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基础是对规律和原则的敬畏

1楼
zhaowf 发表于:2016/9/12 15:23:00
 9月8日,第四届互联网金融创新趋势峰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峰会邀请了监管单位、政府的诸位领导,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国内外优秀互联网金融企业代表。旨在探讨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剖析行业最新政策,为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价值观点与新的思路。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理事、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秘书长龚丽出席了本次峰会,并在峰会上进行了“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基础是对规律和原则的敬畏”的主题发言。她表示,目前,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资金方,多是理性的带着技术团队和背景资源的专业选手,胆大妄为的时期已经过去,靠专业性和合规性说话的时期到到来。对于今后互金行业发展的底线,她进一步指出,一是要坚持不破不立与道法自然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二是要坚持差异定位和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存在原则;三是要坚持管得住自己的运营底限。 本文来自邮币卡之家

  以下为演讲全部内容:

  大家上午好。我是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的龚丽,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来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互联网金融创新趋势的一点体会和想法,希望我的发言能有点借鉴和参考价值,没有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基础是对规律和原则的敬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经过几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从萌芽期,到丛林期,再到去年年底监管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和今年的摸底排查,以至于直到今天仍在进行的大批不合规平台、不专业从业者的转型、退出、倒闭、跑路,可以说近期是互联网金融最难熬的时期,但同时也是最好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8月31日,我国P2P网贷平台数量达4202家,在运营平台1847家,8月新增平台共计10家,新增平台数量低于七月,环比下降28.57%,8月P2P网贷行业全国成交额为1629.39亿,环比上升5.12%,同比上涨67.18%。因为现在进入行业的资方,更多的不再是缺资金的房地产商、营造利好消息的上市公司、追逐热点的投资机构、和缺乏深思熟虑实体企业主,而是更理性的带着技术团队和背景资源的专业选手。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从业者经过几轮大浪淘沙,互联网金融高管也终于明白了游戏规则和玩法,明白了创新并不是无视原则的钻空子、造概念、编故事和生造一些不成立的、自欺欺人的业务模型和业务流程。现在,那些明知道有巨大风险还怀有侥幸心理想捞一笔快钱跑的事情少了,那些只关注收益不关注本金给风险加杠杆的事少了,那些仗着年轻敢作敢为罔顾投资人和客户利益的事少了。所谓 “黎明前最黑暗,成功前最渺茫”,所以在这个黎明前的黑夜,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虽然这行业比前两年难生存了,一边是银行的资产荒,一边是互金企业管理者担忧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但是,胆大妄为的时期过去了,无知无畏的时期过去了,靠专业性和合规性说话的时期到来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承认了互联网金融的身份,大家已经明白了互联网金融该怎么做。

  之此前很少有哪个行业,像互金行业这样,自始之初就有广泛的行业研讨和同业交流,互金企业一直在抱团取暖,一直在相互关注,一直在密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样频繁的相互探讨和交流合作中,从业者、专业研究人员和传统金融系统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三点共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互联网金融这一以互联网技术应用、客户接触方式创新、个体对个体的资金互助咨询中介自居的新兴行业,其本质仍然是金融,要遵循金融专业的规律和原则。从P2P、第三方支付、众筹、虚拟货币等概念开始,到互联网金融,到大数据风控、到金融科技Fintech,到供应链金融和区块链,如果再加上零零散散的像P2B、P2C等各种概念,互联网金融从来不缺创新和概念包装,但无论把一项业务说的多么复杂或是华丽,终归绕不过去的是你做的事就是资金融通。多次资产打包、重复产品包装、做各种通道业务的障眼法,即使绕得过监管,却绕不过传统的风险管理。无论是银行、证券还是如今的P2P、众筹,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包装产品,无论投资者持有的是债权还是股权,最终目的都是放款取息。本质就是调动足够多高净值人群的资源,去资助有资源需求有发展潜力的人群,并实现利益分享。至于这个高净值人群是少数大佬,还是富人,或者是来自于小康家庭,不管是通过互联网,还是社交聚会,或者是街头传单,都不重要,这都是不同社会形态和技术阶段下的形式,干的事还是一样:由专职伯乐进行判断和牵头,找出千里马,找出能还钱给息的人群,资助他们。而在此之上的打包打包再打包,杠杆杠杆加杠杆,做资产证券化的业务以实现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基本是金融行业系统内的零效益资金流动,自诩为聪明人和专业伯乐之间互斗的零和游戏。就像是迈克尔·巴里虽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赢了,却没有给美国创造社会价值一样。

