德曾铸造过,在我国的货币史上也属绝无仅有,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当属国际铸币史上的珍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国际钱币市场一枚品相完整的“贵州锑币”市场收购价格为700美元左右。当时铸量50万枚的“当十锑币”流通面小,仅在贵阳中心城区流通使用,因锑铅材质的特性,易碎,不易保存。解放后,因锑币的币面上有国民党党徽图案,部分都被遗弃。改革开放初期,贵阳地区民间一些补锅匠用收来的锑币来修补破烂的锑铅合金制品,导致流失过大,如今全国各钱币市场已经罕见此物,大都在收藏爱好者手中,也寥寥无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