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悼念:马进贵大师,一路走好!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1/29 20:26:00

  来源:第一收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中国玉器金银错第一人”——马进贵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马进贵先生因病于2018年1月27日下午在乌鲁木齐逝世,享年71岁。

  他曾说过:“再过一百年,可能没人会记住我的名字,但一定还有人欣赏我的作品,这就足够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人物简介:

  马进贵,男,回族,生于1947年10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

  1964年进入新疆玉雕厂学习玉雕,1966年被玉雕厂派往上海玉雕厂学习,师从林知文老艺人,1971年前往北京玉器厂深造。师从柳朝国大师、蒋通老艺人,深受二位大师真传。

  在制作玉雕器皿方面继承了玉雕北派宫廷风格。经多年钻研、反复试验,挖掘恢复了失传多年的玉雕金银错工艺,创立了新疆伊斯兰文化的玉雕风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81任新疆民族工艺厂厂长,在任厂长期间独立完成了对天然宝石加工工艺流程;刻面天然宝石款式设计;民族黄金首饰造型款式设计;天然宝石改色处理和优化处理。

  因企业改制1996年创办新疆玉沅珠宝有限公司,2001年创办艺海轩琢玉坊个人玉雕工作室。自此开始潜心研究玉器金银错嵌宝石工艺技术的流程及制作工艺,从事玉雕事业50多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生前创作主题以金银错嵌宝石工艺为代表,器皿造型以中国传统造型为主,结合伊斯兰文化之特色,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鲜明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所创作的薄胎器皿作品,更是集高难度技艺于一体的精品之作。

  在薄胎之上又嵌入金丝、金片、宝石,使作品的加工难度达到无可附加的地步。他的作品在中国玉雕界堪称一绝,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12年6月“金银错技艺(玉器金银错)”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技艺的传承人。

  作品品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名称]:“水晶错金嵌宝石圣水杯”2009年获“天工杯”金奖

  [设计、制作]:马进贵

  [材质]:水晶

  [规格]:18*12*7.8cm

  作品采用天然水晶原料制作,质地纯净无暇、晶莹剔透,造型表现为宫顶盖,圣火钮,口外翻,杯腹分为六瓣,上扩、中圆、胫下敛,金丝三足,是典型的西域伊斯兰风格。圣水杯身通体错金丝、金片装饰图案为莨苕纹,共镶嵌237粒红、蓝宝石。所镶嵌的金丝纤细流畅,金片婀娜多姿,宝石规整简洁。整体观之器皿造型比例准确、规整大方。

  水晶料质韧性差,脆易裂,在水晶上镶嵌的工艺难度非常大,略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该作品充分体现了造型、琢制、镶嵌,几种工艺的高超水平。将晶莹剔透的水晶作品和高超的错金嵌宝石工艺完美结合,是一件罕见的艺术观赏品和艺术珍藏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名称]:“白玉错金嵌宝石西番壶”2010年3月获“白花杯”金奖

  [设计、制作]: 马进贵

  [材质]:白玉籽料

  [规格]:18*6.8*8.6cm

  作品采用新疆和田产白玉籽料所制,原料色纯正,温润细腻,器形具有西域文化之特色,壶身为六瓣倭角形,高足,长颈,配以伊斯兰风格的壶盖,使作品显得庄重大方,周身饰以西蕃莲花纹及莨苕纹。

  金银错嵌宝石玉器工艺要求极精,难度较大,要求图案线条流畅,粗细一致,开槽准确,镶嵌平正,无对丝接头等等,将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使所表现的图案形成强烈的色泽差别,显得更为突出雍容华贵,绚丽多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名称]:白玉错金嵌宝石敲根壶

  [设计]:马进贵

  [制作]:姜柏东、姜伯君制作

  [材质]:和田玉籽料

  [规格]:10.5*16cm

  作品质地凝脂,光泽温润。拱形壶盖圆行钮,鹰行流口。流下衔圆环,番花把,长颈,丰肩,腹身采用爪棱式,矮足。金丝饰莨苕纹,镶嵌红宝石。壶腹用两个三角形伊斯兰教文子组成菱形图案。分别为“感谢真主”“真主至大”。四周镶嵌尊贵之风,富丽堂皇之韵。在壶流衔的圆环上镶金片,更加彰显了精湛的工艺水平,别具匠意。作品造型端庄大气,设计精到,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格和伊斯兰神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名称]:青玉错金饕餮纹象耳爵

