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周凤迟:新票热与老票冷

1楼
zhaowf 发表于:2016/8/29 13:59:00

在文交所电子盘风起云涌的推动之下,长期以来受到排挤的编年小型张和纪念邮资片顿时一跃而起,成为了众多资金的围剿对象,呈现出量价齐升的运行态势,可以说是一雪耻辱,这让那些常年浸淫编年小型张和纪念邮资片的投资者赚得盆门钹;而与此同时,具有高颜值的老纪特票和JT票却是死气沉沉,其价格一直处于蜗居的状态,这无疑让那些崇尚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抬不起头来,市场就是这样冷酷无情,我们不能怪市场,怪只能怪自己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不能在思维的转变上适应资金的博弈模式。在编年小型张和纪念邮资片热过之后,资金又将触角伸向了另一个空白点,那就是编年套票,特别是将近三年五载发行的编年套票作为主攻目标,此举又搞得投资者焦躁不安,因为投资者有没有踩准点。 

如果单纯地在将邮票**于一个纯粹的收藏品,那么老纪特和JT票无疑是上乘之选,因为它们之中的精品可以说是集文物、文化、艺术、欣赏等价值于一体,我们没有理由不将这些精品收入囊中;倘若将邮票**于一个复杂的投资品,那么老纪特和JT票就不是佼佼者了,虽然它们之中的的精品的价值无与伦比,但是这些品种的博弈价值就不行了,甚至成为阻止其价值不断上升的一大无法绕过的障碍。在20092011年的那波中级行情中,以“梅兰芳”、“牡丹”、“国庆15周年”、“奔马”、“荷花”、“齐白石”、“红楼梦”等经典邮票或者小型(全)张成为了本次行情的扛鼎之作,再次显示出了经典品种所特有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在此之后,经典品种的整体价值却出现了大幅度的锐减,比如说“梅兰芳”小型张的价格高低落差高达10万元,可谓达到了暴跌的程度,这种情况不仅体现在高价位的经典品种上,就是那些在行情中并不十分出彩的中低档小型张,也是“在劫难逃”,使得不少跟风的投资者成为了暴跌的“牺牲品”。

从这些年经典品种的量价对比状况来看,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价格暴跌或者深跌之后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完全是直线运行态势;二是成交量急剧萎缩,这其中既有高价品种,也有中低档品种,几乎看不到逢低吸纳的场景;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经典品种有可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市场信心受到了不小的挑战。我们不妨以“梅兰芳”、“牡丹”、“国庆15周年”、“奔马”、“黄山风景”、“金鱼”等经典邮票和小型(全)张为例吧,一直以来,这些经典品种受到集邮者和投资者的喜爱,他们常常已能收藏或者投资这些品种为荣,但是,他们对于这些经典品种的购买欲望却在持续下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下降的原因,可能与它们的整体价格过高和资金指向的转移息息相关。

经过2009~2011年那波行情所掀起的购买“狂潮”之后,它们的价格或许已经在某些程度上超越了其被大家所认可的价值体系。从表面上看,高价经典品种成交严重遇阻是价格偏高所致,但其背后的原因或许并不那么简单,资金的严重缺失或许是其致命的硬伤;只是我们不愿意明确承认罢了。资金的多寡是衡量一个板块信心度强弱的一个关键性指标,没有资金作为后盾的板块,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危品”,价格的下滑或者停滞不前也就不足为奇了。某些高价经典品种虽然在20092011年那波中级行情中牛气冲天,其实是外围资金瞬间性涌入所致,并不是它们价值体系的一次大超越,而是带有比较明显的投机色彩,但这种状况却被某些人高估了,甚至还在畅想它们更为美好的未来。

从这年市场的运行情况来看,出现了四次具有较大力度的中级行情:第一次是2001年春季,第二次是2004年春季,第三次是2009—2011年,第四次是2004—2005年;前两次行情都是新品种和次新品种唱主角,投机的成分占比较大,第三次行情的发动者和推进者首次落到了经典品种的身上,当然,新品种和次新品种的表现也不错,但最为耀眼者还是经典品种,那些崇尚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大肆吹嘘。第四次行情的导演者和推进者又是编年票,其色彩是明摆着的。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