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而后是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一个有影响的文化人,在文化史的长河中,不管他有意无意,都在起促进或促退的作用。古往今来,真正能在文化史中留下坚实脚印者,是那些热情专注、矢志不移、愿力所施、时运所会的开拓奋进者,他们视线高远,才思纵横,远离时尚,自成面目,终至奥境奇辟。
孙少颖是笔者所敬重的一位邮学良师。在与他近十年的集邮研究交往中,笔者深感他待人接物有学者风度,情绪乐观,颇具达人胸怀,其道德文章亦堪称邮坛翘楚、一代楷模。
孙少颖先生从1986年起担任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担任全国集邮联集邮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被授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他在邮史研究理论、邮票设计思考等方面卓有建树。1991年应邀为中国邮票总公司举办的培训班讲课,主讲集邮和集邮学术溉论;1992年,应邀参与《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库》邮电经济卷编纂,撰写了《邮票与集邮》。在已发表的重要集邮文章中,他对中国近代邮政创办时间的论证,特别是对中国解放区邮票下限问题的研究成果,已成为集邮界公认的定论。
笔者一直深信,孙少颖先生的邮学著作值得结集流传,因为这不仅是重要的邮史资料,可以穷微达奥,启迪后学,而且有助于从中借鉴他的思想方法和治学经验,心澄目洁,传薪来者。现在《山外集-——孙少颖邮文选辑》已经出版,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拜读孙先生的书稿,回味其生命张开的过程。
1979年9月,孙少颖先生调到邮票发行局工作,从此,他与邮票设计、集邮文化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年来,孙先生在中国集邮历史上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并做出了重要的曩献。
他出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成立的新型邮票设计室第一任主任,在肃清“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的前提下,一面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一面抓邮票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从而促进、产出了一批邮票精品。同时,他还起草编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邮票选题规划方案,对邮票选题的编选原则、范围、内容、序列等进行了总结归纳,理清了思路。像这样一个系统的、成文的邮票选题构想,在中国百年邮票发展历史进程中尚属首次。
他作为中国邮票博物馆首任馆长,为博物馆的规划和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并对如何处理好国家珍藏与社会共享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重要的见解。他慧目识珠,亲自主抓了《中国邮票博物馆藏品集》《大龙邮票与清代邮史》大型图集、《费拉尔手稿——清代邮政邮票和明信片备忘录》译著等的策划、编辑、出版。这些成果不仅为邮票博物馆对藏品、档案、史料的研究工作树立了典范,提升了邮票博物馆的社会影响,也为集邮界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他从1986年至2004年的鹅年间成为集邮“一典两图集三史”巨作的策划者和主持者。1988年起《中国邮票物馆藏品集》全部5卷陆续出版;1989年《大龙邮票与清代邮史》出版;1990一1995年《中国解放区邮票史》7卷8册出版;1996年《中国集邮大辞典》出版;1999年《中国集邮史》出版;1999-2004年《中国邮票史》共9卷出版。其中除《中国解放区邮票史》他任副主编,其余均任主编。这些史典图集的出版,使一个接一个的“首创”变成了现实,轰动邮坛,并在国际邮展屡获殊荣。他对中国邮政发展史、邮票发行史、集邮发展史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准确把握其脉络,从而对编纂《中国集邮史》《中国邮票史》的指导思想、内容、体冽、语言风格,进行了科学的实践总结,这是国内外从未有过的探索。
例如,在《中国集邮史》编纂过程中,他主持召开了30多次研讨会、审稿会,先后有600余人次出席参与。为了使参与《中国集邮史》众多撰稿人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写作方法,孙少颖先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大家进行启发和指导。他在大会上讲这部书的总体指导思想、撰写体例等宏观要求,强调应该具有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又在会下分别与、《作者个别交谈,研究各章节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的办法,最终统一了大家的认识和步伐。全部初稿达300万字,作为主编,他在审稿时因心沥血,最终定稿70多万字,使全书体现了既定的指导思想和质量目标。虽为集体撰述,却能浑然一体。
孙少颖先生治学严谨,务求精深。其倡导的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精神,具体至撰述中亦一以贯之,尤其是涉及到一些较为复杂的人物、事件的评价时,往往更能体现出其客观、公正的史德。
毋庸置疑,胜任上述使命无一不是以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的。孙少颖先生取得这些集邮业绩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因生长在战乱年代,没有系统上中小学,也没有上过大学,对中国历史、中外文学、艺术、文物、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全凭刻苦自修,广泛涉猎,钻劲十足。最重要的是他眼界开阔,善于思考,善于疏流导源,善于熔化古典,锻造现代,善于向四面八方学习,向古今中外借鉴,无论是“横的移植”,还是“纵的继承”,兼收并蓄,举重若轻,成为邮史通才。
凡成事者皆源于势,而势缘于人。孙少颖先生无论负责什么工作,都勤于思考,主动钻研,大胆探索,不整出些新见解、新思路不罢休,而实践的结果又总是细致贴切,不同凡响。这原自于他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性,真正能慧于中而秀于外,刚正不阿,有才而不倨傲,有成就而始终谦虚谨慎,实事求是,无愧无惑,充分展现出淡泊处世、潇洒为人的文人风骨。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概括出来就是一个“悟”字。悟性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才华大小。也许受了历代史书中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滋润,也许数十载爱好书法、篆刻不断吸收真气精华的养育,也许深读老庄、修身养性所赋予的平静意态,使孙少颖先生的神情里现出一种具有传统意味的朗润。为文多用史笔、论笔、诗笔,文墨剔透而深挚。读其文,引经据典,广采舆评,机智幽默,惜墨如金,无不透出一缕清气,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本真达观之境界。“清气”是精神生命所达到的高度。真心去写才能写出真情,其文化的恒久价值方得迹显。
近十几年来,“集邮文化”曾经引起中国集邮界长时间的关注与争呜。文化是什么?却未必是每个人真正悟得出来。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各有清名留海内,几人怒马出长安。人类向真向善向美的成就,归根结底是展示人的精神一人的灵灵性、人的智慧、人的文化。孙少颖先生20多年的编纂业绩与放笔为文,呈献给中国集邮界的风范正是:文化自尊的态度,文化自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