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和记洋行是南京著名的民国建筑,所在地块的开发也是老下关复兴的标志性工程,但最近有市民向扬子晚报反映,和记洋行文物建筑遭到工程方破坏。扬子晚报记者探访现场发现,7栋百年以上历史的厂房,有6栋拆得只剩下框架。
现场探访
百年厂房只剩一两个外立面框架
唯一较完好的也正准备拆
12月26日,扬子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已经修缮完毕的和记洋行办公楼一边,是正在建设的工地,里面竖立着几座高大的混凝土框架,有30多米高,周身还包裹着脚手架。一名工人告诉记者,这些混凝土框架不是新建的,而是原来的建筑拆除后留下的外立面框架。“有的去年就已经拆完,是用机器切割的,这样做是为了改造后的建筑还保留原来的风貌。”这名工人说。
原来,这些“框架”就是和记洋行的百年厂房在改造修缮后留下的“遗骸”,是外层框架的梁、柱体系。记者走进工地内进行了清点:现存的“框架”共计6处,有5层和6层两种。它们大多只保留一座建筑4个外立面的1个较完整外立面和另一个残缺的外立面,有的还相互分离,没有连在一起,所有的框架都经过了重新粉刷,呈现出青灰色。记者发现,整个工地内,只剩下一座保存较好的厂房,仍保留着建筑的外观,但外立面上已经开了不少洞,里面已经有工人在作业。“还是改造成那些框架的样子,但今年应该不会拆。”一名操作洒水车的工人说。
历史追溯
这些厂房是全国最早一批钢混建筑
曾是南京城的工业地标
记者注意到,在现场“框架”边的瓦砾堆中,散落着很多大块泡沫塑料残渣,这是老式建筑专门用于隔热的,和记洋行的厂房当年大多是作为冷库使用。百年前,南京和记洋行不仅是现代中国工业与贸易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当时最现代的食品加工厂,拥有亚洲“第一冷库”、“南京的北极”等称号。
史料记载,和记洋行始建于1912年,是南京第一家外商投资食品加工厂,作为其投资者英国韦斯特兄弟在中国兴建的现代化的工厂之一。包括办公楼、厂房在内的和记洋行建筑,是由挪威建筑师穆勒设计、上海姚新记营造厂承建的。
和记洋行历史、建筑价值之高早有公论。南京一位民国建筑保护修缮专家告诉记者,和记洋行厂区巨大、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代表了当时中国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最高水平。“和记洋行是中国第一批钢筋混凝土建筑,也是南京最早的钢混结构民国建筑,其厂房也是当时南京最高的工业建筑。”
改造计划
是南京最大的旧城改造主题商业
要做“工业遗产保护的典范”
和记洋行旧址现存的文物建筑分为办公楼和厂房两部分,其中办公楼是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于早前完成修缮;厂房共计7栋,是鼓楼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在“江边路以西3号地(No.2010G33)和记洋行项目”中,这些厂房都要进行改造、修缮。
今年年初鼓楼区发布了和记洋行的规划,这里“将打造成为多种业态集聚融合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是南京最大的旧城改造主题商业”。改造中,不仅将保留9栋冷库和厂房,还将与5栋新建现代建筑有机融合。改造后的和记洋行项目定位为“世界级滨水商旅标杆”,并打造成新工业文化主题引领的科技、娱乐、购物、观光多维体验空间和旅游目的地,和记洋行项目将串联起滨江的30多个人文景点,形成完整而独特的旅游线路,预计2019年底全面开业。
在工地现场的宣传牌上记者看到,工程方对和记洋行项目定位:要塑造成为“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典范”、“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的典范”等。
紧急叫停
如此“改造”已和修缮方案不符被叫停
文物执法部门将进行调查
和记洋行的情况同时引发了文物部门的关注。12月26日,记者了解到,南京市鼓楼区文化局同样接到了举报,当天下午区文化局文物科就赶到现场,对和记洋行项目建设单位——南京临江老城改造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等工程相关各方,口头提出停工整改。昨天,鼓楼区文化局文物科正式向该项目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此外,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也将着手进行调查。
鼓楼区文化局文物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和记洋行的厂房部分属于区级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区级文保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修缮改造方案的审批权下放至区一级文物部门,和记洋行厂房的修缮改造方案是由南京大学编制,并通过了专家评审,获得了批准。“但从现场勘查的情况看,工程方在改造修缮中,其具体操作已经与之前批准的方案不符。而我们也没有收到任何新报的方案。”
这位负责人说,原获批的方案,对7座厂房分别制定了不同的修缮方案,例如某一栋要保留原来3个外立面框架,但实际只剩下一二个外立面;原来厂房的楼梯要保留,但实际已经拆除。工程方违反方案的详细情况,将在下一步调查中查清。
对和记洋行项目的后续调查结果和责任追究,扬子晚报将持续关注。(陈志 张可)
■阅读延伸
日寇大屠杀期间 这里是避难所
庇护难民超万人
在南京沦陷期间,包括老厂房在内的和记洋行建筑,曾是一处重要避难所。和栖霞的江南水泥厂一样,由于工厂的外资背景,很多难民避难于此。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曾在文章中指出:“城北和记洋行(英属)难民收容所的难民数量缺乏准确的资料,但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朱红生、赵家文、张月英、徐廷梁、徐瑞、万秀英、沈文君、窦祥厚、仇秀英、刘荣玲等人的证言来看,仅12月14日从这里被日军搜捕,押往江边屠杀的难民就达数千人。从和记洋行占地600 余亩及其庞大的建筑群来看,这里收容的难民人数应不少于万名。”
来源: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