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历年来规模最大陆抑非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3/21 0:36:00

2018年03月20日   浙江在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一池春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陆抑非,生前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研究生导师,西泠印社顾问。

  浙江在线3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付玉婷 薛晶)上周五,是陆抑非诞辰110周年。浙江美术馆“一池春水——纪念陆抑非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作品展”在这天开幕,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为先生庆生。

  作为杰出的花鸟画大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陆抑非工写兼能,尤擅兼工带写和没骨法花鸟画。同时,他也是一位中国书法名家,以画入书,姿态无穷,其书风特征以方笔大草名重一时。

  去年6月,陆抑非长子陆公望、次子陆公让及女儿陆友兰向浙江美术馆捐赠陆老作品及藏品154件,共计画作510幅。

  这一次展览,除了新捐赠作品,美术馆特别集结了多家单位收藏的陆抑非书画精品共计170件,涵括他早、中、晚年各个时期代表作,并根据其一生艺术行迹分为虞山渊源、海上飞声、浙美教席三大板块,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陆抑非作品展览。

  许多写生稿是首次展出

  关于陆抑非,有一张经典的老照片:他正皱着眉头,拿着一支毛笔,在家中对着一盆水仙写生。

  对写生,陆抑非重视了一辈子,他曾说过:“美术脱离不了造型,造型从写生中得来。”

  当年,陆老人称“陆牡丹”,他的牡丹作品,享誉海内外。“一池春水”的其中一个展厅,就全部是牡丹题材画作,品种、颜色、姿态各有特色。

  在学生马其宽的印象里,每当春日牡丹花发之际,陆老就会带着学生们去公园写生,不问风情雨露。他所作的《赤城霞》,繁简有度;《水墨牡丹》用笔老辣浑厚,从一片艳色中脱颖而出。

  陆抑非对鸟禽的观察研究也从不间断,自己还养鸟,时刻观察活鸟的神态,这样画出来的比对着照片临摹出的要生动许多。甚至,对菜场上买回家的蔬菜、鱼虾,他都要仔细研究一番。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恽南田曾说,写生难,蔬果尤难,因此,以前的花鸟画家很少画蔬果。可是,如果空着肚子看陆抑非画的《腐干炒茭白番茄冬瓜汤》,会感觉一桌好菜就要出炉了。

  陆抑非常带着学生去户外写生,有一次先生要示范没骨法写生,便带了毛笔去。“那天画了一张《窈窕独殿春》,我们在旁边先看如何调色,如何落笔,如何取舍,停笔让学生们看,还请我们提意见。我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哪提得出什么意见。”这同样来自马其宽的记忆。

  本次展览中,临摹写生稿有60多幅,很多都是首次展出,鸟、虫、花、木,无所不包,有些还与对应的原作挨着挂,方便观众对比观摩。

  南山路80号的独家记忆

  距离浙江美术馆一公里不到,有一栋青砖清水墙的别墅,门牌号从当年的南山路80号变更为204号。这里,仍可触摸到当年先生生活的温度。

  20世纪50年代,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从孤山的哈同花园搬迁至南山路,租用南山路80号为教授宿舍。

  陆先生是江苏常熟人,长居上海,1959年,他应潘天寿院长之邀,从上海来到杭州任教,老校长潘天寿在欢迎会上热切地说:“陆先生你来了,我们望眼欲穿!”当时,陆先生分到二楼的一间宿舍,直到1983年5月搬迁新居,他在这里住了整整24年。

  在何水法的记忆里,“墙门一进去,先拐弯,就看见木楼梯,上去就可以找到先生。”贴隔壁的邻居,是画家倪贻德、刘苇先生。

  陆抑非和太太孙淑渊将这间东北朝向的斗室巧妙拿来“四合一”——画室、卧室、客厅、餐厅,角色时时变换。

  虽是“蜗居”,陆抑非倒也自在,只要没课,他每天上午九点必去百米之遥的柳浪闻莺,喝上一杯龙井茶,和茶友们聊上两个多钟头。

  陆抑非当时的月薪有160元,生活绰绰有余,但家里的陈设简单朴素。“两张床,餐桌,还有一张小画桌。当时老先生作画的条件比现在差多了,所以很少画大画。”不过朴素中,那股雅致的劲儿是不能少的——斗室的墙上挂了三幅先生钟爱的画作,一是他喜爱的吴昌硕的墨荷立轴的印刷品,二是他太老师陆廉夫的湖石水仙图。两张画的中间挂了1963年陆俨少赠送的山水画,大概六尺四开的大小。

  学生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晚上***造访先生家。“先生家里有个绿色的椭圆形罩子的玻璃台灯,我看到他正坐在灯下摹帖,其中有孙过庭的《书谱》。因为很多书籍都在文革中丢失,他特意从外面借来字帖临摹。我心头一震,先生真勤奋。”

  陆抑非对小屋很有感情,还取了个“闻莺楼”的雅号——推窗见柳,抬头见莺,画室名为“崇兰草堂”。

  在南山路80号的24年,可以说是陆抑非艺术人生的黄金时期,创作成果最多,作品也最为优秀。

  做了一生的国画功夫

  到杭州后,除了画画,陆抑非将大半精力投入到了教学上。

  老院长潘天寿曾这样说:“陆先生的工笔花鸟画技巧和写生功夫堪称一流,他的笔墨造诣很深,人品又好,能适应现代花鸟画教学的需要,是最好的人选。美院教师中多了这样的流派,可以大大弥补我们的不足。”

  陆抑非在后来也的确成为中国美院国画系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刚到任时,他几乎一人撑起了工笔花鸟一至五年级的教学,有时还会兼人物、山水科的副课。

  彼时,老一辈国画系的花鸟教师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均以大写意见长,而缺少工笔、没骨、兼工带写的带头人。

  陆抑非的到来,让中国画系形成了诗书画印、工笔、写意较全面的基本教学格局,花鸟画专业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的模式,也从此开创。

  今天在美院,还在沿用先生当年参与修订的国画系花鸟画专业教学大纲;陆老捐献的写生册、课徒稿,至今仍是美院国画系师生临摹和研究的重要范本。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93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