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平元宝系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至1003年)铸行的年号钱,铜钱钱文仅真书一种。孙仲汇先生在《宋钱概述》一文中讲道,“(咸平元宝)小平钱的版别不多”。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的被钱币学家戴志强先生赞誉为“我们这个时代对于北宋铜钱进行钱币学研究成果的一个汇集”的《北宋铜钱》一书***收录咸平元宝27种版别。其版别数量仅比该书收录的景德、明道、景佑、庆历、重和和靖康6种年号钱的版别略多,在北宋铜钱近30种年号钱和国号钱中属于版别数量相对较少的币种。
咸平元宝正字类和小字类中的常规版别均属于常见的普通版,余下的版别都不容易寻觅,其中草元、阔宝、大字、仰元、阔缘饼钱等版皆为珍稀难得之版别。此外,还有十余年前方才渐为人知的“咸平元宝勾平版”,知名度较高,被宋版钱币爱好者视为名誉品。
“咸平勾平版”最早由何人何时发现虽无定论,但说到其广泛传播开来的缘由,就免不了要提到发生在2003年的一桩趣闻,话说辽宁锦州的王先生和阜新的崔先生先后各自收集到了一枚“咸平勾平版”。因诸谱无载,都不确定是否为新版,后来俩人进行了同版认证,并且在网站的宋版讨论区上发帖将两枚钱的图片同时公布了出来,自此“咸平勾平版”在宋版钱币藏研者中广为人知。
2009年,笔者在帮一位泉商挑拣批量宋钱时,首次亲手发现一枚“咸平勾平版”,随后即被该泉商售出,事后笔者心中时常惦念牵挂此版。5年后,在当地市场上笔者如愿再次挑到一枚“咸平勾平版”,是钱钱径25.1毫米、厚1.2毫米、重3.7克。
“咸平勾平版”从钱文字体和形制上看应该归属于“咸平元宝正字”类,其显著特征在于“平”字竖画末端的写法。与通常“正字版”的“平”字竖画末端平直向下不同,“勾平版”的竖画末端有弯钩向左侧突出“咸平勾平版”诚然少见,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十多年来网上网下见到的累计已达30枚左右。
“咸平勾平版”由于发现较晚,故不被《古泉大全(丙集)》《昭和泉谱》《北宋钱币》等本世纪以前出版的中日知名宋版泉普所刊载。然而2005年出版的《中国钱币大辞典伍·北宋卷》和2008年出版的《北宋铜钱》也都没有收录该版,这使得宋版钱币爱好者们颇感惊讶。笔者认为,诸位编委老师们对于广受宋版爱好者所珍视的一种宋钱版别——“咸平勾平版”无闻无知的可能性应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之所以未予刊载的原因有可能是编委老师们对该版的认定上存在意见分歧,因此采取了宁缺毋滥的严谨态度。
笔者认为,“咸平勾平版”理应成为宋版大花园中一株绚丽璀璨的花朵。理由有三:首先,“咸平勾平版”不是孤证不立的孤刀,迄今已发现有一定数量该版,因此通过同版相互认证,可以排除铸造过程中流铜原因所导致的因素。其次,显著的钱文笔画上的差别是厘判版别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政和通宝的“勾和版”和崇宁重宝的“勾崇小字版”等等都是竖画带弯钩的类似例子。此外,还有辽代咸雍通宝的“勾咸版”和“无勾咸版”的例子可资佐证。再次,“咸平勾平版”深入人心已时日匪短,约定俗成的因素亦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咸平勾平版”作为传世咸平元宝的一个重要版本应当被研究者们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