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艺术城市武汉 中心城市的艺术版图扩张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2/13 9:24:00

  导言:临近2017年底,岳敏君又来了趟武汉,特意和为“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提供支持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聚了聚。畅聊之间,他兴奋地说:“武汉有这么包容的文化氛围,培养了这么好的展览团队,有优秀的艺术家、批评家坐镇,与宣传推广体系无缝对接,它的这个模式应该是在全国推广的”。

  更早几天,“大道弘艺——杨立光诞辰100周年特展”也在一场小型讨论会中落下帷幕。不同于正式的展览研讨会,这场讨论会更像是一次对杨立光立体形象的还原,杨立光老先生的家人、助手、当年的同事、学生共同追忆了与杨立光共同的过往,这些记忆和讨论会现场的作品交相辉映,这位被美术史低估的老先生似乎也正在重新回到更多人的视野之中。

  正像是这两个在时间中交织的片段,2017年的武汉艺术保持了它的活跃度,各个机构的频频动向显示出在这几年平稳上升的发展态势中,艺术机构寻求合作之下的差异性、艺术展览尝试多元主体的介入、艺术生态摸索喧嚣展览背后的市场之路;同时,它在时间线索上的纵深延展,也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这座城市的文化性格和艺术野心。

  @武汉:1+1>2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武汉·2017”系列展览

  尚在2016年首届“@武汉”筹备之际,它就被赋予了长远的、持续性的期待。随后,“@武汉”组委会将每年12月确定为活动时间,自此,12月的武汉群星闪耀,多场展览相继开幕,艺术机构齐齐发声,让这座城市的艺术活动以集体跃进的姿态强势进入公众视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冰”个展《天书》展览现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冰个展”《荣华富贵》局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武汉·2017“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展览现场

  对比“@武汉2016”,“@武汉2017”不仅有“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和“徐冰”个展这样的重要当代艺术家个案,也有“大道弘艺——杨立光诞辰100周年特展”对湖北美术有着奠基式意义的老一代艺术家的个案梳理,还有“新启动——当代艺术展”和“再聚焦——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馆开幕展”的艺术家集体亮相,以及“无边的现实  多重的现在——来自湖北的当代艺术样本”对地域美术的线索梳理;有国际青年艺术家个展“开眼——德夫林·谢依个展”,也有当代青年艺术家群展“自在自为——陈波、朗雪波、唐骁、詹蕤”;有立意新锐的“中国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2017”,也有首个生态雕塑大展“27°角——首届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大道弘艺——杨立光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展”开幕式现场

  而从机构参与的层面来看,“@武汉”的涉及机构从2016年的3家增加到2017年的11家,其中不仅包括原有的湖北美术馆、合美术馆、万林艺术博物馆,还将机构从公立美术馆、民营美术馆和院校美术馆拓展至艺术空间和画廊,其中亦包括新成立的艺术空间,从展览主体上塑造了展览形态的多元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自在/自为——陈波、朗雪波、唐骁、詹蕤”展览现场

  “‘@武汉’刚刚起步,但是我们相信它会是未来武汉艺术的重要导向力量和推动因素”。艺术家、湖北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光庆担任了“@武汉2017”的轮值主席,他认为尽管“@武汉”的热度凸显在当下,其意义却是指向未来的,“我们引进岳敏君、徐冰以及去年的方力钧、王广义这样的成熟艺术家,一方面是考虑到作为一个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失去了它的文化优势的中部城市,我们不想让这里的艺术越来越局限成为地域艺术;另一方面,作为全国重要的艺术家输出地,武汉有庞大的青年艺术家群体,还有大量的未来的艺术家,我们的年轻人应该有更多机会看到这些艺术家如何成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无边的现实 多重的现在——湖北当代艺术样本”展览现场

  “自从确立为国家中心城市后,武汉的基础设施、科研、教育、文化协调发展的势头非常好,相信在未来的中国经济版图中,武汉的地位会日益凸显”,合美术馆馆长、武汉画廊协会会长黄立平认为这样的发展背景让武汉的艺术发展也成为共同的愿望:“近几年武汉的艺术机构不断增多,艺术活动也比较频繁,‘@武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一个艺术组织方式。一方面艺术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大家希望艺术资源能够共享、武汉在艺术发展中能够越来越有优势,走向‘@武汉’的组织方式是一种必然;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机构举办了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展览,如果大家能够联合起来形成更好的互动,将武汉的经济、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够凸显武汉的城市竞争力,也能够让武汉成为中国艺术发展的好的载体,因此,我相信‘@武汉’是一种必然,也会成为推动区域艺术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正像是魏光庆所说的,“每一家艺术机构在这个阶段集中地举办展览,事实上是在无意***同承载了这座城市的艺术面貌。这其中的展览个体、机构个体、艺术家个体都不再只是个体,而是由点到面的让它变成了一个艺术现象,它的意义、它的影响也就绝不会是孤立的”。

