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清朝黄釉塑排竹荷花纹帽筒(有一对,市价两三万元) |
清人仿仇英册页 |
藏着苍蝇的鞋子 |
商报年后首次大型免费鉴宝活动,昨天9点在观前街老凤祥银楼三楼的珠宝玉器古玩城举办。近三小时的鉴宝人流不断,专家也连连感叹“鉴宝活动人数一次比一次多”,让人着实体会到民间收藏的热度。
鉴宝队伍越排越长
有人专程从常熟赶过来
昨天早上***,观前老凤祥银楼还没开始营业,门口已有不少人在霏霏细雨中等候。他们拎着包裹,满怀期望,不时还相互交谈:“怕来得晚,我是很早就从常熟出门了,已经到了半个钟头,刚刚在观前街上已经转了一圈,有几块玉器想看看真假!”另一个阿姨说:“是啊,我也是看到商报刊登免费鉴宝消息,觉得不能错过机会,赶紧把家里传下的小古董收拾好,一起带了过来!”
由于来鉴宝的读者人数多,本次鉴宝活动实行排队按序入场。老凤祥三楼珠宝玉器古玩城北展示厅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很快沿着走廊拐了两个弯。
昨天到场的商报鉴宝师,包括书画鉴定专家马恒华、玉器瓷杂鉴定专家严钊周、瓷器鉴定专家朱建宇、钱币鉴定专家季宗勃,他们都有着丰富的鉴定经验。看到这么多热心读者在外等候,专家不到9点就开始为大家鉴定。
在为读者鉴定宝贝时,专家还不时解释为什么这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并与读者探讨,让读者感到十分满意。由于人数众多,专家整整一上午几乎都没空闲,放在身边的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
一拨又一拨的读者进来鉴定,一拨又一拨的读者满意地走出门。但到了10点半,看看门外,还是不禁吓一跳:等候着的读者竟越来越多,楼梯上还陆陆续续有人走上来排队。看到越来越长的队伍,鉴定专家加速鉴宝,不时感叹:“苏州人家里东西真多,鉴定活动人数一次比一次多,而且几乎都是新面孔!”
家传宝贝真不少
不过老的未必就是好的
鉴宝一开始,就有不少读者带来了好东西。两个来自河南的年轻人,带来一本有些破旧的册页,内有八张画八张字,画得颇为精美。专家马恒华鉴定说,这画是清早期仿仇英的,虽非仇英,但年代早,笔墨不错,讨人喜欢,市场价也要五六万。
又有读者带来一个印章,专家鉴定为王个簃篆刻。王个簃是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吴昌硕的弟子。这位读者说,该印章正是王个簃为他长辈刻的。
但是,是不是家传的就是有价值的呢?现场看到了很多失望的面孔。季宗勃在钱币鉴定中,看到了很多普通的钱币纸币,有些“乾隆通宝”市场价格不过几块钱一枚。还有的小瓷碗,尽管也是民国的,但价格不过十几元。专家介绍,年代长的,未必就值钱,年代短的,未必就不值钱,而且未必古董就一定值钱,只有那些精美稀有的艺术品才会随着岁月流逝愈显珍贵。
小鞋子里藏了个银苍蝇
这小东西到底是啥玩意儿?
一位老先生带来的宝贝让专家看了都觉得希奇。他带来的是一件黄杨木雕鞋子,长只有两三厘米,做工非常精细,专家认为是清后期的东西。奇特的是,这么小的木鞋里,还藏着一只银制的苍蝇。这个苍蝇长只有8毫米左右,头部红色,栩栩如生,趴在一个象牙质地的托上,托呈鞋垫状。据老先生讲,这只鞋是祖上传下来的,苍蝇本就放在里面,至于为何放着个苍蝇,他就不得而知了,只能是一个谜。
专家说,这种小木鞋有可能是小姐闺房里放香料用的,但里面的苍蝇让人费解。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苍蝇一直都是人们厌恶的对象,就算要放只小昆虫在里面,也是首选蜜蜂、蝴蝶这些讨人喜欢的。放个苍蝇,真还是头一回见到,不知道什么寓意。
现场看到的读者顿时开始了猜测,有人说有压邪(鞋的谐音)的意思,有人说鸿运(红头苍蝇)的意思,有人说这体现了一种平凡的生活情景,但也都只是猜测。
专家朱建宇说,尽管老先生祖上传下时,这两样东西就放在一起,但也有可能原先并非一套,而是顺手放进去的。不过,正好有这么大小一个银苍蝇放里面,也实在太凑巧了。如果有读者知道这个鞋子和苍蝇的来历,请和我们联系,帮老先生解开谜团。
好多玉器竟是玻璃的
“收藏热”前要有冷静的心
鉴宝活动虽然有不少是开门的真品,但还是出现了不少仿品新货。
有个小伙子,带了两个包来,里面足足有一二十件玉器瓷器,光看样子,都是挺好的。但专家看一次摇一次头,到了最后,专家苦笑着对他说:“你现在最好少买,先多学学,懂了再去买。”
还有个读者带来的东西更糟,那些“玉器”几乎全都是玻璃制品和合成品,让人遗憾。此外,“翡翠”、“端砚”、“田黄”,都有很多被确认是合成品,或者是被打了颜色,毫无价值。
有个小姑娘,拿了两只小碗,图案看似不错。问她花了多少钱,她说不贵,一只一百块,另一只两百块。专家开玩笑说:“你是钱多啊。”原来,两个碗都是新货,恐怕只值几块钱,看似漂亮未必就好,造假者的成本是低得惊人的。
因为接连看到好多读者上当受骗,专家向倾听的读者讲解了一些鉴定知识,许多读者听了都恍然大悟,连说以后不会上类似的当了。专家告诫大家,想收藏首先要多看多学,多看看真品是什么样子,赝品又是什么样子,不然只会继续吃亏上当。在“收藏热”中,一定要有颗冷静的心。
收藏更有主动性了
读者逛店学到不少知识
这次在观前珠宝玉器古玩城举办鉴宝活动,我们切实体验了民间收藏的热度。参加活动的不再局限于家有宝物的读者,还有很多读者是正在起步的收藏爱好者,他们不断抓住机会学习,还尝试购买一些藏品。
让专家看完藏品后,一些读者还当场在观前珠宝玉器古玩城兜兜转转,看看店里的东西。吴中区的读者周先生去了好几个玉器店,与店家交流,了解行情,将自己买的那件青海料玉器与和田白玉作比较,学到了很多知识。周先生说,以前一直在地摊逛逛,因为眼力不够好,从不敢去店里看,这是头一回到店里看,很有收获。他说:“一次次的商报鉴宝活动,让伲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懂了不少道理。搞收藏关键要多看多交流,不能自己一个人在那里钻牛角尖!”像周先生这样通过逛店、参加鉴宝活动来提高认识的读者真不少,昨天观前珠宝玉器古玩城的店家也明显比平时忙碌了很多。
“通过鉴宝长了知识,感受到了乐趣。”三元一村的许阿姨说,这是她近几年参加鉴宝活动最大的感触。很多读者意犹未尽,说家里还有些东西没拿来鉴定,期待着下一次的鉴宝服务。商报还将多办这样的活动,并期待着读者继续关注并参与我们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