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展览时间:2017年5月25日-2017年6月4日
展览地点:荣宝斋沈阳分店美术馆(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99号)
序
辽海大地自古人杰地灵,尤其近代以来,山川焕发、风尚攸宜,涌现出一大批志士仁人,而且攸关诸多领域。这其中颇值得提及的便是画坛上号称“鲁美四老”的四位耆宿,他们是:晏少翔、季观之、钟质夫、郭西河。四位老人皆与世纪同行。他们的绘画传承有自,发扬里也更见新意与发明。而且他们绘事活动的缘起皆与“雪庐画会”“湖社”“京津画派”有关,他们又分别从京华来沈城执教鞭于鲁美,半个世纪里,春风桃李,化育英才,为辽海乃至于东北地区中国画的健康发展与有序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今,斯人已殁,落英缤纷。然而,他们的艺术思想却早已在辽海大地上生根发芽,并通过他们的作品和学生而渐至发扬光大。本次荣宝斋沈阳分店率先推出的《风起辽海——鲁美四老国画精品展》活动,也正是荣宝斋文化深耕战略的初衷所在。
承先贤之遗范,发潜德之幽光。
但愿以此展为契机,我们将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关注那些被时间和岁月遗落的艺术家。
谨祝活动圆满成功!
范存刚(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
2017.5.3
《“鲁美四老”国画精品展》前言
初国卿
(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沈阳市收藏家协会会长、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沈阳文史馆馆员,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2017年,沈阳的春天,古老的北市场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让这里有了不同以往的气息。这就是以荣宝斋沈阳分店的成立,以“风起辽海”为标志的系列活动。而《“鲁美四老”国画精品展》无疑又是这些系列活动中的精心创意与成功策划。
“鲁美四老”在辽海地区乃至中国美术界都是一个颇具知名度的画家合称。“四老”分别是晏少翔(1914—2014)、钟质夫(1914—1994)、季观之(1915—1997)、郭西河(1917—1995),他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从北京来到沈阳,成为鲁迅美术学院国画教学的中坚力量,最多的在沈阳生活了60余年,将他们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鲁美的教育事业,将他们艺术创作的辉煌与巅峰都留在了辽海地区。随着2014年晏少翔先生的逝世,“四老”的百年时代隐入历史,但他们的艺术精神与影响却在不断发扬光大,风华不减。
“鲁美四老”的成名与聚合,并非仅仅因为年龄的尊称,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共同的艺术经历与审美追求,从而让世人表达了对他们艺术贡献的一种敬意。“四老”当年在北京,有的毕业于辅仁大学美术系,有的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亲受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袁励准、溥雪斋、陈缘督、汪慎生、于非闇、胡佩衡等名师真传。毕业后均为“湖社”重要成员。在创作风格上,四人都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宗法宋元,自出机杼,年轻时既已在画坛显露出惊人才华,深得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胡适等名家硕儒的看重。在此后的创作中,虽同为“四老”,但创作内容与风格却各有千秋。晏少翔以工笔重彩为主,其古典仕女画在院派的严谨中不失活脱与传神,造型设色,风华绝尘;钟质夫最擅没骨花鸟,一花一翅中都能体察出生动的物理、物情与物态,既冲澹幽隽,又雅秀超逸;季观之山水创作集众家所长,既蕴北宗劲健与绵密,又得南宗明快与苍润,还有元人挺拔与华滋,以写生笔法描绘辽海山川,形成自家风貌,获誉“季家山水”;郭西河则精于小写意花鸟,充分吸收齐白石、王雪涛技法特点,笔墨华滋,神采灵动,匠心独运,自成一家。同时,“四老”还把京津画派的艺术理念以及个人的创作美学播洒在辽海大地上,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美术人才,为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老”走过了属于他们的那个百年。回望前尘,我们深知即便没有“四老”这样一个标签式的头衔,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的名字都值得让世人仰望。在当代国画领域,他们是传承者、传播者和开拓者,“风起辽海”,他们又是最早的扬帆者。