  2017:艺术机构的“分道扬镳”

  “在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全国经济数据中,武汉市进入前十,为全国经济总量超万亿级城市;同时,武汉是全国高校人数最多的城市,其非营利艺术机构数量近40家,而这座城市的全国重点美术馆数量更是位列前三名”。在这样一组令人骄傲的数据背后,2017年的武汉艺术生态以群体渐进的发展态势形成了一场共振,这座城市的文化性格和艺术野心呼之欲出。这一年,是武汉艺术发展的大年,政府、企业、民间资本各自布局,武汉多家艺术机构凸显出不同的艺术发展路径。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合美术馆、汤湖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相继推出品牌展览,勾勒出更加清晰的艺术发展蓝图。

  2007年开馆的湖北美术馆早早跻身全国重点美术馆之列,形成了在地性与面向世界的兼顾、立足传统和寻求创新的兼顾、回味经典和面向青年的兼顾。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在谈到湖北美术馆2017年年度大展“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时回忆了自2015年以来湖北美术馆年度大展的艺术家选择,“从魏光庆、丁乙、方力钧到今年的岳敏君,一方面显示出美术馆与其他艺术机构的不同功能和受众——不同于画廊、空间等艺术机构能够始终选择前卫的艺术家,美术馆的公共性决定了它必须去选择在艺术史上已经有了定论的艺术家、公共认知度较高的艺术家;另一方面公立美术馆的性质决定了它应该肩负发繁荣区域文化发展的需求,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让公众从宏大叙事的角度理解当下的时代、当下的艺术”。

  批评家鲁虹坐镇的合美术馆自2014年以来开始注重重要当代艺术家个案的梳理,率先在全国探索出“手稿展”的形式,逐渐形成了合美术馆的特色。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表示合美术馆在做展览的过程中首先就是强调学术定位,“我们集中做的就是当代艺术,它和目前整个国家的的形态也是非常吻合的”。同时,鲁虹表示,“在做当代艺术展览的过程中,我们会从两极入手,一方面是对艺术史有贡献的艺术家进行学术清理,强调对作品文献性的研究,我们先后展出了傅中望手稿、张大力手稿、方力钧手稿、庞茂琨手稿、王广义手稿、徐冰手稿;另一方面,我们每年的‘风口雕塑展’、‘6+1个展’则主要是对优秀青年艺术家的发掘和支持,给青年艺术家更多的平台和展示机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展览现场

  “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则为另一座全国重点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在其水墨品牌中增加了一个亮眼的标签。武汉美术馆樊枫在谈起此次展览时回顾了建立水墨品牌的考虑:“在所有的当代艺术的门类中,无论从媒材,还是立意、表述或精神上,能够独立于世界其他门类的可能也就是水墨艺术了。尽管在全国美展等重要展览中都涵盖了水墨艺术,但是看似繁荣的背后,水墨艺术的质量与内涵都在下降。所以水墨艺术面临的现状是,它在世界文化中有唯一性的一面,同时也有泛滥的一面。”樊枫表示,武汉美术馆建立水墨品牌的思路是“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进行梳理,在兼顾传统艺术特质的同时注重当代性,在考虑当代性的时候不能忽视世界性”,从之前的“水墨文章”当2017年的“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而后,也许还会有更丰富的拓展和延续。

  在谈到当代艺术时,黄立平提出很明确的态度——“拒绝复制”。正像是他所说的,“当代艺术是杜绝复制的”,不同的艺术机构有不同的艺术态度,根据不同的构想创建不同的艺术机构,可能才正是打造丰富的生态环境的思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27度角——首届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展览现场

