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即通客户端报道(秦皇岛台记者 张久辉)近年来,民间文化收藏品市场的逐步兴起,电视台的各类鉴宝收藏节目热播,很多群众也希望能有机会参与到收藏获利的行业中。不法分子利用热衷收藏群众的心理,虚构信息,以有巨额回报为诱饵,推销假冒仿制的收藏品,以此诈骗大量钱财。
简要案情:
(一)2017年3月,秦皇岛市居民王某接到某商家电话称可以低价进购藏品,待公司组办拍卖会时可以以底价2万元起拍。马某经不住诱惑,以3980元购买了一套青玉版《航天宝玺(龙凤双玺)》,为货到付款,之后商家无法联系,经鉴定所买的物品为低价工艺品。
(二)2017年4月,秦皇岛市居民李某接到某商家电话称可以低价进购藏品,待公司组办拍卖会时可以以底价5万元起拍。骆某以3560元购买了一套十二生肖彩绘金币和一套四大名著彩绘纪念币,为货到付款,之后商家没有兑现拍卖,经鉴定所买的物品为价格较低的仿制工艺品。
案件分析:
犯罪分子从非法渠道获得对收藏有兴趣或有过购买收藏品经历的人员信息,逐个打电话推销假冒藏品,受害人一般遍及各地。
随后,犯罪分子冒充“收藏家协会”、“文化促进会”、“故宫博物馆”等各种部门工作人员、负责人、顾问,先骗取受害人的信任,推销所谓“收藏品”,并承诺此“收藏品”为权威部门发行,著名艺术家作品或者发行数量低,升值潜力巨大,或于近期将举办拍卖会,被害人购买的收藏品可以立即可以卖上高价,并以及承诺兑现国家补贴,能获得高额利益回报为诱饵。如果受害人对藏品有兴趣,先向受害人邮寄藏品的介绍画册,并再次打电话询问购买意向,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引诱受害人购买。当受害人购买后,受害人便再也无法联系上出售所谓藏品的商家。
警方提示:
这些所谓的收藏品外观非常精美,收藏证书齐全,足以以假乱真,迷惑受害人,但成本往往只有几十元,却被犯罪分子“忽悠”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利润一下子增加上百倍。
此类案中,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利用受害人心理特点,通过电话这种非接触方式,层层设套,为受害人识别其犯罪行为带来一定难度。公安机关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的同时,也提醒公民不断增强防范意识与分辨能力,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