  第二、通过价值看定位。 www.youbicard.com

  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创造性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或是存在打破某些行业垄断的可能性,我们存在的基础还是依靠客户定位的错层。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实际上降低了多少客户对客户的交易成本?从现存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资产端互联网金融的客户并不比银行客户更受益。正相反,我们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了给自己获得增信,为了生存和竞争压力,反而投入了巨大的甚至自身难以承受的运营成本、人力成本和营销费用,试问有几家互金企业是实现财务盈利的?互联网的应用并不是互金企业的特权,传统金融也有互联网,互金企业也有很多缺乏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得以存在的基础和价值,在于我们做了传统金融不愿做的脏活、累活、体力活,招揽了被银行拒之门外的客户,真正为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虽然价格更高,但他们确实紧迫需要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区别不在于谁广告做得更吸引人,也不在于谁APP客户更多,而在于客户定位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资产端客户,是银行挑剩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理财端客户,是看中高收益且时刻保持怀疑态度的,所以虽然监管要求不允许承诺保本保息,但实际上,只要机构还能存活,大多是拿自己的利润、资本金、甚至是拆东墙补西墙覆盖风险的方式来补偿理财客户收益,都在暗示明示甚至赌咒发誓保本保息,除了破罐子破摔濒临破产的公司,没有哪家互金企业敢说:“对不起,我们这笔投资亏了,按照理财合同,您的收益甚至本金都没了。”甚至互金企业的负责人很少有人敢关机,因为“失联”这词太可怕,做老板的在各种群里每天打卡,让大家知道“我还在”。这难道就是创新的结果吗?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互联网优势吗?不,这是信用背书不同导致的客户定位不同。正因为我们服务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但征信情况一般的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所以金融这一调动经济力量的大门向我们打开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不难看出:“小额、普惠”,就是给我们的定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依靠监管谋发展。
  互联网金融当初的迅速膨胀野蛮生长,和如今的存量平台数字的锐减,原因都是平台的业务本身具有融资造血的能力、监管难度大、运营风险高,并且还有大批光脚的踏进来之后穿上了鞋,还不走正路,不顾整个行业的死活恶性竞争,骗两年后虽穿着高级订制却仍坚持光脚汉的作风。无论是监管征求意见稿的推出、专项整治摸底排查的行动,还是八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颁布,在这期间有大批平台风险爆发或者转型退出。行业里也有些发展良好的平台,也是带着先天疾病的,他们或许不像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纯骗子平台做庞氏骗局,但羊肉里掺了多少狗肉?债权能否匹配?是否存在自融和关联交易?有多少资金是真正用来放款做宣称的业务,有多少理财客户资金是用来维持平台运营、做巨额的广告投放?平台实际控制人实缴了多少注册资本金、出资了多少平台运营费用?他们是真正做互联网金融,还是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融资后做传统金融的业务?我想,从业者大多心知肚明。平台自身资金与出借人、借款人资金通过银行存管的方式做资金隔离,只是保持平台正常运营,保护职业经理人安全的基本要求。但面对这一基本要求,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老账乱账一塌糊涂,摘不干净、说不清楚,做起来遮遮掩掩、含含糊糊,并且银行由于系统开发投入成本大,收益低,也对小平台缺乏足够的兴趣,再加上很多平台实际控制人的草根属性、民营属性和因为资金短缺才加入互金大营的初始动力,以及传统金融系统、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对于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著名投资机构背景的看中,所以合规必然会迎来阵痛、惨痛和一地鸡毛。但是我认为,“监管”并不是造成行业形势不好、平台难以为继的原因,监管只是挖开病灶,阻止风险和问题继续累积,让这些不合规、没有运营管理能力的平台及早认清形势、认清自己,让良币驱逐劣币,给有能力的、负责任的平台一个干净的、良性竞争的生存空间。