  公共艺术:一场艺术家创作诉求、社会诉求、大众诉求的共谋

  公共艺术的勃兴也成为2017武汉当代艺术的一大亮点。在过往的武汉城市建设中,黄鹤楼、江汉路、东湖等武汉标志性的公共文化及生活区域均不乏优秀艺术家的参与。继大量艺术家参与到中山大道、武汉地铁的公共艺术项目中后,武汉东湖绿道、华侨城湿地公园、武汉中央商务区(泛海)、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等城市公共区域在2017年亦陆续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引入其中,以艺术塑造城市文化性格,不仅形成了艺术与大众最广泛的连接,也为武汉近几年的城市化建设打上了异于其他城市的标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娄金《石门峰创作坊》 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17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柳青《成果》192cm×198cm×175cm 树脂手绘、不锈钢 2016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赵炳澈《Wave wine bottle》460cm×130cm×280cm 综合材料 2017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刁伟《钓鱼》380cm×380cm×280cm 玻璃钢、木头、铁、苯板 2017年

  无论是武汉之前的“泛海国际雕塑展”,还是华侨城持续在做的“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以及@武汉2017中的“生态雕塑双年展”,傅中望表示,“近几年武汉城市公共雕塑的集中爆发,一方面是石门峰、泛海、华侨城这些优秀的企业更早一步地意识到我们的居住空间应该是与文化密不可分的;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在于武汉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居住环境已经不是主要问题,社会物质空间慢慢饱和,大家开始逐渐转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Arnd Christian Muller《Camouflage》298cm×140cm×25cm 不锈钢 2017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蔡雅玲《还是很想你》尺寸可变 水晶珠、不锈钢线 2017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汤杰《漂泊的记忆》尺寸可变 大海冲刷后的砖块 2017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张雯迪《谧》尺寸可变 钢网、钢、漆 2017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张增增《永恒的瞬间》尺寸可变 肥皂泡 2017年

  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公共艺术发展,在傅中望看来是“一场艺术家创作诉求、社会诉求、大众诉求的共谋”。“在这些年,艺术家的创作语境、生活经历、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比已经与他们的成长有了距离的宏大叙事,他们对当下的文化、周遭的生活、自己居住的环境更有表达的欲望。也正是有了这些艺术家对个体的关注,公共艺术才能够越来越丰富,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关注的精神需求”。

  迟到的艺术市场期待哪些补位?

  在艺术生态的构建中,市场艺术的复苏也成为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尽管在并不乐观的大的市场形势之下,最早参与武汉艺术品市场构建的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在2017年亦选择了携近60余位艺术家揭开功能更加完善的新空间帷幕,而2015年成立的武汉画廊协会将在本土艺术市场的搭建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政府、民间资本多方筹谋的武汉艺博会未来又将会在何时、以怎样的形式落地也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武汉·2017“再聚焦——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馆开幕展”展览现场

  武汉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创始人刘明在谈到这家曾经一度肩负着美术馆、画廊、空间多重身份的艺术机构的变迁时,谈到了对武汉艺术市场的看法:“就像是艺术家要有好的作品,市场当然需要好的藏家。市场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就靠画廊这些机构、博览会,然后二级市场当然主要是以拍卖作为主体,我认为武汉是不缺好藏家的,不管是当代艺术收藏,还是古玩、古代字画收藏,武汉有分量的、有收藏系统的藏家也并不是缺位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新启动——当代艺术展”展览现场

  万莉 《无有乡》 陶瓷 2016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新启动——当代艺术展”展览现场

  左:周虹《中国造 对望之雷锋》80cm×80cm  亚克力、宣纸、油漆 2017年

  右:周虹《中国造 对望之梦露》80cm×80cm  亚克力、宣纸、油漆 2017年

  “这几年我们去参加博览会,武汉艺术机构的参展从去年两家进入‘艺术北京’到后来有三家参加021艺术博览会,我觉得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武汉的艺术生态要发展,市场这一块依然很重要。因为武汉的区位优势,我们一直在梦想着能够有一个好的博览会,能够引领和推动艺术教育、艺术收藏和艺术市场。伴随着艺术机构的热度,我相信未来几年武汉的艺术市场会有更好的发展”。

  显然,在完成了不同代际的艺术家培养、不同层次的艺术机构搭建,艺术市场是势必要迈进的一步。相对于北京、上海等艺术来说,武汉这一步起步更晚,走得也更为曲折,甚至一度偃旗息鼓。而如今武汉艺术市场的蠢蠢欲动,哪些方向的收藏正在逐步建立、未来不同来源的资本介入市场之后将对行业产生的影响,也许都是我们在期待一个良性的市场时应该考虑的。

  来源:雅昌艺术网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69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