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5月11日下午,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出照片,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婆婆面前摆满各式各样的邮票,在重庆大学B区的树荫下售卖。微博还写到,售卖的邮票大部分都是按照邮票的面值进行出售,老婆婆慈祥的笑容和邮票上老旧的邮戳,都勾起泛黄的回忆。
微博一发出,就引起网友们极大的兴趣:这位老婆婆是谁?为何要在大学内卖邮票?也有网友表示曾看到过这位卖邮票的婆婆。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经过多方打听,终于联系上了这位卖邮票的老婆婆。原来,这位老婆婆集邮已有58年时间,卖邮票也有10年了。
曾凤英拿着邮票介绍,这些邮票是抗战时期的。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李斌 摄
从小学开始集邮
“我从小就喜欢集邮,邮票是历史的见证。”12日中午,重庆市南岸区双峰山路某小区内,今年已经70岁的曾凤英正整理着邮票。大大小小的邮票摆满一桌,不同种类的邮票分门别类的进行了归纳。
曾凤英介绍,12岁时他便开始集邮。“当时与母亲、舅舅通信,所以需要用到邮寄的方式。”原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普通物件,渐渐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生活中,自己也越来越喜欢邮票,慢慢就开始收藏邮票。
曾凤英小心翼翼的从柜子里拿出一踏包装精美的邮票,这是她最早搜集的邮票,是1941年出版的孙中山邮票,虽然都盖着邮戳已经使用过,但时隔75年的邮票,显得格外珍贵。
“58年来,收藏的邮票超过10万元。”说着曾凤英打开一排书架,里面装满了多年来收藏的各种版本邮票。“每个年代的邮票都是那个年代的历史的见证,看着这些邮票就想起当年的事情。”
高校卖邮票十年
为何想到要到高校内卖邮票?曾凤英说,这源于十年前的一次经历。
十年前,从川益中学退休的曾凤英开始在大学内卖邮票。“刚开始到重庆大学、邮电大学和交通大学都卖过。”曾凤英说,自己出售给学生的邮票基本都是90年代后的邮票,而且都是按照邮票票面价格出售。
现在,曾凤英已经有固定的时间到大学内卖邮票:每周三到重庆大学、周六到重庆工商大学,每次都会有大量学生前来围观。“学生们问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集邮、集邮有什么用?”每次曾凤英都会耐心的给学生们解释,每一张照片后的历史。
曾凤英拿起一张邮票给记者展示,左下角“1996-9”的标示表示1996年第9版,而右下角“4-1”则表示一版共4张,这是其中的第一张邮票;而最后的T、J等字样分别代表特种邮票和纪念邮票。
曾凤英介绍,她最喜欢收藏植物花卉类的邮票。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李斌 摄
与学生交流很快乐
曾凤英拿起一踏邮票,这是她最喜欢的花卉类邮票,各种邮票都用小纸片标注了花卉的名字以及出版年份和版次。
“我其实很享受与学生之间交流邮票上的知识。”曾凤英说,与大学生交流都是用英语,大学生专心听他将集邮知识的样子让他很有成就感。同时,还有不少学生上学时购买,毕业后也继续联系她购买。
曾凤英在摆摊出售邮票中,都是按照邮票票面价格出售。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李斌 摄
曾凤英说,集邮不管是爱好,到大学买邮票也让自己锻炼身体,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与学生的交流更是让自己更上年轻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