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赵榆:观瓯江草堂红金扇面精品展有感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8/9 11:28:00

  来源:投资圈杂志 文:赵榆 

  走进瓯江草堂,我被“明韵清风——瓯江草堂红金扇面精品展”震撼了。1800平米的三个展厅挂满了洒金、泥金金笺扇面,流金溢彩,光彩夺目,瞬间让人陶醉于这富丽堂皇的艺术殿堂,然后去用心享受这场五百多年艺术历史的辉煌盛宴。

  瓯江草堂主人易苏昊先生主办的这场精品展,共推出从明代至民国500多年间265位作者的282幅红金扇面精品,其中包括:明代93人的101幅作品,明末清初39人的41幅作品,清代121人的129幅作品,以及清末至民国年间12人的12件作品。这些作者中,有明代的7位状元、17位进士,明末清初16位进士,清代的两位皇帝、21位状元、23位进士,以及清末至民国年间的12位名人。从展品数量、作者人数及身份来看,这场蔚为大观的红金扇面精品展在全国范围内也属首创,能让观者深刻领悟到五百年的中国美术史、书画史,以及明代至民国五百多年来历史的沧桑。

  折扇相传自宋代从朝鲜传到中国,到了明代,因永乐皇帝喜折扇,制扇作坊遂遍布全国各地,扇子品类分杭扇、吴扇、川扇等等,制作扇面纸张的工艺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众多品种中以泥金、洒金、贴金等纸张更具富丽堂皇的美感,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尤其是泥金纸,它是用金箔做主料制成的金色颜料装饰的纸张,在明代最为流行,泥金折扇不仅是生风取凉的工具,而且是身份、地位和品位的象征。

  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在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在绘画方面,有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征明为首的吴门派,由董其昌、赵左等人形成的松江派、华亭派、苏松派,以及蓝瑛创立的武林派等等,流派纷繁,各成体系,山水、人物、花鸟各种画科全面发展。

  明后期到清前期,改朝换代引发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领域的大动荡、大变革,也涌现出众多文化艺术的改革家,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清世祖顺治1644年登基至宣统1911年退位,历时268年,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下,绘画、书法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尤其是“四王、吴、恽”,是清初并称画坛的“六大家”,其中“四王”的擅长、崇尚、画风相近,形成“四王”画派,占据画坛正统地位。吴历的山水另有特色,恽寿平则以花卉见长,他们各以自己的画风形成了不同的画派。

  清朝末年至***初年,是我国历史大动荡大转折时期,涌现了很多拯救中华民族的英才。此次精品展遴选了这个时期12位英才的12件作品,给参观者提供了认识了解这个大动荡时代的物证。

  “明韵清风——瓯江草堂明清红金扇面精品展”观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停涌现中华民族从明朝至民国五百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呈现着其中呼风唤雨的英雄人物,浮现着二百八十二幅艺术珍品。我突发奇想:如果这个精品展能长期展陈下去,经过补充调整转换成“明韵清风红金扇面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走进这座艺术殿堂享受中华民族的艺术积淀,那就功德无量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沈周《山林书屋图》

  沈周(1427?1506),吴门画派创始人,世代隐居吴门,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友甚广,极孚众望。平时和易近人,乞诗乞画者“履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为售高价求其题款,他也欣然应允,宅心仁厚,“从不打假”。沈周与文征明、唐寅、仇英被誉为“明四家”,他的绘画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悠闲意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文征明《松下听泉图》

  文征明(1470?1559),出身仕宦,与吴中名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交友称“吴中四才子”,五十四岁被举为翰林待诏,四年辞归,从事书画创作三十余年,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氏一家子侄和淑门弟子众多,“吴门派”的主力大都来自文氏一支,流风余韵,传布甚广,影响所及,一直延续到清代画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仇英《柳荫牧牛》

  仇英(??1552),出身工匠,年轻时因善画结识许多书画家,为文征明所器重,技艺大进,青绿山水色彩鲜艳,工笔重彩工细雅秀,人物故事形象精确,列为“吴门四家”之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蓝瑛《秋山访友图》

