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吉庆有余》 |
宋守友 1965年参加工作,1979年后,从事毛泽东故居图书管理工作,参加毛泽东读书笔记的整理。在编辑由叶剑英元帅题写书名的《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工作中接触到张大千、齐白石、王雪涛、陈半丁、叶公悼、汪慎生等名家真迹,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机遇为以后的书画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自此更是笔耕不辍,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十年以生活为源泉,大自然为造化,潜心研习,独辟蹊径,不断追求新意。专以画鱼见长,尤以擅画鲤鱼。笔法兼工带写,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形成自家风格。 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书画活动: 1996年参加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1997年4月应邀参加新加坡国际艺术博览会,新加坡《联合晚报》对宋先生做了采访报道。 1998年参加了中国艺术博览会。 1999年1月20日应邀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 2000年12月26日第三次赴新加坡办个人画展。 2001年5月参加北京首都国际艺术博览会。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书画作品展览,曾获第二届“王子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银奖”及香港回归中原杯书画名家邀请展“荣誉金奖”。其中为第十一届亚运会送的“鱼跃图”、毛主席纪念堂收藏的“鱼翅浅底”等受到了中外鉴赏家的高度评价。画作被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乌拉圭等国和中国港台地区众多书画鉴赏家、爱好者及博物馆收藏。 现为北京市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画师,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研究员,新加坡新神洲艺术院“高级名誉院士”,“特聘高级书画师”。 宋守友18岁参军,当了11年的警卫战士。在部队的培养下,颇具美术天赋的他后来成为中国画坛上擅长画鱼的“中国鱼王”。他画鱼独辟蹊径,以“工兼写”的风格著称,尤以画鲤鱼见长。2000年,他被评为“中国最有收藏价值作品500艺术家之一,作品被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和丰泽园酒店特邀珍藏;被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乌拉圭等国和中国港台地区博物馆及众多书画爱好者收藏。 宋守友,生于1947年,河北丰润人。1965年,成为了一名警卫战士。从1965年到1984年,宋守友一直在北京中央警卫局工作,1984年,副营级干部宋守友从警卫局办公室转业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管资料,接触的真迹佳作多,时间也宽裕,便正式开始了他的丹青生涯。 “原来我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花鸟虫鱼都画。”宋守友说,我喜欢花鸟虫鱼,但它们太宽泛了。齐白石画虾,黄胄画驴,徐悲鸿画马,都是一代大师,想超越他们得翻过重重大山。“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定位,人家已画过的东西,你再画就没味道了。”宋守友说。 思虑良久,宋守友发现惟独画鱼者寥寥,便定下来画鱼。“选择画鱼是很幸运的,因为鱼自古以来就是吉祥的象征。既定下了画鱼,画什么样的鱼好呢?前人画鱼基本上是两种:工笔和写意。写意的求神似,如山东的张鹤云,北京的鲁人,落笔下去一拉,尾巴一甩,就成了。上海的吴青霞老太则画工笔的鱼,形似极了。孔子说,做人要有中庸之道,我就取‘工兼写’吧。” 有了艺术定位,宋守友日夜浸润在丹青翰墨中,先攻鲤鱼,千百年来,中华文化有“年年有余,鱼水情深和鲤鱼跳龙门”等,东南亚各国也崇信鱼。再画鳜鱼,谐音极好,也上画,好表现。接着画武昌鱼,因为毛主席词中有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工作之余,宋守友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绘画中。他收集各种画鱼的作品,揣摩其中的区别与特色。为了画鱼,宋守友甚至购买了一个大鱼缸,养了许多鲤鱼,一有空就坐在鱼缸前仔细观察鱼的动态和习性。宋守友常常对着一缸鱼伏案作画到深夜。“其实越是特别接近生活的东西越不好画,我分析过,画鱼者之所以少,是因为鱼太生活化了,人们太熟悉它了,谁都可以对你的作品评头论足”。 宋守友的作品独具特色,他笔下的鱼淡雅朴素,一笔成形,既有写意的神韵,又有工笔的细腻。如今,宋守友画鱼,只需一笔,鱼身即就,再加上眼、鳞、鳍,一条活生生的鱼就跃然纸上。特别是鱼的眼睛,通过墨色的分层次处理,凸凹逼真,极为传神。宋守友也因此赢得了“一笔鱼”和当代“鱼王”画家的美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