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邮币小花絮——邮票上的皮影戏

1楼
封存 发表于:2017/5/31 13:38:00

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唱腔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皮影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动态的形象。皮影戏,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中国邮政于199568日发行《中国皮影》特种邮票,全套4枚,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4地皮影戏人物形象绘入邮票。


  第一枚“陕西东路皮影人物”,选用的是明末陕西东路皮影中一位身穿旗靠,头戴帽盔,披甲执剑的将军,是皮影戏《魏征斩白蛇》中尉迟恭的形象,造型精巧,刻工细致,颇具盛唐气派。陕西东路皮影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一支,主要是指咸阳以东的关中一带的皮影,以华县、大荔、渭南等县为代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改革和创新,东路皮影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与观念,经过世代长期的艺术实践,又广泛地吸收了民间剪纸、绘画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长处,日渐形成了完美的造型原则和造型风格。

  第二枚“河北滦县皮影人物”,选用的是一个小生形象,取材于清代河北滦县皮影戏《黑水国》中西蜀秀才韩幼奇父子夫妻在阵前团圆的故事。人物脸谱夸张,从额尖向下构成通天鼻,眉目上吊而弯曲,显得清秀、聪颖、大方。河北滦县皮影起源于古城滦州,流行于河北东北部唐山市为中心的地区,是滦州秀才黄素志由皮影创立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约诞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滦州皮影人物小巧,雕刻以线刻见长,刀法犀利多变,雕镂精细,造型夸张极富装饰性。其唱法中以其掐嗓唱法最为独特,几百年来深得观众的喜爱。

  第三枚“山西孝义皮影人物”,选用的是皮影戏《封神演义》中赵公明形象。其脸部为阴刻,极显厚重,头戴虎头帽,身挂刀剑令旗,铠甲为菊花组织图案,应用了身段上少见的阳雕技法,显得疏密相间,均衡得体,古朴洗练。山西孝义皮影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流行于山西孝义。据史料记载,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有班规,已经发展成熟。孝义皮影造型粗犷,简练夸张,线条遒劲有力。孝义皮影因皮腔音乐以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又称“孝义吹腔”。孝义吹腔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吹腔之一。

  第四枚“四川大邑皮影人物”,选用的是大邑皮影中的旦角,从额到腮呈圆形,眉目细长,给人以善良、敦厚的美感;雕簇不重精巧而重人物性格刻画,受唐代壁画的川剧影响较多,艺术格调浑厚而大气。四川皮影大多具有汉魏石刻简约纯朴的古韵,清代极盛。皮影分东西两路,东路分布于川东、川北山区,影人形制多以直线造型、刻工精细,当地人称作“渭南影子”,从陕西渭南传来之故。西路分布于川西包括大邑在内的成都地区,影人形制受北京皮影影响,影人体形硕大,造型大方、组合多变,服饰华美、面貌俊俏、较为写实。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547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