  [料质]:和田青玉

  [规格]:23cm×13cm×25cm

  青玉错金饕餮纹象耳爵是马进贵大师用新疆和田青玉为材质并以错金工艺,精工细作而成。作品玉质细腻温润,缜密光泽。爵口两边的“流”与“尾”伸出较长,流口较长,尾口丰腴圆润。在靠近折流处有两个伞形小柱,是整体造型的中心点,爵体圆柱形,平底束腰,未向外侈的细长三角足。器身的一侧有镂雕象头形,与一足成一直线,器复四周饰对称的菲子。整体造型平稳均衡,比例得当,端正大气。器体流尾,腹部。三角形长足分别错金拐子纹,回纹、饕餮纹、镜子纹。纹样线条纤细、流畅,突出表现了马进贵大师错金艺术之魂魄的神韵,达到了“深入画境,浓酣忘我“的境界。

  延伸阅读:

  马进贵:珍惜最快乐的时光(琢玉如琢人,新疆本土玉雕大师系列)

  文/吴治杰 谷姗(乌鲁木齐晚报2015年8月11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印象马进贵

  消瘦、虚弱、不能久坐,一年内住好几次医院,被多种疾病折磨的马进贵大师,看起来精神欠佳。可当他一坐在工作台前,给学徒指点作品时,似乎立刻就变了一个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神采飞扬,眼中满是快乐。

  按照医生的建议,马进贵本不该再继续工作,而家人和朋友们也希望他功成身退,颐养天年。可是他放不下的依然是新收没几年的学徒,以及满脑子的玉器。他说:“人生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再多活几年,多做一些作品,多带一些徒弟。”

  马进贵:珍惜最快乐的时光

  他勤奋好学,不停攀登;他虚怀若谷;为人谦和;他内心善良,乐善好施。他就是当今金银错第一人——马进贵。

  迈入古稀之年的马进贵,在玉雕路上走了半个世纪。他对艺术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犹如经他的传世作品一样,温润内敛,如诗如歌。人生的价值,在雕琢中逐渐充实,青涩的梦想,在磨砺中愈加清晰。

  在马进贵心中,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还是当学徒的日子:那端着饭赶往车间看活的急切;那宿舍楼道灯光下,笔在纸上沙沙响的声音;那故宫一整天,描摹艺术精品的静谧;那夜色中,与师傅小酌的酣畅;那玉雕机上,如同音乐旋律般雕琢声……

  快乐的时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30年前,马进贵(左)在北京学艺时,与蒋通老艺人产生了深厚的师徒情。

  如果岁月可以停滞,马进贵愿意永远留在当学徒的那段岁月里,玉雕艺术的博大精深,吸收知识的那种快乐,师傅言传身教的那种幸福,都让他沉浸其中。

  1964 年,17 岁的马进贵考入新疆玉雕厂,成为建厂的首批学员。1966 年,由于聪敏好学,马进贵被派往上海玉雕厂学习,师从林之文老艺人。林之文年届六旬,和蔼可亲,对徒弟要求严格。每天给马进贵布置绘画、泥塑作业,要是没完成作业就一顿狠批。在老师的鞭策下,马进贵更加勤奋,除了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他还借阅厂里的图册临摹,怕影响同宿舍人休息,他就以凳为桌,在楼道的灯光下常常画到凌晨。

  上海玉雕厂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上班时间不许到别人工作台,下班后不能留人。只有短暂的午休间隙,工人们才可以在车间交流。午休铃声一响,马进贵就一路快跑到食堂,抢在人潮前打上饭,边走边吃,赶回车间看别人做的活,车间有两百台机器,每天只能看几个作品,大半年的学习,让马进贵打下了良好的炉瓶雕刻基础。

  1966 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当年12月,红卫兵破四旧,封了玉雕厂的门,带着遗憾,马进贵回到新疆。

