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是什么?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也许只是历史课本上的一个知识而已,但是对于身处票证时代的老人们来说,票证代表的是曾经容藏着的饥饿寒冷和无言期盼的“时代记忆”。一代人说不清的“票证情结”和年轻人对于票证的隔膜,折射了改革开放30年生活的巨大变迁,也反映了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的沧桑轨迹。
自1955年发行第一套全国粮票始,至1993年票证的全面退出,整整39年,小小方寸 “票证”见证了多少真实的人间表情;而改革开放30年给老百姓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从此摆脱和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质匮乏时代。
方寸票证留存的“时代记忆”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筑梦路上》第19集《市场经济》中,天津收藏家陈嘉荣先生讲述了自己收藏票证的故事。76岁的他30多年来,一共收藏一千多种近两万张不同时期的票证,这些票证不光记录了那个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时代,各式各样的票证也积淀着一代人对于岁月的记忆。 1963年,陈嘉荣与爱人王玉玲结婚,但是根据山东老家的风俗,结婚必须有四床新被子,在所有物资都凭票供应的年代,陈嘉荣走亲访友才凑齐三床被子的布票,最后只好借上一条被子凑数,新婚第二天,他就将被子还了回去。从那时起,他就对各种票证十分珍视。在他的收藏中,不但分类明晰,而且陈嘉荣还制作了《票证流通时间表》。
正是因为结婚经历,使陈嘉荣老人对票证有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也促使他走上了票证收藏的道路。
而对于更多的人,当年的票证,却是整个生活的“支点”。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都是凭户口、凭票证供应;没有票证,意味着无法生存。
安贵引领票证“新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计划经济逐步被市场经济取代,票证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去。现在,当我们再度留意到它时,它已经成为少数收藏家手中的收藏佳品。
随着时间推移,票证的经济价值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优良品种的票证,例如解放区和苏区粮票,一般品相的市场价每枚300元以上;某些珍稀票证,成为收藏者追逐目标,如太平天国粮票和复员退伍军人粮票由于存世量少有些成为孤品,价格一般每枚千元以上,有些罕见品,数千元一枚,并且价格还在上升。
如今沉寂已久的票证,以其唯一性和稀有性,也开始被广大收藏投资爱好者所关注,与邮币卡一样,在“互联网+文化+金融”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下,被赋予了更多的金融属性,其经济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很多邮币卡电子盘交易平台也纷纷上线票证交易,安贵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安贵)便是其中之一。
票证作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随着票证时代的结束,票证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日益凸显。安贵将票证推上电子盘,再次将票证文化推向大众视野,从这方面来说也是对票证文化的有效保护。
据了解,安贵票证交易平台已于2016年4月22日正式上线,这表明,票证交易已经从安贵原先的邮币卡交易系统正式剥离,独立成为新的票证交易平台。据安贵相关负责人介绍,安贵在票证交易平台上线之前,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一方面通过收购中国票证网,建立了长期稳固的藏品资源、庞大的收藏爱好者群体,和全面的票证信息;另一方面,安贵联合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委员会,由中 随着时间推移,票证的经济价值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优良品种的票证,例如解放区和苏区粮票,一般品相的市场价每枚300元以上;某些珍稀票证,成为收藏者追逐目标,如太平天国粮票和复员退伍军人粮票由于存世量少有些成为孤品,价格一般每枚千元以上,有些罕见品,数千元一枚,并且价格还在上升。
如今沉寂已久的票证,以其唯一性和稀有性,也开始被广大收藏投资爱好者所关注,与邮币卡一样,在“互联网+文化+金融”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下,被赋予了更多的金融属性,其经济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很多邮币卡电子盘交易平台也纷纷上线票证交易,安贵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安贵)便是其中之一。
票证作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随着票证时代的结束,票证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日益凸显。安贵将票证推上电子盘,再次将票证文化推向大众视野,从这方面来说也是对票证文化的有效保护。
据了解,安贵票证交易平台已于2016年4月22日正式上线,这表明,票证交易已经从安贵原先的邮币卡交易系统正式剥离,独立成为新的票证交易平台。据安贵相关负责人介绍,安贵在票证交易平台上线之前,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一方面通过收购中国票证网,建立了长期稳固的藏品资源、庞大的收藏爱好者群体,和全面的票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