今天,荣宝斋沈阳分店所展出的近70幅“四老”作品,可谓件件精到。这些作品,一部分来自“四老”后人,一部分来自民间藏家,其中多件作品则是第一次面世。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让时代经典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从而更真切地感受“四老”艺术珍品的无穷魅力。“四老”的时代大幕虽已落下,但他们的艺术价值还没有完全为时代所认知,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发掘。相信通过此次展览,“四老”绘画能够真正得到价值回归。
“风起辽海”,再从“四老”开始。
郭西河
郭熙和, 字伴云,画名西河。1917年生于北平,原籍绍兴。 著名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历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分会顾问、辽宁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画院顾问。
艺术成就
郭先生的花鸟画汲取诸家之所长,以为己用,艺术创作上尊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意传统,作画形神兼备,情意相容;用笔纵横恣肆,沉着多变,笔墨淋漓而酣畅,着色浓郁而高雅;布局灵变、清新俊逸、风格洒脱。
郭先生爱好广泛,除书法、金石外还对文学、戏曲、影、视、剧等广泛涉猎,并从这些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开拓视野, 使其艺术创作逐步升华。先生作画构思敏捷、新颖,技法娴熟。多年来作画不可计数,所画牡丹绚丽多彩、欣欣向荣;朵朵山茶花红似火;串串葡萄果实累累令人陶醉。一枝红杏,几笔兰草,数片竹叶,寥寥数笔韵味无穷。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先生为人律己的风格,“梅花香自苦寒来”乃是先生从艺育人的准则。由此,在众多作品中先生常以荷、梅为主题进行花鸟画创作,先生所画荷花或盛开、或初绽、或含苞、或藏露、亭亭玉立;硕大叶片,泼墨挥洒自如,浓淡变化显示了画画的深度;荷梗圆润极富立体感;先生将这花、叶、茎有机“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意境幽远的效果,给人以清隽雅逸的艺术享受。而那幅幅梅花都给人一种团结、凝聚、向上的时代感。你看那老干粗豪崎岖,走势腾挪舞动,细枝简错有致,密集的花朵紧而不板,活而能收。红、白梅花,或茂盛繁艳、或清润绝俗、或凌风怒放、或古拙质朴,体现了先生心手相应的高超笔墨功力。先生的写意花鸟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巡展,并被中国展览公司送往坦桑尼亚等国家展出,其影响尤以日本、东南亚地区为广。并被日本现代水墨画会授予荣誉奖。
先生胸怀豁达、开朗,谦逊无私,一生不求功利,情寄荷、梅,勤勤恳恳作画不倦;耕学育人,呕心沥血,诫喻晚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倡导写生、写意、师古三者为一炉的创作原则。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绘画人才,并将自己积累的丰富绘画经验著书成册,1981在《写意花卉》一书出版,并连出六版,畅销国内及香港。
作品有《白梅》、《荷塘情趣》、《牡丹》等 。《白梅》获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的现代水墨画美术展87优秀奖 。作品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等省博物馆收藏 。
艺术年表
1917年,生于北平,原籍绍兴。郭熙和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绘画,少年就读于辅仁大学附中时便成为著名画家王雪涛的入室弟子。
1940年,毕业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中国画组。
曾受业于艺术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诸前辈。郭先生尊师重道,刻苦学习绘画技艺,遂成为中国当时中国画研究会会员、湖社画会会员。
1960年前,在北京电影发行公司工作,业余从事美术创作 。
