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本报见习记者 崔铭泳
从小学起,梁新伟就喜欢收集邮票、火花。他经常从亲戚朋友、同学寄来的书信中剪下邮票,夹在册子里,与同学分享方寸之间的天文地理、人物童话。收藏陪伴着梁新伟度过了快乐的学生时光。
1989年高中毕业后,梁新伟应征入伍,经过部队的洗礼之后,又于2001年转业到广州市公安局,现在是内保支队的一名民警。从学生到军人,到警察,梁新伟的人生角色在不断转变,但其收藏爱好始终没有改变。藏品从邮票、火花扩展到钱币、粮票、陶瓷、字画、军警物品等等,梁新伟随之也成为了警队一名收藏家。
收藏源于生活。梁新伟的藏品来源于四大途径:一是从朋友处获得,将别人看来不甚有价值的物品,变成自己的藏品;二是和收藏交流的“藏友”分享,相互交换藏品;三是从收藏市场中捡漏,锻炼自己的眼力;四是在各单位将要销毁丢弃的物品中“淘宝”,变废为宝。
他的精神粮食——收藏
收藏又高于生活。岭南派国画大师黎雄才对弟子说过:“要得精髓,必须深入生活,不能只从书上学习,要看实物,还要拿在手,要把玩、揣摩、感知”。梁新伟认为,杂项就像是知识大杂汇,各种藏品记录了时代的风貌、历史的进程。
比如部队的军用粮票,文革时期的军用粮票充满了文革气息,印着各种毛主席语录。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外汇券,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产物。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简直难以想象就在30年前还有如此独特的产物。
在梁新伟的眼中,电话卡、景点门票、请柬等,都是集美术、书法、摄影、设计、印刷于一体的艺术品,具备欣赏和收藏价值。这些藏品又能折射出艺术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20多年前,广东著名画家陈永锵的画风细腻,构图工整,追求完美的画意跃然纸上。而近年来,随着年岁渐长,陈永锵的心境愈发豁达,画风则转向写意简洁的景界。
30余年收藏路
对于梁新伟来说,收藏杂项不仅是他的精神粮食,也带来理财的可观回报。2003年,梁新伟以每张1500元的价格,买下了三幅当代画家的画作。14年过去,这三幅画已升值至每幅30万元;2015年,梁新伟以2500元一张的价格购入第三套人民币中的背绿一角,现在已升值至12000元一张……这样的例子,在梁新伟的藏品中,不胜枚举。
但梁新伟还是更沉浸于收藏的趣味中。多年来,他不断把收藏的邮票和明信片等邮品做成邮集,2010年,梁新伟自制的《足球运动的发展》邮集在全国极限集邮展中,获得一框银奖。
2012年,梁新伟利用休假时间,到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小学做义工,给学校水荫论坛讲《青少年集邮》课程,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2011年,梁新伟作为优秀的收藏家,被全国公安文联指定派去澳门参加(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警察文化交流会。
谈及30余年的收藏之路,梁新伟觉得收获颇丰。除了藏品本身的故事,通过收藏,梁新伟也更好地理解了本职工作。
出于职业荣誉感,梁新伟对警察相关的藏品更感兴趣,经常与公安部、省公安厅、市公安局以及外省公安收藏爱好者交流,也会去一些基层兄弟单位进行收藏学术交流。这既丰富了梁新伟的收藏,让他结识了更多同行,也丰富了公安基层文化生活。
来源:南方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