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中新网北京12月6日电 (袁秀月)国宝也可以拍成综艺?近些年,以国宝为题材的电视节目不稀奇,如《国宝档案》、《华豫之门》、《鉴宝》、《寻宝》等,但大多以平实叙述为主,以综艺形式呈现的则较少。而一档名为《国家宝藏》的节目,则首次将博物馆拉进了综艺。
《国家宝藏》12月3日首播即赢得大批年轻人叫好,豆瓣评分高达9.3分,“乾隆的小剧场”更是在社交媒体刷屏。有网友表示,以前看文物都是匆匆而过,没想到它们背后还有这么多的故事。时至岁末,多档文化综艺上线,作为新的节目类型,“国宝综艺”又如何吸引年轻人?
观众:“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这个节目不叫《国家宝藏》,叫《穿越千年吐槽你》吧。”《国家宝藏》第一期中,由演员王凯出演的“乾隆小剧场”引发众多讨论,很多网友表示,要被“官方吐槽”笑死了。
其实,这只是节目中的一个环节,由明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小剧场形式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而王凯所引出的,就是有“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产生于乾隆年间,全身上下装饰有15层釉和彩,“瓷母”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最高峰。然而,它的花色之多也一度被人吐槽,更有人将其称为“乾隆的农家乐审美”。
“我不求天下人理解,只求让后人知道,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节目借由王凯之口道出“瓷母”背后的缘由。网友“熊猴”表示,本来确实不太喜欢“瓷母”的五颜六色,现在也觉得顺眼了不少,“它确实很炫,但炫的是中华的匠人工艺和鼎盛的文明”。
除了王凯,演员李晨、梁家辉也作为守护人引出了两件国宝——《千里江山图》以及“中华第一文物”石鼓。《千里江山图》产生于宋徽宗年间,由18岁的王希孟所作,与《清明上河图》并称为“故宫双绝”,每次公开展出都会引发轰动。它运用了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基础,再加以赭石渲染,色彩鲜艳且立体生动。“《千里江山图》简直就像是千年前的3D画”,网友“小梦”说,看了这些矿物颜料的来源才知道,作一幅画如此不容易。
梁金生是梁家的第五代故宫守护人,他已在故宫工作了36年,而他的先祖曾为守护一种文物历经磨难,那就是石鼓。石鼓是先秦时期的石头,上细下粗顶微圆,似鼓,故而得名。石鼓上篆刻有石鼓文,它记录了秦始皇统一前的历史,也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曾历经上千年的历史变迁,几遭战乱。1931年,故宫将一万三千箱文物南迁,梁家第一代故宫守护人梁廷炜辗转16年将石鼓护送至南京,抗战胜利后,他的儿子又将石鼓运回北京。
“石鼓这个故事真的我泪奔了,我们的汉字竟然经历了这么多磨难。”网友“芽七”看了石鼓的故事之后表示,梁家和石鼓的故事都可以拍成一部电影了。
尊重年轻人的审美
“文物讲述故事,故事浸透文物,明星与戏剧形态结合,实现了文化类节目从抽象感受到具象表达的转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式的节目创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如此评价《国家宝藏》。
文化类节目很容易做得专而精,但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就文化谈文化”的套路中,把观众的感受隔离在外,变成一种“自娱自乐”。《国家宝藏》将“高大上”和“接地气”融合起来,将文物和故事相结合,用“小剧场”的形式讲述文物;用轻松的语态进行交流,让王羲之和黄公望一起吐槽乾隆的审美;拉近了年轻人和文物之间的距离,让很多网友自动参与其中,如制作乾隆表情包等。尊重年轻人的审美,并加以引导,这恐怕也是节目受到年轻人追捧的重要原因。
“不仅展现文物前世的传奇故事,还让观众知道在今天发生了什么。”节目制片人、总导演于蕾曾表示,要让观众意识到,文物活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关联,这才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开场的音乐灯光舞台效果震撼到我了”,《国家宝藏》的舞台效果也赢得众多网友称赞。一块堪比IMAX银幕的LED主屏幕,9根不断变换位置的透明冰柱,再辅以灯光投影等,这种舞台效果在以前的国宝类节目中可谓少见。
同时,节目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有在演播室录制的环节,有拍摄的文物纪录片,还有演员们演绎的小剧场,《国家宝藏》的这种纪录片式综艺,既有“阳春白雪”,又有“平易近人”。
这也给其他文化节目带来启发,“综艺化”并不单纯意味着娱乐化,也可以是表达的方式更加有趣生动,语态更加年轻,在节目内容上可以继续保持严肃性,观众未必不认可。《朗读者》制作人、主持人董卿就曾表示,年轻人成长在一个更富裕、更开放、更文明的社会,他们接受着更良好的教育,“我们不要低估他们的审美和判断力,自以为了解他们就喜欢某一种类型的节目。”
2017年被称为“文化综艺元年”,难道之前没有文化节目吗?并不是,只是如今创作者的表达方式更加“综艺化”了,比如今年大火的《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从节目形式到邀请嘉宾都增加了综艺元素。
从文化节目到文化综艺节目,看似只增加了两个字,实则是一个大的创新——是创作者对于观众口味把握的与时俱进,以及对观众审美的尊重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