  基于这三点共识和互联网金融的生存和发展现状,再来思考金融创新、应用创新乃至业务模式的创新,哪些是大胆的突破?哪些是有益的尝试?哪些是毫无意义的教训和牺牲?又有哪些是已经被禁止被淘汰的东西又改头换面粉墨登场?其实,固有的,未必都是对的;创新的,也未必都是好的。更何况在中国市场上,一旦有一种新兴事物生存下来,必然会伴随而生的是一大群抄袭者、模仿者,甚至是打着和你相同旗号的欺骗者。那么,怎样以前车之鉴少走弯路、错路,少做无谓的牺牲,不存侥幸心理希望以欺骗实现大而不倒呢?对此我有三点想法:

  第一、坚持不破不立与道法自然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所谓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固有的,然后才能建立新的。不批评旧事物就不能发展,但是在创新之前我们先要想清楚的是,我们创新的依据是什么,我们遵循了什么样的原则,掌握了什么样的规律,而不是在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编造一厢情愿的故事。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事一个行业就是遵循这个行业的自然规律。互联网金融被视为“影子银行”也好,“替代性金融”也罢,既然做的是资金融通的事情,就是要控制风险、管理人性,以专业性保障稳健与安全是第一位的。

  第二、坚持差异定位和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存在原则。 邮币卡之家原创

  每一棵小树能抵御风吹日晒、狂风暴雨,依靠深植于土地的庞大根系,那么,互联网金融的根系是什么?是快速,是高效,是促进信息对称,是降低沟通成本,是打破资源垄断,是服务于有需求但被忽略的广大低净值人群,最终实现调动资金注入实体企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能沦为文字游戏、概念游戏、数字游戏和规避监管的套路。互联网金融这些年的发展进入一个悖论,其宣称的优势是缩短流程、减少服务层级,实现出借人和借款人的直接对接,这就要求其本身具有极强的风险管理能力。但由于民营的互金企业自身信用背书不强、风控能力不强、资金流转能力不强,于是就有了、担保、第三方风控、第三方支付等各种第三方服务层级,搞得比传统金融流程更复杂,利润分成的机构更多,这本身就与其宣称的优势相违背。如果在客户定位上没有差异,在业务流程上没有更加快速高效,在成本控制上没有更廉价,在最终结果上没有与实体经济产生相关性,那么,这种创新存活的理由在哪里?
  第三、坚持管得住自己的运营底限。

  今年5月,P2P的鼻祖Lending Club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宣布辞职,原因是他将2200万美金的近优质贷款出售给了不符合规定的投资人。CEO的一次违规操作,导致高管离职、股价暴跌、坏账高企。8月8日,lending club公布第二季度财报,称公司今年二季度亏损了8140万美元,合每股亏损21美分,超出亏损预期,CFO同日宣布离职。这不是个案,也不是远在美国的故事,而是在中国的互金行业经常上演的内容。有多少互金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想有一番作为,并且有能力有团队去做好这项事业,精密计算、梳理流程、防范风险,各种风险点都想到了,唯有一点风险没考虑,那就是自己的权限太大。金融经营的是风险,管理的是人性,有多少运营表现在行业非常优秀的平台,他们的老板,防住了客户的欺诈,管住了员工的贪念,却控制不了自己的膨胀。一时风口上的成功,让不少老板觉得无所不能,觉得一切尽在掌控,觉得自己是神,所以胆子越来越大,做事越来越不讲规矩,越来越独断专行,越来越在各种场合一掷千金,公司员工没人能管也没人敢管他,最后的结果是发现自己并不是神的时候,一切悔之晚矣。所以,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其信任自己,不如交给制度。
  以上三点行业共识和三点创新底线,是我去互联网金融企业调研、与行业从业者打交道的一点想法。再次感谢会议主办方的邀请,感谢参会的各位嘉宾耐心听我讲完,希望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国家各部委的联合监管和银监会的具体指导下,能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稳健。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