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中国集邮报》刊登傅松筠先生的《<牡丹>片邮资图国铭版式变化初探》一文,介绍了存在于《牡丹》加印片中的国铭变化情况,笔者对该文作些补充和继续探讨。
一、“中国邮政”小字体、间距均匀的两种补充
1.“家、邮”两字,“局、发”两字,窄距。如无省码、无编号《工部尚书牌坊》。
2.“邮、政”两字,窄距。如无省码、无编号《工部尚书牌坊》。
《工部尚书牌坊》是由安徽省黄山市印制的,这套片主要用于礼品中,很少外流,这种片现在比较少见。
二、对这种国铭变化的定性
这种国铭变化集邮者习惯称之为“宽距片”,笔者认为只称宽距,不够准确,由于有邮资图中“中国邮政”字距增大和明信片左下角“国家邮政局发行”减小字距两种情况,称为“异距片”比较好。
这种异距属于版式、子模特征还是变体呢?
异距片这种睛况,有的一套片中出现4、5种异距,比如1999 川(YMG)一005《四川风景名胜(一)》;有的一套片只有一种变异,如无省码、编号QYZ一001《保护母亲河》;有的则异距片与正常片共存,无省码、无编号《仪征化纤》,省码17、编号TXB-1《万里江山图》,省码17、编号TXB一2《昭陵六骏图》,省码17、编号TXB一3《中国镜画》,省码17、编号xQB一1《百花图》,无省码、无编号《人与自然一—迈向二十一世纪》,无省码、编号QYz-001(10)1999《保护母亲河》这七套片均存在异距和正常片。所不同的是,《仪征化纤》、《入与自然一—迈向二十一世纪》两种均是无省码、无编号片,《保护母亲河》的正常片有省码29,另外四种正常片都无省码。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七套片,异距片和正常片不是同时印制的,而是第一次印制数量太少,才再次加印的。再次加印时改变了印刷厂,有的是从北京邮票厂改到江苏邮电印刷厂,如《人与自然一—迈向二十一世纪》以及省码17的几套;有的是江苏邮电印刷厂改到北京邮票厂,如《保护母亲河》。从这个角度说,异距片不是子模特征,也不是变体,因为同~次印刷的片特征都是一样的。所以笔者认为异距属于版式特征。
这种版式还可以有印证,无省码、编号浙YP—0311--0316《普陀山观音》纵六连片和无省码、编号浙YP—0317~0322《南海胜境一普陀山》纵六连片,邮资图中“中国邮政”四字间距从上到下四枚分别是“邮政”“国邮”“中国”“中国”“国邮”“国邮”宽距。“国家邮政局发行”七字也是间距不等,从上到下是“邮政”“政局”“国家、局发”“国家、局发”“家邮、发行”“家邮、发行”窄距。而无省码、无编号《张大干国画作品精选》、《潘天寿国画作品精选》、《齐白石国画作品精选》、《吴昌硕国画作品精选》,都是由五张纵四连片组成,这五张异距分两种情况,一种从上到下是“邮政”“国邮”“中国”“中国”宽距,“国家邮政局发行”七字从上到下是“邮政”“政局”“国家、局发”“国家、局发”窄距。另一种是全是“国邮”宽距,“国家邮政局发行”七字全是“家邮、发行”窄距。可以这样说,给普陀山纵六连片再增加两枚“国邮”宽距,成为纵八连,把它从中间裁切,即成为四大名家国画作品的版式了。可以证明,这两套片属于同一家印务公司制的版,版式特征很明显。
三、为什么同时存在正常片
既然异距都是江苏邮电印刷厂的《牡丹》版式,为什么同期还有正常片存在?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所有《牡丹》异距片虽然是江苏邮电印刷厂印制的,但制版并不都在该厂,江苏邮电印刷厂把一部分制版任务分给了其他印务公司。这个在甘肃《天水风光览胜》一部分小本片边上可以印证。至于异距片是在哪家单位印务公司出现的,就不得而知了。 来源 :中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