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来源:文汇报 文:韩宏
5月13日,在西安举行的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家论坛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水涛教授对本报记者说:“几年前,我们顺应‘一带一路’倡议进入伊朗,成为第一个进入伊朗工作的中国考古队,这是一个突破!”“今年9月,我们将再次进驻伊朗的这个遗址,进行第二个年度的发掘,下半年还要去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发掘哈拉帕文化遗址,那里是最古老文明之一的印度河文明。”
“世界考古界看到了中国学者的身影”
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年,南京大学考古队先后走进俄罗斯的阿尔泰地区和伊朗北呼羅珊省,开展国际考古合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及赴伊朗考古的意义,水涛教授说:“意义很大,首先是中国学者走到了世界舞台中间实地做工作,让世界考古界看到了中国学者的身影,看到了我们的工作,将来我们会逐渐地取得在世界的话语权;另外,也是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的实力也要逐渐地体现出来。”他相信,如果能持续开展5年、10年工作,以后在这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我们都会逐渐取得主动,取得话语权,逐渐建立起中国的学术体系,拥有自己的成果,将来在国际考古界,会有中国学者的声音!
2016年,南京大学考古队在伊朗东部的北呼羅珊省,对当地土丘遗址正式开展勘探调查,对其中的NADERI(纳德利)土丘进行了勘探、测量和发掘。此前,南京大学与伊朗考古发掘主管部门达成了一个为期5年的合作发掘计划。
“以往讲外国历史,都是外国学者研究的外国情况,将来中国学者就有可能给外国人介绍伊朗考古,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水涛告诉记者,伊朗的这一地区过去都是欧美学者做考古发掘,他们撤走后二十年来很少有外国考古队进驻。以往是外国考古队或探险队到中国来,这次我们是第一次迈出去,第一次实地到现场考察丝路沿线的地理、地貌、遗址类型以及风土人情,开始主动了解外国考古的历史、遗存保护现状,开展考古学文化课题研究。
5月13日,在此次论坛学术报告会上,水涛向与会代表报告了2016年度中—伊合作发掘项目成果。他说,伊朗北呼羅珊省土丘众多,土层堆积非常深厚,各种多样性的文化交互。据介绍,正在发掘的纳德利土丘体量巨大,土层堆积近30米,椭圆形的顶部直径80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地面直径185米。这些土丘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主要是铜石并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遗存。从不同地层获得的陶片的花纹看,它们体现了伊朗东部不同的文化遗存。
他说,南京大学考古队进驻伊朗开展考古合作发掘,在于探索伊朗的早期文明,以及这些文明与中国早期文明、与中亚、西亚的关系,从而逐步建立起这些文明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
俄罗斯矿区阿尔泰考古引出新“假设”
2014年以来,南京大学考古队与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一起,在俄罗斯被称作“矿区阿尔泰”区域对“卡勒望湖-I遗址”和“苏联路-I遗址”先后进行了发掘。
5月13日上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张良仁向论坛代表报告了俄罗斯考古的新进展。他说,“卡勒望湖-I遗址”是一个青铜时代的聚落遗址,两个遗址的发掘地距俄罗斯小城——蛇山市不远,那是18世纪因开采金属矿而兴起的城市,金、银、铜等金属矿产极为丰富,远处流经的是额尔齐斯河。
发掘的两个遗址位于阿尔泰山西北,遗迹和出土文物均与冶炼有关。张良仁说,2016年至2017年,在“苏联路-I遗址”,发掘出兽骨、铜矿石、铜刀、铜片等器物,其中的铜渣送北京大学实验室获得了测年数据,由此解决了“绝对年代”问题。张良仁认为,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冶金技术起源于西亚,这个脉络是清晰的,但在“铜石并用时代”(公元前4500年—前3000年),在伊朗、今南斯拉夫等东南欧区域和以色列区域,都发现了早期冶炼的遗址,说明冶炼技术起源于东南欧和西亚,有着多条传播路线,并非起源于一个地方。
张良仁提出,青铜时代的这些青铜器,来自于米努辛斯克盆地,因为这些铜器的器类都是耳环、手镯之类的装饰品,还有刀、短剑等工具,这些铜器的性质和冶炼技术与卡拉苏克文化很接近,早期冶炼技术的多样成分也与米努辛斯克盆地接近。报告会上,张良仁提出了一条冶炼技术传播的“假设路线”。“我们的工作方向是,额尔齐斯河在冶炼技术的传播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它对中国北方的青铜器有什么贡献?它在中国家牛、家马的‘西来’传播上起什么作用?小麦是从西方传来的,走的是草原之路,额尔齐斯河是不是也是一条线路?这些都是我们将来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