  1971 年,马进贵到北京玉雕厂学习,分配到了柳朝国带队的车间,跟着柳朝国学艺。没多久,宿舍楼的蒋通老艺人引起了马进贵的兴趣。老人是北京玉雕厂退休返聘的技术尖子,家在通县。有一天,马进贵来到蒋通面前,想拜师学艺。老人笑了:“拜不拜师不重要,就看你有没有悟性。”马进贵现场用橡皮泥捏了一个翅虎,老人一看还不错,就答应了下来。

  之后马进贵白天在玉雕厂学习,晚上就跟着蒋通学艺,两人常常就着一碟小菜,二两散酒,一聊就是大半宿。在与蒋通相处的日子里,老人那质朴的生活理念,诚信的技艺原则,刻苦的钻研精神,深深烙在马进贵心中。

  每周日,老人返回通县,马进贵就背着画夹去故宫临摹珍贵艺术品。两个馒头就着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就是他的午餐。直到故宫清场,才依依不舍离开。结业前,蒋通找到马进贵,想留一张合影,只因再见面就不知是何年。年轻的马进贵这才感受到离别的忧伤,他花半个月工资买了一双新皮鞋,请老人一起到照相馆留下一张珍贵的合影。

  后知后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马进贵金银错作品

  历史的长河中,一门古老技艺的失传容易,而重新拾回,却需要付出极大代价。我国艺术瑰宝——金银错也不例外。

  在北京学艺时,玉雕厂陈列室,一件金银错作品让马进贵内心波澜起伏,玉器薄胎压金银丝镶嵌宝石,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可惜这种技艺已随老艺人潘秉衡的离世而失传,这让马进贵怅然若失,他多方请教金银错的加工技术,却只了解到大概的工艺,核心技术没人能掌握。

  回到新疆玉雕厂后,马进贵决定亲自尝试做一件金银错作品,细节全靠自己摸索,一件活做了7 个月,还没有成型。厂子的领导认为马进贵是故意磨洋工,专门叫到办公室训话,让他提高生产效率,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马进贵对于金银错的首次尝试,被迫停止。

  2002 年,55 岁的马进贵,也有了更多自信重新钻研失传的金银错工艺。做新疆特色的玉雕作品,给自己人生一个交代,马进贵认为,一个人后知后觉,也好过一辈子不知不觉。

  三年后,克服了种种技术难关,一件精美的金银错作品摆在了北京天工奖展会上。这件饱含心血的艺术作品,在评委中引起了轰动,本以为失传的金银错再现在人们眼前,让人难以相信。送选作品当年就获得了银奖,马进贵的名声也一下在全国玉雕界叫响。近十几年来,马进贵的创作主题以金银错嵌宝石为代表,以中国传统玉雕器皿为主,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西域玉雕风格,使其独树一帜,被誉为当今“金银错”第一人。

  生命的价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疾病缠身,70岁的马进贵大师依然坚持每周到工作室给徒弟指点作品。

  坚持学习,是马进贵养成的好习惯。每天晚上他都会抽出时间看书,了解工艺品的发展方向,鉴赏精美的作品,他觉得,看到好的作品真是一种享受。

  金银错的技法探究,也在他不断超越自己的路上,释放出越来越美的光芒。刚开始的单线条镶嵌,突破到最细0.26 毫米开槽。掌握这个技术后,又开始尝试金片与金丝的结合,从简单图案到复杂图案的变化,镶嵌技术不断提升,甚至在金片上再开槽,镶嵌宝石……

  马进贵表示,金银错虽然在他手里复活,但他也只是刚入门,金银错艺术前景无限,一定会大放光芒。玉雕人才济济,艺术永无止境,被超越是迟早的事,让这门雕刻艺术走向辉煌,还需要一代代玉雕艺人的不懈努力。

  马进贵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出价值。他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就看怎么能活出价值。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而是看他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社会。人需要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不该庸庸碌碌过完一生。”他坚信:“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持之以恒,都能做好。”

  他说:“再过一百年,可能没人会记住我的名字,但一定还有人欣赏我的作品,这就足够了。”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89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