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专家在琥珀中发现鞭苔甲 如恐龙般凶残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7/3/10 2:35:00

现代快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亿年前的远古时代,除了恐龙,还有哪些捕食动物?它们会跟恐龙一样凶残吗?3月7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在一块长宽不足1厘米的黄色缅甸琥珀中,研究人员发现了“极其不一般”的鞭苔甲化石——它有着罕见的长触角和口器,是现生苔甲大小的3倍左右,被研究人员命名为“恐怖古鞭苔甲”。

  据了解,“恐怖古鞭苔甲”属于昆虫纲、苔甲科,1亿年前,它已经可以利用自己身体中“恐怖”的触角作为“陷阱”,并专门捕食4亿年前就存在的“前辈”跳虫,可谓“恐怖至极”。

  恐怖古鞭苔甲触角柔软,易形成“触角毛状陷阱”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蔡晨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块藏着苔甲化石的缅甸琥珀是他2015年,在云南和缅甸交界处一家琥珀交易中心无意发现的。

  “一般现生动物的触角都是光秃秃的,当时看到这块小琥珀,我就感到非常不一般,赶紧买下了。”蔡晨阳说,这个琥珀从缅甸生产,里面的动物化石不仅有触角,而且非常明显。鉴于化石特化的触角、口器和鞘翅等特征,研究人员为它建立了一个新属种——恐怖古鞭苔甲,属隐翅虫科,鞭苔甲族。

  恐怖古鞭苔甲体型超大,大约六七毫米,而现生鞭苔甲一般仅两三毫米。

  更有趣的是,恐怖古鞭苔甲的触角极其修长,而且腹部具有两排规律排列的大刚毛。触角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之间可自由弯曲,当触角第二小节向下弯曲时,便形成了由众多大刚毛构成的“触角毛状陷阱”,用触角构成一个网状陷阱,使食物“乖乖”进入自己体中。

  恐怖古鞭苔甲,是史上最早捕食跳虫的动物

  蔡晨阳说,“触角毛状陷阱”这一特征与现生一类极其特化的步行虫——毛角步甲十分类似,这类步甲行走迅速,专门以捕食陆地上极其常见的小型生物——跳虫为生。“通过对化石苔甲触角细节特征的分析以及与现生毛角步甲习性的对比推测,我们认为恐怖古鞭苔甲很有可能具有与毛角步甲类似的捕食行为。”

  据悉,跳虫是最早出现在陆地上的六足动物之一,已知最古老的跳虫化石发现于距今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早期莱尼燧石中。中、新生代各个琥珀生物群中也发现了种类多样的跳虫化石,包括缅甸琥珀。

  “除了恐怖古鞭苔甲,历史上已知特化的跳虫捕食者还有不少种类群,比如突眼隐翅虫也具有特殊的利用可伸缩的下唇捕食跳虫的行为,但这一特化特征仅发现于始新世波罗的海琥珀中。”蔡晨阳说,始新世距今仅5000年左右,而白垩纪距今1亿年,因此恐怖古鞭苔甲的发现代表了专性捕食跳虫的最早化石记录,对进一步理解早期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鞭苔甲“前世今生”差别巨大,或遭遇过灭绝

  “现生鞭苔甲早已不吃跳虫,而是吃小虫子的死尸或是缓慢行动的虫子,比如毛毛虫。是很大的变化。”蔡晨阳说,现生鞭苔甲族的地理分布较有趣,间断分布于欧洲北部和非洲最南部。

  蔡晨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鞭苔甲族的化石分布十分广泛,之前曾被报道发现于始新世波罗的海琥珀中。最近在白垩纪缅甸琥珀中发现这里类群,极大地扩展了该族的分布范围。“这也侧面揭示了鞭苔甲族可能经历了严重的灭绝事件,而现生分布模式很可能为孑遗分布。”

  不过,现生的苔甲具体由于哪些原因失去了捕食跳虫的能力,还是个未解之谜,“日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蔡晨阳笑着说。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项研究成果会在3月7日发表在英国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见习记者 舒越 记者 胡玉梅)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