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三品美术馆品鉴中国书画四项学术主张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3/5 21:46:00

  “品格调、品气韵、品意境”,三品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常务馆长倪加福。值此新春之际,我代表三品美术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2018年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大家传播经典。

  下面与大家分享三品美术馆的学术主张,以供大家在鉴赏中国书画中参考。

  三品美术馆针对鉴赏中国书画有四项学术主张,即四个“并重”,四个“意”。分别是“传承传统与时代创新并重、技法精到与情感尽致并重、审美共识与风格独特并重,术业专攻与综合学养并重”和“意构、意笔、意象、意境”。

  下面将由我逐一为大家具体解释:

  先说四个“并重”

  四个“并重”

  1。传承传统与时代创新并重

  清初书法家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学书必以古人为法,而后能悟生于古法之外也。”也就是遵循古法,有迹可循,有源可守;但并不是说凡依古法之作即为佳品。石涛曾言:“古人未立法之前,不知古人依何法,古人既立古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之人,不能出一头地也,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出一头地也,冤哉!”因此,守法须活,变法须活。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扎根传统,立足于变,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才能自成风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宋 米芾 《苕溪诗帖》

  2技法精到与情感尽致并重

  中国书画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技法多哉,钟繇的《书法十二意》曰“平为横也,直为纵也,均为间也,密为际也,锋为端也,力为体也”,此用笔之技法;“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占入水墨并称,实有至理”,此用墨之技法;“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此章法之技法;“气势雄远方号大家,神韵幽闲斯称逸品”,此品鉴之技法。

  《翰林粹言》中言道:“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作品到最后,终还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由内及外的表意,故需得意象。画分四品,以逸品为上,最难其俦,所谓“画到生时是熟时”,是笔墨技法达到极致而产生的无法之法,这是一种境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唐 张旭 《古诗四帖》

  3审美共识与风格独特并重

  美术须有美感,就是作品一定具备共性的美感。作品对鉴赏者是有门槛要求的,大众的生活阅历及学识不同,其审美水平有别,犹如金字塔层次。好的作品应该得到塔顶精英的认可,并且往下得到更多层次的人欣赏,雅俗共赏,才是更好的作品。

  当然,艺术家各具秉性,需表达独自的艺术见解,应表现独特的风格。风格的独特并非要开宗立派,而是要在古意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元 赵孟頫 《洛神赋》

  4术业专攻与综合学养并重

  任何术业都要求倾心钻研,精益求精。并且经过长期刻苦训练,才能掌握熟练的技法,方能意到笔到。

  中国书画到一定境界拼的是学为修养,而不单是停留在技法层面。清末书法家杨守敬云:“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逸绝伦者也。”此论完美说明了术业专攻与综合学养的重要性,而又强调“人由心正,书由笔正”的严格要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宋 苏轼 《寒食帖》

  下面我们再来谈一谈四个“意”:

  四个“意”

  1意构

  意构,也就是一幅作品在创作之前,就必须要想好要表达什么?怎样表达?深思熟虑后方可将自己的意图确定下来。

  臻于妙理,平画求长。邹氏八法中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而后下笔,则疾而有势,增不得一笔,亦少不得一笔。笔笔是笔,无一率笔;笔笔非笔,俱其自然。”李方膺言“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即强调意在笔先,进行艺术构思的重要性,也体现了绘画六法中“经营位置”的重要性。而荆浩在绘画“六要”中曰:“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则更说明了在绘画及书法创作中所需要的立意构思活动。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因此,凡画必先立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清 李方膺 《墨梅》

  2意笔

  在意构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实际的创作阶段了。

  中国文人审美讲究含而不露,故书画贵含蓄,笔虽未到,却能在意境中得之,“虽笔不周而意周也”。清代查礼《题画梅》中曰:“画家写意,必须有意到笔不到处,方成逸品。”好的作品总须味外有味,令人嚼之不见,咽之无穷。

  清代恽寿平说:“今人用心在有笔墨处,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倘能于笔墨不到而观古人之用心,庶几拟议神明,近乎技已。”笔与意的关系即虚与实的关系,用笔实处见虚,虚处见实,可求“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之妙。

  《溪山卧游录》中言:“古人胸列五岳,故灵气奔赴于腕下;今人墨守成规,所画山水树石皆如木刻泥塑,愈细愈密愈窒滞矣。”又如倪云林言:“余之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此处恰是古人因心造境,注重意笔的又一形象说明。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因此,凡画必有意笔方称佳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元 倪瓒 《幽涧寒松图》

  3意象

  创作完成,得图谓象。

  中国古代文人向来重意,杜甫讲“意匠惨淡经营中”,这种经营则体现了作者本身的艺术表达,保持对“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外的一种意象的诉求。对于中国传统书画而言,好的作品必然是能够将创作主体融入到作者本身的思想情感之中,所谓“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正是体现了书画中情感表达的难度和重要性。而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以折柳表惜别,以芳草喻离恨,以猿啼诉悲肠等等意象表达,又极为恰当的与传统书画之意象相互呼应。

  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作者展示的应是他心中的东西,而不是他见到的东西,情感的诉求与外物的具象结合到一起,有所提炼和创造才能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更高境界。

  因此,凡画意象佳者为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清 八大山人 《荷花水禽图》

  4意境

  作品达到以上三意,已然难能可贵,无数不多。但要打动读者的心,尚需有意境。

  意境,意为无限之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一幅好的作品,在具备意构、意笔、意象之后,最大程度上的拓展画外之境,情景交融,引发遐想,道出欣赏者不能言表之情感或哲理,使之共鸣,甚至产生莫名的惆怅,即有意境。

  因此,意境是品鉴中国书画作品的最高标准,也是最难达到的高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明 沈周 《庐山高》

  好了,关于三品美术馆的学术主张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最后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1719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