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一两田黄三两金" 寿山石雕成无价之宝

1楼
震荡上行 发表于:2008/3/18 12:21: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早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如今寿山石很有名,田黄石很珍贵。近日,在北京金源时代购物中心登场的“首届海峡两岸寿山石文化交流展”中,一柜田黄石的印章和工艺品,让收藏爱好者大大地开了眼界。同时,展出的还有4人耗时10年雕刻的《清明上河图》、18吨寿山石将军洞芙蓉王、市价达数亿元的水洞高山更是让人们过了一把眼瘾。展览将持续到4月8日。

    鉴赏石秀天成

    寿山石,因产于福州市的寿山村而得名。根据地质研究,福建省在中生代(距今两亿三千万至七千万年)发生过大量的火山爆发活动,产生了大面积的火山岩。寿山石即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其按种类可分为田黄石、荔枝石、都成石、高山石、芙蓉石、大山石等。

    寿山石品种很多,按产地划分,主要分有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田坑石产于溪边水田,产量最少,石质最佳。水坑石产于溪涧水洞之中,山坑石则散布于山峦溪野。

    是金子总会发光,同样,洁净如玉的寿山石也不可能久藏深闺。早在遥远的宋代,梁克家就在《三山志》里记下了寿山石开采最早的一笔。此时寿山石的开采不只于民间的零敲碎打,官府的参与大大提升了开采的规模与档次。

    元明之时,虽然没有官家组织的大规模开采活动,但寿山农民在耕作之余仍采石不止,他们在田间挖到了一种“无根而璞,无脉可寻”的宝石,握在手中温润柔滑,并能焕发出灵光异彩,觉得很稀罕。由于这种石头黄澄澄的,且掘于农田,就给它起个吉利的名字“田黄石”。

    这田黄石就出自田坑,其质地温润,颜色从外到内由浓渐淡。田坑石按其颜色不同又分为“田黄”、“田红”、“田白”、“田黑”等品种,其中田黄石色黄如枇杷,质韧而坚,是寿山石中最为名贵的品种,被收藏界称为“万石之王”。田黄在清代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到后来,“田黄石”的价格一再扶摇直上,以至“易金十倍”。有关数据显示,目前的平均价格达到了8000元/克,其中有些精品的价格超过了1万元/克。最重要是很难再见到珍品。

    在此次展览中,一整块硕大的红田黄原石可谓寿山石历史上最大的红田,它部分地方稍加磨光,整体通透温润,颜色鲜艳夺目,彩霞红黄相间,寓意艳阳高照,前景似锦。站在此石之前让人不禁想到诗中:“万朵云霞几度攀,珠光宝气绝人环。”的韵味。

    除田坑石外,由于水坑石出产在寿山溪上游坑头占之麓的溪旁,开采不易,亦甚名贵。水坑石因下水较多,所以石质凝腻,净洁如玉,色彩瑰丽,颜色有朱、黄、墨、白、紫、青,也有在同一块石上五彩纷呈的。“五花石坑,相距十数里,红者、绀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南宋《三山志》里的这段描述让人了解了寿山石的斑斓之色。而色相也成为品评寿山石贵贱的标准,藏石家“艾绿为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红又次之”的论断主宰了各种寿山石的命运。

    如今,被明清文人推崇为第一石的艾叶绿产量极少,偶尔在矿石中出现一点这样的精灵,多是脱蛋类的石头。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品种恐怕只能在展览中看到。在此展览中,建国五十周年寿山石获奖作品区展示了六大寿山石珍品,其中《花菜》作品,伤口充分利用艾叶绿中的巧色,雕刻成花菜的叶片与菜心。雕工细腻自然,连花菜中细微的小凸起也完整呈现,三分天成七分雕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雕刻石艺千载传承

    古话说:玉石无价。寿山石雕工艺更是无价之宝。

    柔而易攻的寿山石可以任由文人墨客随性奏刀,明清篆刻艺术勃兴,寿山石开始被用作印章材料,从而大大提升了寿山石雕的文化品质。

    清代帝王宠爱寿山石,朝野上下争先效仿,精致、典雅、端庄的宫廷派雕风应运而生,它深刻影响了民间雕刻。为迎合时尚,杨玉璇、周尚均等名匠殚精竭虑,心手合一,刀与石共融,其人其艺均被载入史册。晚清时期,“西门”、“东门”两大艺术流派成为福州石雕界的两面旗帜。清末民初,“西门派”门人林清卿弃雕学画,从中国绘画、汉代画像砖中汲取滋养。重拾雕艺后,融雕画于一炉,独辟蹊径,以刀代笔,将薄意雕刻艺术推上了“前无古人,罕有来者”的新境界,对寿山石雕艺术影响深广。

    寿山石雕表现技法主要有圆雕、镂空雕、链雕、镶嵌雕、浮雕、透雕、微雕、线雕、薄意雕等。薄意雕是寿山石雕特有的表现技法,它融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于一炉,追求线条的流畅性,往往是几刀几笔带过,与其说是雕刻不如说是在石头上绘画。

    展览中作为寿山石历史上的“十最”之一,《清明上河图》由八块硕大一致、堪称一色的坑头石,经过十年的精工雕刻,薄意呈现。这幅寿山石版的《清明上河图》八块石头纹路连为一体,更是绝无仅有,肌理相连、颜色相通,犹如一幅泼墨长卷。石中所做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取尽其意态而莫可数记,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画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广泛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民俗风貌。伤口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薄意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情景中,作品人物有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再现原作之精髓。《清明上河图》这一杰作,无论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这个石雕仿本,虽是现代之作,但却处处体现当年之盛世。薄意雕刻本是国画的延伸,巧色利用浑然一体。

    寿山石雕在中国传统玉石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相关雕刻品已成为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征。寿山石雕追求既雕既琢的艺术效果,提倡返璞归真,故以“相石”为重要环节,讲究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艺,以达到“天工合一”的境界。

    现代寿山石雕,继承传统技艺又有创新,充分利用材、色、势,精心构思。但是随着寿山石开采过甚,珍稀石材越来越稀少,镂雕作品已很难看到。

    展览中,寿山石雕刻大师冯久和作品《花果盛鼎》运用极为娴熟的圆雕技法,充分利用寿山石天然石色的变化,巧妙地镂雕出一颗颗鲜艳欲滴的荔枝,一串串青翠诱人的葡萄,间杂以佛手、桃子、石榴等丰硕的果实。红色部分为盛开的牡丹、芙蓉花等构成一个精美丰盛的花果蓝,花团锦族、硕果累累,一派丰收喜庆的景象。名师倾心之作,蓬勃大器,寓意非凡。

    寿山石雕不仅具有边创作边构思、巧色利用非常好的特点,而且强调不要拼接。一般好的作品是没有任何拼接的,整块石头原来什么样刻出来基本上是什么样,都是纯天然的。(王威斯)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15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