  蓝瑛(1585?1664),一说(1585-约1666),明代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名。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师画家沈周,落笔秀润,临摹唐、宋、元诸家,师黄公望尤为致力。晚年笔力蓊苍劲,气象峻,与文征明、沈周并重。蓝瑛绘画在明末清初画坛影响很大,被后人称为“武林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陆治《秋林江夜》

  陆治(1496?1576),出身于文氏门下,亦属其一高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周天球《行书五言诗》

  周天球(1514?1595),从文征明游,善书画,自出风格,又有出新之妙。此次精品展推出周天球作品四件,皆为其代表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李东阳《行书文论》

  李东阳(1447?1516),明天顺八年(1463)举二甲进士第一,官至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他擅于书法,是明朝初期台阁体书法向明朝中期吴门书法过渡期的重要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张瑞图《楷书七言书》

  张瑞图(1570?1644),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晋建极殿大学士、礼部尚书,以擅书名世,与董其昌、邢?、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陈洪绶《行书七言诗》

  陈洪绶(1599?1652),明崇祯十五年(1642)入京为国子监生,曾被召为舍人,内廷供奉,不久即离京南归。明亡后,一度于绍兴云门寺出家,后还俗长期在杭州卖画为生,画画学古人但不拘守成法,大胆突破前人陈规,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他在版画艺术上也有突出成就,曾绘制过版画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九歌》《西厢记》等著名文学作品的绣像和历史人物个性鲜明,丰富了当时欣欣向荣的版画艺术。陈洪绶的绘画对近百年来的画坛影响很大,著名的海上画派的任熊、任颐的画风,都是继承他的传统。甚至有的人称谓陈洪绶的绘画“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三百年无此笔墨。”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中第一人。”而随着巨著《红楼梦》红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陈洪绶的遗作的文物价值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金圣叹《行书七言诗》

  金圣叹(1608?1661),苏州吴县人,文学家、文学批评家,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唐诗,以及杜甫诸家都有评点。金圣叹的点评,艺术见解独出手眼,继李贽之后将小说、戏曲评点推进到了新的高度。他把人物性格塑造放在文学作品的首位,说《水浒传》令人百看不厌,“无非他把一百零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任由其声。”

  顺治十七年(1660),顺治皇帝说他:“此(金圣叹)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金圣叹得知皇帝对他的夸奖感而泣下,向北叩首。但顺治皇帝的褒奖没有救金圣叹的命,他终还是冤死在苏州“抗粮哭庙”一案中。临刑前,金圣叹的两个儿子莲儿、梨儿哭晕在刑场,金圣叹以‘莲’(怜)和“梨”(离)的谐音赋诗“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以此安慰两个儿子,不免令人潸然泪下。金圣叹死后葬在家乡苏州吴中五峰山下博士坞,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黄道周《草书七言诗》

  黄道周(1585?1644),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南明隆武时任礼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抗清失败被俘,壮烈殉国,南明隆武帝赐“忠烈”,追赠“文明伯”,清乾隆改谥“忠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刘若宰行草《王羲之积雪凝寒帖》节录

  刘若宰(1595?1640),明崇祯元年(1628)状元,为官廉政,荐良臣,发现史可法推荐为安徽巡抚,善书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程正揆《临王大令书》

  程正揆(1604?1676),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榜名为正葵,官兵部侍郎。清改名正揆,任工部右侍郎,顺治十四年(1657)挂冠,远庙堂,近江湖,与弘仁、石溪、石涛、郑板桥等奇才逸士游。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王铎《书法》

  王铎(1529?1652),明末清初书画家,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累擢礼部尚书,明崇祯十六年(1643)为东阁大学士。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被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太保,于顺治九年(1652)病逝故里,谥文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董其昌《夏山图》

  董其昌(1555?1636),万历七年(1579)进士,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他的画风蕴蓄丰厚,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以平淡天真取胜,当时声望显赫,成为“华亭派”首领。此精品展推出的董其昌作品有三件,件件都是精品,其中的《山水》扇面尤其珍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倪元璐《江亭帆影图》

  倪元璐(1593?1644),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户部、礼部尚书,工书画,有“笔奇、字奇、格奇”三奇之称,又有“势足、意足、韵足”三足之誉,他突破明末柔媚书风,创造强烈个性书法,与黄道周、王铎鼎力,被誉为“明末书坛三株树”,又与王铎、傅山、黄道周、张瑞图并称“晚明五大家”,成为明末书风代表。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京师后,倪元璐自缢殉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王时敏《秋居图》

