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来源:上海小林钱币社
大家知道,“跌破面值”,有两个关键词:跌破和面值。这两个词非常浅显易懂,就是发行的邮票的市场价低于面值呗。比如《中国古镇(一)》,1套6枚,全套面值9.6元,但是甫一发行,市场价就成了7.2元。邮票不值钱了?!
这其中存在着严重的逻辑混乱。
首先要明白的是,邮票是什么?主权国家或一定地位的政治实体(为表述方便,以下简称主权国家,实际邮票发行不限于此,如港澳属于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但却能发行自己的邮票等)发行的由国家信用背书的有价证券,其功能与货币并无二致,其价值由国家法定。这就是为什么中国邮政虽然是企业性质的市场主体,但是邮票发行却不能进行市场竞争的原因所在。
邮票上,代表的可不是简单的钱的事儿,更代表着国家和主权。除了主权国家谁能代表国家发行邮票?谁的实力能超越主权国家?没有。
简单地讲,邮票出现的目的就是更方便地证明寄信人已经支付过邮资,这是邮票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功能。这总比贴上与邮资等值的人民币好一些吧?英国人当初发行黑便士也好,我们发行天量的邮票也罢,都属于为方便管理而推出的改进措施。否则,邮政系统的管理成本将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邮票的面值是国家法定的,单从邮资的角度讲,邮票是不可能跌破面值的。比如,《中国古镇(一)》邮票的市场价即便再便宜,但只要是贴在信封上,邮局就没有权力拒绝寄送。
单枚1.2元的邮票在集邮市场上即便降到了0.6元,但是在信封上,1.2元就是1.2元,不可能因为市场价成了0.6元,邮局就会要你贴上两枚邮票。
那么,邮票跌破面值的说法是如何产生的呢?这种说法出现的视角与邮票本身是两码事,邮票的面值是一回事儿,这是国家定的,不存在面值降低的说法;集邮市场的价格是另一回事儿。所以,邮票跌破面值这种说辞只能在集邮市场上出现,而且这种说法并不严谨,严格来说,只能说是“邮票的集邮市场价格低于邮票面值”而非“邮票跌破了面值”。
当然,在集邮市场和集邮圈子里看来,市场价降到面值以下可不就是跌破面值嘛。这种说法可以用在非正式的语境中,但是在正式的官方用语中出现就是谬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