1961年,应邀到鲁迅美术学院任教。
1984年,先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年的夙愿实现了,这使先生暮年焕发了青春,他在艺术园地上更加辛勤,晚年郭先生因病瘫痪,从此行动不得不借助轮椅。然而,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滞,他开始潜心研究八大山人的“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构图以及石涛、虚谷等人的画艺,以求有新的突破。近年来无论是在为灾区人民赈灾义卖活动中,还是在艺术节绘画展览会上,先生都以轮椅代步积极参加。尤其是在为辽宁省博物馆绘制长8米、高4米的《北国松泉》图时,先生在轮椅上苦战三伏酷暑,汗水伴着墨水流,奋战一个多月,终于同钟质夫、季观之、晏少翔三位教授一起完成了这幅国画精品巨制,受到书画鉴赏家们的赞赏。
1991年,应广大读者要求,先生将《写意花卉》一书重新修订,曾其草虫、禽鸟画法,在辽宁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及编辑的支持下,又一本《写意花鸟技法》著作出版,出版后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先生为人民画出了美好的画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郭西河画集序
我国花鸟画的历史,至迟肇始于隋唐,成熟于五代,当时有黄筌、徐熙两派之称,即对绘制技法工笔与没骨而言。所谓“黄氏富贵”,“徐氏野逸”之说,由是载之画史,沿袭至今,向无异辞。不过,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出现“写生”和“写意”两个词汇,最初似从花鸟画派生出来的。写生一词用于工笔和没骨均可,惟写意有别于工笔,或与没骨画法有一脉相承之处。宋代释牧溪的瓜果、梁楷的柳鸦、郑思肖的墨兰等,已开写意画的先河,奠起文人画的基石。文人画到元代大为发展,高克恭、李衎和赵孟頫父子,元末四家,促使写意画更臻成熟;明代吴门四家、徐渭、陈道复以降,几乎汇成主流。董其昌据此立“南北宗”之说,于是写意画又成为文人画的同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意画的优势浸浸乎占领整个画坛,迄至今日,经久不衰。
鲁迅美术学院郭西河教授,以写意花鸟画闻名国内外,数十年来,在从事教学之余,为艺术写照,鸟虫传情,未尝一日废弃笔砚。勤奋出智慧,多年的积累沉淀,使其创作丰富多彩,知名度与日俱增,誉满遐迩。
西河教授写意画之所以取得卓越的成就,自有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勤奋之外,还与师承传统,深入生活,名家指点诸端密切相关。画家在师承传统上用过不少工夫,对明、清许多写意花鸟画家的传世佳构,留心追抚,不遗余力。他于1981年首先撰著《写意花卉》一书,文图并茂,问世后市场畅销,再版六次之多。近年为总结教学经验,为鲁迅美术学院编撰《写意花鸟画教材》一种,在《历代绘画图例》部分,收入明代吕纪、林良、孙龙、唐寅、陈道复、徐渭、和清释石涛、扬州八家金农、郑燮 、黄慎诸家作品,近代以及现代虚谷、任颐、吴昌硕、潘天寿、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诸家之作,均一并选入,借以显示他对传统的珍视,从中吸取精华,丰富他的创作。
至于深入生活的实践,画家本人一再强调写生的重要性,对扩大视野,广搜题材,充实主题内涵,是不可缺的环节。他在《教材》中有关“写意画的写意”“写意画的写生”两节文稿,对之阐述的条例明晰,深入浅出,有俾后学,厥功匪浅。此外,还分节指出写意画的发展历史源流,特点以及“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诸重要描写手段,都有所涉及。由此不难看出画家在重视深入生活的同时,把生活与写意技法紧密地结合起来,较之徒尚空谈的教学方法,不啻天渊之别。
再就是名家指点一层,画家得天独厚。少年时入辅仁大学附中,成为当代写意花鸟大家王雪涛先生的入室弟子;四十年代末期,卒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时执教该校的名师如云,他亲聆过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诸位大师的教诲,耳目为之一新,技法赖以长足进展。所谓名师出高徒,画家的写意画有此雄厚的实力,通过数十载不倦地挥毫,日就月将,逐渐形成自己的风貌,富有鲜明的个性,因而历年来国内外征求画家作品,有应接不暇之势,其影响之深远,可得而知。1987年画家突患脑血栓入医院就医,由于本人意志坚强,不为病魔所困,虽左面手足偏瘫,不为困难所阻,借轮椅代步,仍孜孜勤于绘事,所谓残而不废,愈见其精神高尚可风。还应辽宁博物馆之约,会同晏少翔、季观之、钟质夫三教授合作《北国送泉图》巨幅,穷月余之功,每日坐轮椅上下三楼作画,不以为苦,终于告成,受到国内报刊嘉许,为民族绘画艺术留下宝贵的财富,也为辽宁博物馆建馆四十年增添了光辉。
