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18香港巴塞尔已经落幕,全球近250家画廊云集香港,28家是新晋画廊,H Queen’s大厦画廊扎堆,一线画廊蜂拥而至,德·库宁《Untitled XII》以3500万美元售出,艺术家亲自站台,明星大腕云集VIP之夜,画廊主、藏家、策展人、媒体人马不停蹄。在2017年艺术市场全年增长12%之后,第六届的香港巴塞尔似乎在人气上达到了全新的高度,然而在这一切热闹和数字背后,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香港巴塞尔的前身是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2013年在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收购后,正式命名为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asel HK),并被直接推入了国际艺术市场的快速通道。巴塞尔博览会对香港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毗邻内地、面向国际,是香港的全球定位。作为金融中心、自由港的香港,背后是整个中国大陆市场,以及泛亚洲的艺术市场和活跃的亚洲藏家。而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也至此完成了在欧洲(瑞士巴塞尔)、北美(美国迈阿密)、亚洲(中国香港)的完整布局。
从2013年巴塞尔艺博会进入香港之后,其精神面貌基本上是年年有变化。最初是巴塞尔艺博会和国际大画廊的频频试水,大家讨论的是国际大画廊如何面对亚洲市场、开拓亚洲客户;而这两年,大家集中探讨的是亚洲收藏家们是否开始抛弃本土当代艺术而转向国际当代艺术;2018年,“中国当代艺术在巴塞尔被整体边缘化”的议论则是不绝如缕。
从市场和交易的角度来看本次香港巴塞尔的话,我们有了以下几点的观察:
1
2018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销售、人气两旺。排队购票参观展会的人群一直排到了港湾道的大街上,而在下午三点刚过就不得不提前结束售票以控制人流。VIP预展的第二天已经买不到“尖货”,第三天已经有画廊开始“翻台”。被培养的亚洲藏家们终于显示出与其相称的购买力与购买意识,这已经是一个强烈无比的“信号”。
2
资本避险推升艺术品购买,而艺术品市场也为资金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具有吸引力的替换投资方案。2018年初以来美联储加息、美国股市下挫、中国股市至今持续低迷;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打响,不甚明朗的国内国际贸易环境使得国内资本迅速寻找优秀的投资标的;经过近年来艺术市场、画廊、策展人的培养,越来越多的人带着避险资金进入艺术市场成为新藏家,而老藏家们则不断完善自己的收藏体系。
3
德·库宁《Untitled XII》以3500万美金成交,杰夫·昆斯、村上隆等艺术家更是亲自站台,这都无疑显示出国际一线画廊的深厚实力和市场定价权。一些专家甚至说:“随着今年国际超大型画廊陆续进军香港,国际一线一统亚洲天下的局面基本确定。”而在2018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中,50%的参展画廊已在亚太地区成立了分支机构。
对参与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藏家心态加以观察,也出现了一些明确的结论:
1
价格因素驱使藏家转向“性价比”。当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价格开始赶超或趋于接近国际一线当代艺术家和三、四线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之际,中国收藏家开始衡量两者之间的性价比,毕竟国际艺术品的流通性要远高于区域性市场的中国当代艺术。
2
资产配置再度推升艺术品作为另类投资资产的属性。以人民币计量的资产价值对外开始趋于弱势,中国资本开始收藏国际艺术品和中国资本在国内金融管制之前疯狂收购国外资产道理是一样的,显然不把资金都放在国内是很多人的一种选择。
3
国内私人艺术机构和美术馆对于自身国际化的需求。大量产生的私人机构们对于国际化藏品的需求变得比以往更加强烈,这些艺术机构不再满足与做国内最好的,而是对标国际一线。这些原因都是导致了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行情火爆以及国际画廊纷纷落户香港。
说说中国本土画廊的情况:
本土画廊在国际平台上展示显然会处于弱势,小“甜点”对战实力雄厚的兜售,这显然对于资金实力不强的小画廊而言是一个两难选择:参加则赔钱,不参加则失去重要的展示和未来发展的可能,但是显然多数画廊在拿到参展资格的时候会毫不犹豫选择参加。然而,经历了六年从外向内冲击亚洲市场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中国本土画廊是否还要继续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寻求自身的定位?事实是巴塞尔就是一个“大猎场”而不是“畜牧场”,它没有培育中国本土画廊的责任,而中国的问题还是要中国自己来解决与回答!
作者:杨紫怡(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
图片:马学东
采访:孙国胜
责任编辑: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