  王时敏(1592?1680)为“四王”之首,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明代相国王锡爵之孙。明崇祯初年以荫仕至太常寺卿,故又称“王奉常”。少时与董其昌、陈继儒来往密切,为“画中九友”之一,入清后隐居不仕,工诗文书画,擅山水,富于收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王鉴《仿范中立山水扇面》

  王鉴(1598?1667),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的曾孙,江苏太仓人,明末官廉州太守,入清后隐居不仕,“画中九友”成员,与王时敏经常切磋画艺,为清初“楼东派”首领之一。作品运笔沉着,用墨浓润,擅画青绿山水,色彩浓丽而清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王翚《秋山放棹图》

  王翚(1632?1720),江苏常州人,出身文人世家,家学渊源,祖上五世均擅画,王翚自幼喜欢画画,后被王鉴赏识收为弟子,又介绍给王时敏,得到二王指授,又得以临摹古画真迹,画艺益精,成为一代大家,是“四王”中技法比较全面、成就比较突出的画家。六十岁时被康熙皇帝召幸,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卷》共十二大卷,堪称王翚创作画中巨制,画面自京城永定门开始,至绍兴大禹庙,再经金陵回京城,沿途城乡风光、社会生活、山川景色以及康熙南巡盛况安排得井然有序,又富有穿插变化,场面之浩繁,内容之丰富,笔墨之多样,实为清代手卷画中的宏篇,可以看出王翚驾驭场景之能力。王翚画风宗学者很多,形成了“虞山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王原祁《仿北苑茂林烟霭图》

  王原祁(1642?1715),王时敏孙,康熙时进士,因专心画学,被召共奉内廷,曾奉旨编纂《佩文斋书画谱》,任书画谱总裁和《万寿盛典》总裁,官户部侍郎,故亦称“王司农”。他的画风笔墨生拙,韵味醇厚,有“笔端金刚杵”之称。由于王原祁受到清皇室的青睐,政治地位显赫,当时追随他的画家和为他代笔的画家众多,遂形成“娄东派”,几乎霸占了当时的画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吴历《擬子久笔意山水》

  吴历(1632?1718),江苏常熟人,青少年时家境没落,跟王鉴学画,又当王时敏的学生,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与“四王”及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他与“四王”不同之处在于亦善画人物,非同凡格,他虽社会地位较低,但不俯仰权势,人品、画品皆高,秦祖永赞其“此老高怀绝俗,独来独往,不肯一笔寄人篱下,观其气韵沈郁,魄力雄杰,自足俯视诸家,另树一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恽寿平《看梅图》

  恽寿平(1633?1690),江苏武进人,他一生坎坷,饱经困苦,幼年遭战乱,清初隐居乡里,遂伯父恽向学画,以买画为生呢,山水用笔古拙,气厚力沉,后改学花鸟,继承和发展了徐崇嗣的没骨法,创造出形象生动,色彩明媚,笔调简洁的新画风,一时风从者甚众,形成“常州派”,恽寿平在清初画坛被誉为“四王、吴、恽”六大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蒋廷锡《岁寒三友图》

  蒋廷锡(1669?1732),江苏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雍正年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擅画,中年前作品颇受“恽派”影响,后取陈淳、徐渭画意,变为放逸,所作既有工笔重彩,艳丽细致,又有水墨写意,简易放纵。蒋廷锡所著《小山画谱》,专论花鸟画法,对于后世有一定影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傅以渐《行书五言诗》

  傅以渐(1609?1665),清顺治三年(1646),清朝第一次殿试夺首科状元,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法若真《草书五言自作诗扇面》

  法若真(1613?1691),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翰林院编修、安徽布政使,清正廉洁,曾倾家财为五县灾民交租税。善书法,文采超然脱俗,纪晓岚评其书法“不今不古”,为“性灵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刘墉《行书扇面》

  刘墉(1719?1804),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15)进士,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奉公守法,廉政清廉,书法造诣深厚,帖学大家,被誉为“浓墨宰相”,在中国书法史上,与翁方纲、成亲王、铁保誉为“翁刘成铁”四大家。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50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