国内美术评论界认为画家擅长画梅花和芙蕖(荷花),以代表画家的品格,画如其人,固属可以征信。据我所知,画家笔下题材极为广泛,凡自然界中的花木鸟虫,无所不包,运用写意手法,又无所不精,此点已早为人知。惟画家技法建立在由博而约的基础之上,写意花鸟是他的专业,不等于其它画科与之无缘。我所见到画家早年曾临摹过明人陈洪绶《武侯靖节出处图》,人物出水相当精工,大师张大千为之长题画上曰;“此老莲(陈氏号)居士画本也。学老莲画者,不难得其刚劲,难得其柔美。伴云(画家原来名号)仁弟临此,极幽秀之致,是真善学老莲也。”诚乃推重备至。即此一端,不难推知画家技巧根底即深且厚,非一般操觚者可能比拟也。
郭西河教授既是国内外著名写意花鸟画家,又是为祖国培育众多英才的优秀教育家,他一生事迹可资宣扬者甚夥,非这篇序文所能毕举。所幸有李一鸣同志曾在《写意花鸟画技法》一书为之撰文刊布于前,读者可从中了解画家做人、处事、接物、生活、教学诸方面,都曾有所涉及,不用在此重复,多非纸墨。
最后,藉此祝愿画家郭西河教授晚年的创作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所谓人画俱老,进一步为祖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是为序。
杨仁恺
1993年5月于沐雨楼中
郭西河画集前言
郭西河教授是位德高望重、备受敬重的美术教育家和著名的中国画家。他的全部精力与热枕都奉献给了美术教育事业与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创作。他的弟子已覆盖东北三省,他的精妙的写意花鸟画一直为美术界的同道所一致称颂。郭西河教授六十年代初就从北京应邀而来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就教,并与几位老先生一道为我院国画系的创建与发展,尤其是在奠定花鸟画教学基础上作出了甚为重要的贡献,至今学院许多骨干花鸟画教师多为郭老的入室弟子。郭老的谆谆教诲、严肃认真的教学精神堪称楷模。他所撰写,绘制的花鸟画教材,今日已成为我院教学的极为宝贵的财富。
郭西河教授一生为着花鸟画惨淡经营,对人生淡泊名利。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日升到月出,风风雨雨,似为花鸟画而生。全神灌注,孜孜以求。不断寻觅几千年的中华艺术传统之精深,又不断探索花鸟画艺术的创新。经几十载刻骨铭心的努力,在花鸟画的艺术园地里终于成就了郭老独具风采的画作。达到当今的成就决非偶然。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而喜爱书画。少年就读于辅仁大学附中时便成为著名画家王雪涛的入室弟子,后又攻读于北平艺专,受业于艺术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诸前辈。影响至深。
郭西河教授画集的出版,不但集中反映了郭老的整体艺术成就的风貌,同时也了却了美术界同仁这一期待久矣的心愿。郭西河先生为人坦诚、宽厚、正直。郭西河先生为艺虔诚、挚着、进取。郭西河先生为教热心、爱心、真心。如此几十年奋斗生涯的轨迹,展现了一个真切的完美与纯净。这册画集会让我们更贴近审视这完美的形象与纯净的境界,让我们能更好地欣赏这些写意花鸟画的精采之作。作为国内外深有影响的写意花鸟画著名画家,他从来都十分重视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与实践。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又从来都是充满激情和持有特殊的敏感,因而使之他的作品总是令人感到出新、出采,清新自然,俊逸潇洒。用笔纵横恣肆,笔墨淋漓而酣畅。传情写意,注入心魄,画品高尚。在这些作品面前,在细心品位的审美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不但会获得很大的满足,同时也体验到心灵受到抚慰的宁静。
宋惠民
鲁迅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荣誉终身教授
珍贵照片
鲁美四老
在东北美术界和收藏界,有“鲁美四老”的说法。所谓“鲁美四老”,指的是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的四位老教授,他们是钟质夫、季观之、晏少翔和郭西河。人们称他们为“四老”,不仅因为他们在鲁美的资格老,任教时间长,还因为他们绘画艺术水平高。
“鲁美四老”在画坛各树一帜,晏少翔的工笔人物、季观之的山水、钟质夫的花鸟、郭西河的花卉,都是画坛中值得称道的。
来源: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