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西周钱与先秦货币

1楼
震荡上行 发表于:2008/4/3 12:0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所谓先秦货币,即秦始皇统一之前的货币。它们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这个时期的刀、布、圜钱等金属铸币上的文字是用大篆来书写的。秦以后,钱文书体属小篆范畴,如半两、五铢,也有汉隶风格,其中莽钱为悬针篆。

    钱学界一直有着“西周钱无遗”之说。意思是,西周没有传世的钱币。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譬如说,西周与东周的货币有许多相同之处,而东周就有很多货币传世,怎么来区分它们?譬如我的一位朋友就收藏有一枚西周钱,钱文是小篆。我们知道,小篆体是秦统一后才向全国推广的,西周钱是先秦货币,钱文应是大篆,所以小篆体西周钱定伪无疑。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他一些诸侯立周平王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货币起源于商品生产和交换。原始社会早期,人们以氏族部落为单位,过着群居的生活,生产力极度低下,劳动工具十分简陋,只能依靠集体劳动获得有限的生活资料,勉强维持生命,那时还没有货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人们在维持自身生活必需之外,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了交换的需求。商品交换一开始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物物交换困难很多,后来,人们从无数次的交换就比较容易成功。于是,从商品中分离出一种一切商品都能同它相交换的商品,这种商品称之为一般等价物。我国古代曾经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如贝、玉、刀、铲、纺轮、帛等等。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就是货币。

    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个大发展时期。商代的生产工具,已经不是石器而是金属工具。随着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之间的分工,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曰趋巩固和加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在商代取得了显著发展,“商人”的名称可能即由此而来。商王和贵族经常以贝赏赐给臣下僚属,贝在当时起着货币的作用。贝为什么能起着货币的作用呢?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贝本身有使用价值,它可以做装饰品,在古代还是吉利的象征;二是贝有天生的单位,便于计数作价;三是贝坚固耐久;四是贝便于携带;五是贝要去很远的大海寻,花去相当劳动。

    贝是夏、商、周三代的主要实物货币,以朋为计量单位,十枚贝壳为一朋。在当时帝王赏赐给臣子的物品中,最普遍的就是贝。贝字屡见于卜辞,在殷代,贝字与财字同义。贝用作货币,在中国文字结构上也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一些与财富、价值、交换有关的文字,如财、贵、赏、赐都与贝字有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天然海贝供不应求,我们的祖先开始仿制各种代用品,如陶贝、石贝、玉贝等。到商代晚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用青铜铸造的铜贝,由于没有文字,古钱学家称之为“无文铜贝”。这种铜币在河南、山西等地的商墓中均有出土,是我国金属铸币的鼻祖。

    中国货币的起源,有据可查的是商汤时期的“铜贝”,这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贝,石贝,陶贝已经开始流通贝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货币。铜贝的出现是商代后期,是在中国先民掌握了冶炼金属技术之后的事。铜贝,作为货币在商代还尚未广泛使用。

    秦统一中国前,由于各部落(国家)生活居住环境不同,其铸币在经过一段不定型时期之后开始,并以仿形生产工具进行铸币。据考证,生活在森林区的,以刀斧、戈等削、利器为原型的仿形铸币,这些铸币根据地域的不同,多少出现了以地名为主的文字或字符号,这种标名铸地的作法,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及民国时期。另外一大类型是生活在农区的铲、布仿形铸造逐步成熟的轨迹。生活在湖水面较多区域的部落,以猎捕鱼为业,其铸币有似图腾,有似地名,有似计重,不一而足。在一些手工业发达的区域,同时期货币,显示出与其文明程度相适应的方孔圆钱或圆孔圜钱。现今出土的一些有争议的青铜器:如斧、馨、鱼、网状器,它们与实用器形似而体积小,有的成小批量出土,且出土墓葬均在秦以前殷商墓葬中出现。因而许多古钱收藏研究者均把这些实物当作早期殷商货币。

    西周、东周时期的最初布币,都较大程度保留着铲形农具“鎛”的形状。“鎛”是“布”的同声假借字,“布”“鎛”古代通用。追根溯源,在农业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农具鎛早在殷商时期就曾充当重要的交换与让渡的财产,尔后逐渐成了交换等价物。进入战国时期后,它的形状逐渐过渡到一种金属铸币形式的原始布,即早期的空首布。以此为始,流通于春秋战国整个时期,历时数百年,它的铸造由粗糙到精致,由无文到有铭文,按形制与时间先后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大类。

    西周春秋之间,社会冶铁业的产生、铁器的使用、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货币的流通,金属铸币开始逐步代替贝币和各种实物货币。在我国不同的地域里,依据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条件,不同的实物演变体系,先后出现了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等不同形态的金属铸币。西周时期还出现了金属货币——原始布,但铸造尚少。

    刀币则是一种外形与刀相似的青铜铸币。它是由当时叫做“削”的青铜工具演变而成的,其特点是柄端有环,柄身有裂沟。刀币起源于战国时期,渔猎及手工业较发达的东方齐国,即现在的山东半岛地区。由于齐刀面文有“化”字,人们又称其为刀化(货)。司马迁《史记》所记古货币中,刀居其一。到了战国中期,刀币流通领域扩大到了燕、赵等国,形成了齐刀、尖首刀、明刀、直刀等几大系统。

    随着布币和刀币的演进,在战国中、晚期出现了环钱。环钱最初是仿纺轮或玉环铸造的,因呈圆形,所以又称“圆”钱。人们习惯于把这种货币的钱体称作“肉”;钱孔称作“好”;钱体外缘突起的部分称作外郭、周郭或边缘等;穿孔外缘突起的部分称作内郭。

    环钱的体圆有孔的形制,比刀形、布形的铸币形体更便于人们的携带和授受,是一种符合商品交换需要的、更加进步的金属货币形式。因而这种货币出现后,便很快流通。尤其是到了先秦时期,除了楚国之外的广大地区,基本上都开始流通和使用铸有重量的环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废除了六国复杂纷乱的币制,在原有秦“环钱”的基础上,统一了中国的货币单位和形态。规定黄金为上币,铜为下币,钱面上铸有“半两”二字,史称秦半两,其形状为方孔圆钱。自此,先秦货币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新浪)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