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水+墨:从新海派到当代展览顺利开幕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7/14 5:05: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水+墨:从新海派到当代”展览海报

  7月11日下午,“水+墨:从新海派到当代”展览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开幕。***宝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懿,宝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筱洁出席开幕活动并启动展览。

  “水+墨”是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年的一项长期的学术品牌展览。每年,展览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今年的“水+墨”展览以“新海派与当代”为主题,聚焦11位上海的新海派艺术家和对中国水墨进行实验的国外艺术家,集中展出了他们近几年来最新创作的水墨作品。“水+墨”策展人马琳介绍,2012年“水+墨”以课题研究被启动,持续6年间,“水+墨”通过展览加论坛的模式,使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被激活,也使宝山区新文化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水+墨:从新海派到当代展览现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水+墨:从新海派到当代展览现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宝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赵剑瑾致欢迎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策展人马琳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艺术家接受参展证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宝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懿、宝山区副区长陈筱洁、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与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艺术评论家王南溟共同启动展览

  在展览开幕当天,还举办了“水+墨:公共文化与美术馆创新”论坛,论坛由独立策展人、艺术家王南溟主持,邀请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教授李超;文汇报文化中心主编张立行;新民晚报高级记者林明杰;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水+墨”策展人、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共同围绕“水+墨”展览的学术性和可持续性、公共文化的公共性、在地性等特征,讨论公共文化文化政策与美术馆的关系以及美术馆在新的语境下如何转向和创新的问题。正如这次论坛主持王南溟所说,此次论坛是对美术馆以及对公共文化的最新讨论,从新海派到当代,文化的公共性如何通过美术馆的创新来带动,这些答案毫无疑问都在上海。参与论坛的专家们都各自提出了对于美术馆如何建设、美术馆与公共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建构等问题的独到见解。

  策展人马琳在总结专家观点时表示:为了避免美术馆同质化的现象,宝山民间艺术博览馆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状况,以课题带动展览,通过一个点每年持续深入地做课题,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该馆通过美术馆创新来和现代的公共文化政策相配合,在这六年所发生的变化,正是以展览带动美术馆创新的实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水+墨:公共文化与美术馆创新”论坛海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水+墨:公共文化与美术馆创新”论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水+墨:公共文化与美术馆创新”论坛

  当年的海派绘画作为当时的一个创新画派,对中国书法和水墨画的发展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1980年代以后,上海的艺术家对于水墨的发展也做了很多思考和探索,他们在水墨材料范围内进行试验和创新,并把水墨纳入到当代艺术的领域。本次展览邀请的7位新海派艺术家年龄跨度比较大,既有出生于1940年代、1950年代与1960年代的成熟艺术家,也有70和80年代的年轻艺术家,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比如抽象的角度、书写的角度、与影像、科技结合的角度等来呈现新海派当代水墨的发展。

  仇德树、张健君、陈九是新海派艺术家中风格非常成熟但是一直在突破自我的艺术家。仇德树自1980年代以来,“裂变”是他一直持续创作的一个主题,也是他作品风格的一个象征。他通过撕碎宣纸的方法重构自由变化的线条,即裂纹。同时,“裂变”也暗喻了社会的巨大变迁。近年来,仇德树在黑白的基础上又把色彩运用到“裂变”的创作中去,以充满奇异光感的色彩和全新的图式来表现当今裂变的时代。张健君在创作中不停的在拓展水墨的边界,把水墨与影像、装置相结合,并且展现他独特的融汇东西方文化特展的视觉方式。这次展出的作品与上海的历史有关。他用拓印与水墨相结合的方法,把石库门老墙的斑驳、沧桑感表现无疑。而36幅关于上海从19世纪一直到现今的路名的摄影作品,更是引起了观者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水”和“节气”的描绘是陈九自2010年以后一直在创作的主题。他用流畅的笔法和几乎透明的墨色,通过层层积墨的方法表现了水和节气的不同形态。本次展出的作品《墨积》系列着重于对水墨痕迹的研究和实验,并且画面越来越趋向于抽象和平面化。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仇德树的作品《裂变-丹崖叠翠》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张健君的《过程的瞬间:上海计划》系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陈九的《墨积》系列

  刘永涛和孙源是近几年在上海比较活跃的年轻艺术家。对于刘永涛来说,传统如何在当代转换,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的创作实践呈现了这一思考的变化。本次展览的《忘城图》系列作品与之前的作品风格有较大的变化,笔触变得狭长,画面也更加简化和抽象。在此,风景已不再是画面的主体,内心的感受才是想表达的主体。从“能够感觉到的风景”到“忘城”也反映了刘永涛从“有我”到“无我”的这一变化过程。对群体的无意识表达是孙源近几年来创作的一个主题,她在网格状的图式中,以反复覆盖的形式描绘了一组组人群。无论是《失忆》系列还是《群体的寓言》,孙源笔下的这些人群或是机械冰冷,或是迷茫没有方向。整个画面的调子是灰色的,直线与墨块的交织,画面的留白与划痕的运用更是强化了这种感受和问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刘永涛的《忘城图》系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孙源《群体的寓言》

