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18年02月26日 澎湃新闻
陈履生
当下一些捐赠人抓住了博物馆的软肋,以“爱己”为目的通过捐赠艺术品而获得声名。对于商人或者有商业目的为背景的捐赠来说,捐赠则是其商业行为的一个过程。事实证明,今天有相当一部分的捐赠“国宝”是值得怀疑的,也有一些捐赠的接受是需要商榷的。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公民将自己的藏品捐献给国家都是高尚的,都是造福子孙的,都是功德无量的,都是为人称道的。在全球博物馆体系中,有许多依靠私人的捐赠而建立起来的博物馆,而将私人专享变为与公众分享的捐赠则开启了博物馆发展的历程。英国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博物馆就是世界上最早因为私人捐赠而建立起来的博物馆,它开启了300余年来世界博物馆发展的历史,此间还有大英博物馆等。如今,利用这种私人捐赠而建立起来的博物馆数不胜数。无数捐赠者的名字都刻在各博物馆的墙上,这既是缅怀和追忆,也是纪念与歌颂。
中国第一座公立博物馆在辛亥革命之后的第二年开始筹备,鲁迅先生等向筹备处捐赠了自己的藏品。如今,各博物馆都有自己的捐赠目录和姓名,捐赠成为中国各级博物馆获得藏品的一个重要的来源。事情发展到如今,我们依然感念那些捐赠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或猜测捐赠者的捐赠动机。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今天的中国的私人捐赠已经不像过去那么纯粹的“爱国”,出于“爱己”目的的捐赠也比比皆是。对于绝大多数博物馆来说,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只要捐赠的是真的、是好的,是多多益善。通常来说只要来源合法,这都没有错。因此,一些捐赠人就抓住了博物馆的软肋,以“爱己”为目的通过捐赠而获得声名,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的林子大,什么鸟都有。所以,他们千方百计攻克国家级、名气大、有影响的博物馆。对于商人或者有商业目的为背景的捐赠来说,捐赠则是其商业行为的一个过程,一种手段。比如已经卖有很高价的画家,通过捐赠而获得了高价的背景;通过高价又继续忽悠了另外的买家,这时候博物馆感觉就是人家的托。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客观来说,像我这样的画卖不出去的,也想捐赠;还想捐赠给卢浮宫,可是,人家不收在世画家的作品,哪怕我的名气再大。事实证明,今天有相当一部分的捐赠是值得怀疑的,也有一些捐赠的接受是需要商榷的。
2009年10月,法国收藏家有意将圆明园遗物兔首、鼠首捐给中国台北的故宫博物院而遭拒绝。而此之前,作为圆明园的遗物和外国人的水龙头,兽首已经在中国被忽悠成了“国宝”。时任院长的周功鑫女士在接受有关部门质询时指出:“本着博物馆专业伦理来看,只要有争议的东西,故宫是不能珍藏的。”当年看到周院长所说的“专业伦理”,就无比的钦佩她作为执业者的操守。而她的这一决策被人们认为是捍卫了“社会的形象和知识分子的良心”。从“社会的形象”来看,我们的一些博物馆因为“专业伦理”缺失,已无形象可言;而从“知识分子的良心”来论,我们的各级博物馆的馆长打都可以被称为知识分子,但有些人的“良心”在哪里?有没有变质为无良?缺失“专业伦理”就是无良。公器私用,只想自己抛头露面,就是无良。周功鑫院长是法国巴黎第四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她在博物馆学与展览策划等领域有丰硕的研究成果。作为台湾故宫的原院长,其专业毋庸置疑。在周院长任上,台北故宫坚持不接受在世书画家的捐赠,而包括大陆画家在内的很多书画家都在攻克周院长,然而,她坚不可摧,表现出了作为“台北故宫”这一名号的基本的学术立场。
圆明园12生肖水龙头只是见证圆明园被外国列强掠夺、焚毁的历史见证,一上拍卖会就被称为“国宝”,欠妥。特别是把外国人做的水龙头称为“国宝”,更是欠妥。对它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对它们的艺术性更应该有一个基于中国美术史的正确的认知。——Mr。陈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去做比较,因此,这里就不再比较了。
虽然不去比较,但还是可以再举一些实例。美国华盛顿的佛利尔博物馆的藏品来自于其创始人弗利尔先生的捐赠。佛利尔沉湎于独特的中国文化和文物,通过各种渠道收藏了很多中国古代珍宝,在近3万件的收藏中,就有1200多件中国古代绘画,名列全美国之首。其中有一幅南宋的《洛神赋图》白描本,它是存世9卷《洛神赋图》之一,其它散落在北京故宫、大英博物馆和辽宁博物馆。就佛利尔博物馆的名气而言,有无数的捐赠者也想把自己的收藏捐赠给该馆,可是,佛利尔博物馆统一说“不”。有许多人想不通,为什么白送也不要?这是为了保持佛利尔收藏的独特性和纯洁性。这是一种“专业伦理”,不能见钱见利就眼开。所以,佛利尔的后人多年来坚持每天给该馆中的佛利尔雕像献花,而每一位路过此的观众的眼神都表现出了敬重。这个世上就是如此,有人隔三差五在电视上忽悠,在博一时的眼球;而有人默默奉献,所获得的是久远的眼球。
还有位于伦敦的华莱士收藏馆(The Wallace Collection),是一座人见人爱的小而美的宫殿。华莱士收藏馆是历经赫尔福德侯爵Marquess of Hertford家族五代积累收藏的博物馆,其第五代传人和他的太太于1897年将全部收藏,连同18世纪建造的这栋楼一起捐献给了国家,后来被改装成为对公众开放的国家级的博物馆。这一博物馆也是不再增加收藏品,其封闭性就是保持赫尔福德侯爵历经五代收藏的纯粹性。
博物馆的“专业伦理”是我们很多博物馆及其掌门人所欠缺的,因为相当一部分带长的不够专业;本来不专业也就算了,还不谦虚。对于很多博物馆来说,以封闭式收藏来保持其藏品的纯粹性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博物馆收藏的特色之一。这一点对于遗址类博物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那些经由考古发掘而形成的特色收藏也是极其重要的。拿湖南省博物馆来说,其马王堆墓发掘而获得的系列藏品,是该馆的最重要的特色,无与伦比。如果有一天马王堆周边的人来献宝,说是来自于马王堆墓中的,故事也说的是有鼻子有眼,所献之宝也有大致的模样,那湖南省博是收还是不收?我认为不能收,其理由就是保持当年科学考古发掘的完整性。类似的还有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系列文物。掺杂就是混淆,就破坏了科学发掘的完整性,就说不清,这是博物馆收藏的大忌。当然,像国家博物馆这一类型的综合性的博物馆,其馆藏在早期主要来自各地的调拨,那收藏体系的庞杂则是另当别论。
博物馆收藏并不是越多越好,特色最为重要,品质最为关键。收藏失去专业伦理是博物馆界多年来存在的弊端,有些博物馆收藏杂乱无章,唯利是图,见钱眼看。而可笑的是有些业内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为社会平添了许多笑柄,这是与博物馆专业伦理严重背离的。
(作者曾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陈履生美术馆”,原标题为《关于“国宝”的捐赠——论“国宝”之殇(3)》。澎湃新闻获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