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何为:希望把新奇的食物互动艺术带到中国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7/3/7 1:01:00

  如今,艺术、商业、设计、科技等元素愈来愈结合在一起,每个人都身兼几个领域,拥有多重身份,跨界成了必然的趋势。对艺术家何为而言,他专业学的是空间设计,而现在从事的是食物艺术的创作,看似无关,实则是一种优雅的跨界融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何为,当代艺术家,他相当迷恋“艺术的民主化”以及博伊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名言。他认为,以食物为媒介,是通往艺术民主化的一条可能的路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新浪收藏: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艺术?

  何为:很久了,本科在清华美院学的景观设计,读研期间也是做这方面的研究,后来出国学的是空间设计,毕业以后,大概是2014年,真正开始着手食物艺术这个方向。

  新浪收藏:从空间艺术到食物艺术,算是跨界吗?

  何为:算,而且我认为现在跨界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就像一个人不会只拥有一重身份,可能你是一位母亲,但你同时也是一个孩子,过去,人的身份要单一一些,现在,艺术、商业、设计、科技等等的元素都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的状态,其实每个人都是身兼几个领域,可能大家会觉得我是学的是设计,就适合去设计一个景观、一个座椅等具体的物件,但如果把设计这个词理解为一个动词的话,可能我设计的是一个行为,比如我怎么吃,就是一个艺术事件,一种艺术创作。

  新浪收藏:创作食物艺术是否需要很多脑洞?

  何为:确实是,在纽约的经历使我看到了很多新鲜前沿的东西,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可能过去景观设计的教育背景也帮助我建立一个扎实的基础,开脑洞不是一拍脑门子就能想出来的,首先是你要对这个领域有潜在的了解。

  新浪收藏:食物艺术的创作思路是怎样的,你的作品想要表达什么?

  何为:我实际上还是在做营造空间的事,只不过是用食物来营造一个供人与人交流的环境,

  人都需要社交,尤其是在中国,我们经常的社交情况就是吃饭,不管是朋友见面还是商业伙伴谈项目,我们在吃饭的过程中聊天。在国外其实也一样,只不过可能是喝咖啡亦或是一场开幕酒会,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通过喝咖啡或喝酒形成社交环境,我们把食物作为一个沟通环境,所以我把食物作为我创作的媒介。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把食物作为艺术材料,人在吃食物,就是在消解艺术品的过程,每个人吃的方式都不一样,艺术在我看来是反应每一个人的状态,原来大家觉得设计是服务于大家的,而艺术则是艺术家本人情感的宣泄,换到现在的时代,如博伊斯所说,人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而食物是很好的表现状态,无论你怎么吃,每种行为都是反映了你是谁,这也是我的作品想要表达的——通过吃食物来最终了解你是谁。

  新浪收藏:当代艺术在美国的发展要比中国更为前进一步,食物艺术作为其中一种,是否也是一样的情况?

  何为:中国有很好的当代艺术家,发达国家可能更多,我觉得原因在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环境相对来说要少一些,因为中国还有经典的国画这一大类,当代艺术其实是很小的一类,而国外是一路延续过来的,他们的整个环境都是在做当代艺术,所以它成为一整个产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不同的。

  国内像蔡国强、徐冰等都是很优秀的艺术家,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讲,他们跟国外是持平的。食物艺术可以说是一个跨界的前卫的方向,在中国可能只有我跟我太太在做,可能也没有这样的项目发生,我现在主要的项目还是在美国,这件事现在在欧洲和美国比较多,国内并没有,我希望能够有机会把这些有意思的项目带回到中国来。

  新浪收藏:项目商业化的情况如何?

  何为:很多人认为艺术本身是一件纯粹的事,但其实这件事从来没有纯粹过,或许有的艺术是要表达宗教,但这也是为教义或为政治服务,这也不纯粹。梵高确实不商业,他只是在追求他内心中的精神向往,这样大家就觉得他特别纯粹,并不能这么理解,艺术一定是跟某一种想要表达的东西绑定在一起的。

  选择跟商业结合是所有艺术家在做的事,包括大牌艺术家像安迪沃霍尔等。他们都在讨论商业时代下,艺术品要怎样去做复制,这可能带有批判性,但依然迎合这个社会,否则他们的作品没法拍卖,也不可能挣钱,艺术行业也无法生存下来,所以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年轻艺术家说是完全纯粹的,我个人觉得也会别扭,就无法创造真正的东西,大家都在这个过程中找平衡,从我个人角度来讲,艺术作品和商业融合有一个平衡点,是设计,如何能最大的获得平衡,是一个度的问题,只要自己的内心里能够安定,能够对自身所关注的事情做出一些探讨,而跟我的艺术作品产生关联的人会觉得挺好玩、好看,这就是比较好的状态,艺术和商业能够达到一个安稳的相处。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50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