  麻进是这次展览中最年轻的一位艺术家。他的创作融入更多科技的元素,可以说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他把自己对于书法的视觉语言有机的融合在最新科技中,借助激光雕刻、3D打印和VR技术,把对汉字的个人理解以及对传统书法艺术的感悟以一种立体的方式来展示,从而创作了立体书法,《承立创》就是这样的立体书法作品,把书法从二维平面推向了三维立体空间,也做了很好的当代转换。《墨迹视界》是多媒体视频与舞蹈表演的结合。两名舞者在影像作品前随着音乐与视频即兴起舞。表演者的肢体随着影像中墨迹的出现或者流淌在不停的变换,犹如流动的笔触在不停的书写,这种墨迹与肢体的结合,构建出一个独特的墨迹视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麻进的作品《墨迹视界》将立体书法结合影像与舞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展览现场麻进的立体书法作品《承立创》与仇德树的作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水+墨:从新海派到当代展览现场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中,有4位是来自国际的当代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除了对水墨这种材料本身感兴趣之外,他们对于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学习。尤其是作品中对于书法线条和墨色的运用,在他们的作品中有不同的体现。

  芭芭拉·爱德斯坦(Barbara Edelstein)和斯蒂芬·托宾(Steve Tobin)来自于美国。芭芭拉是上海纽约大学的一名艺术教授,她每年有一半时间在上海生活和工作。芭芭拉喜欢用墨作为她创作的材料,她曾用心学习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和基本原理,并把书法和用墨转换到自己的当代艺术创作中。环境对她作品的形成起着很大一部分的作用。她把自然与对生活的感受结合在一起,希望能重建一种新的、永恒的自然精神之和谐。本次展出的《自然-自在》系列以摄影和水墨的方式并置,一片荷叶,一根树枝,一根藤条,不仅可以看到水墨与摄影图像的关联,更使水墨成为自然的延伸。斯蒂芬·托宾(Steve Tobin)的创作涉及到雕塑、水墨等领域。他喜欢对材料进行收集和研究,将大自然中的元素进行拼贴,通过雕塑等形式将自然中看似转瞬的东西永久性的保存下来,在永恒与短暂间找到了平衡。斯蒂芬的水墨作品与雕塑作品的主题一脉相承,他用皴擦手法将大自然的形态凝固下来,画面厚重而去中心化,飞白笔法的运用显示了他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兴趣和研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芭芭拉·爱德斯坦的的《自然-自在》系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斯蒂芬·托宾的水墨作品《无题》系列

  米歇尔·马多 (Michel Madore)来自于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曾从事作曲和演奏,后来一直从事绘画。他的绘画主要以人物为主,在材料运用方面非常独特,用炭笔和粉笔进行创作。他的作品非常极简,没有色彩,人物用线条表现,是一种自发的书写。这次展出是米歇尔用纸本水墨和炭笔最新创作的作品,人物的线条虽然若隐若现于团团墨块之中,但是人物的形态和精神内涵却很好的得到了表现。

  白尾(WieslawBorkowski Jr。)来自于波兰,2012-2015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绘画系人物专业研究生。出于对中国书法和音乐的喜欢,他把二者融会贯通,把音乐在作品中变成有形的符号与中国传统书法相结合,从而创造了独具风格的“乐书”。他花了2年多的时间,认真临摹和研习颜真卿的《麻姑仙》和褚遂良的《音符经》。从一撇一捺的临摹到逐渐写出自己的心得,然后进行再创作。《循序渐进》这幅作品是他从临摹的字帖中精选部分加以拼贴而成,而作品中英文“Step by Step”与汉字的结合,更深化了这件作品的寓意,是艺术家这两年来成长与变化的见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米歇尔·马多用纸本水墨和炭笔创作的作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白尾的《循序渐进》

  因此,本次的“水+墨”展览是从新海派到当代艺术,再次将上海的地域概念作为突破点来讨论东西方艺术家在进一步交流中的结果。在展览开幕前还邀请了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詹姆斯·艾尔金斯(James Elkins)于6月23日进行了《艺术判断难题的五个原因》专题讲座并与参展艺术家进行了交流,这种交流方法不仅使中国学者和艺术家了解了艾尔金斯的艺术理论与批评方法,也使艾尔金斯带着对中国当代水墨创作和理论的发展来重构西方的理论,使得在将来的批评理论版图上不再是故意制造地域差异,而是寻找到全球化的地域生长点。这与上海作为一个创新城市的节拍也是符合的,从而也使得本届的“水+墨”展览落实到创新文化这一关键点上。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30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艾尔金斯讲座现场与领导、嘉宾合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领导与论坛嘉宾在展览现场合照
来源:新浪收藏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406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