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站台中国9月1日《谭平1993:两个模数的开始》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8/31 16:18: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策展人 | 崔灿灿

  开幕 |2018.09.01 3:00pm

  展期 | 2018.09.01—2018.10.21

  地点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D07)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荣幸地宣布,将于2018年9月1日下午3点在站台中国主空间推出重要个展《谭平1993:两个模数的开始》。展览邀请崔灿灿担当策划,他从谭平众多创作中遴选出两条线索,分划为两个空间,囊括9件视频影像及多组在一定模数下创作的素描、版画、油画及装置作品。展期持续至10月21日。

  谭平1993: 两个模数的开始

  (一)

  “观念艺术是作为一个想法而存在的。作品的外观较之作品的想法是次要的,这样保证了想法的首要性。系统(system)就是艺术作品。作品的外观是对系统的验证,缺少对系统的理解,是无法理解它的视觉外观的。“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它看起来如何。”

  --索尔。勒维特

  “模数”在谭平的作品中重复出现,它形成了谭平创作的基本语法。像是单词或是形状,按照一个全新的尺度重新组合。单词过去的信息,也就变得无关紧要了,它只是提供某个念头开始的直觉。当符号的象征价值或是传情作用变得次要时,唯一重要的便是这个语法,模数形成的一个系统。

  谭平为许多作品都设计了一个模数,使用哪个模数的制度和规则,也都是事先想好的,而形式只是执行这个模数的手段。模数成了创作艺术的机器。这种例子在谭平的创作中随处可见,也极为丰富。作品《60×60》,四块120×240cm的木刻版,按照60cm或是它的倍数,进行不同比例的切割,所有的尺寸皆可以除尽;《彳亍》,几百件素描作品,按照每张两分钟的原则进行绘制;《一杯》,相同满满的一杯墨水,保持一致角度,进行两百次倾倒;彩色木刻系列,木板按照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标准比例裁切,然后用多种组合模式,彼此重叠的在纸张上印刷。

  “模数”自身会发展作品,会产生变量。这个变量有时是几种,有时是几百种,有时接近于无限。亦如60cm的切割,可以有多种方式;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叠加的彩色木板,可以有几百种组合;同样倾倒而出的墨水,2分钟画出的素描,相同的“模数”,却可以得出无尽不同的结果。没有一个圆是一样的,没有一刻的痕迹是重复。

  时间和空间是达成无限的决定性因素。但在空间中决定展示的尺寸是困难的,似乎当一个想法需要传达的时候,任何尺寸都是可能的。但如果体量过大,形式的压迫,足以削弱想法本身;如果过小,信息也会丧失,创作的强度和尺度就得不到体现。展示或是改变空间,成了谭平新的观念思考。

  为了将观念变成可见的形式,谭平设计了第二套模数系统。《60×60》每次的展出方式,取决于和墙面、左右作品之间的关系,距离和比例的分布成了它最终的核心。于是60cm便有了两个叠加的模数,一个是关于切割的,一个是关于展示的。《彳亍》中大小、时间一致的几十张素描,被放置在高低不同的底台上展示。展示的模数,使得《60×60》和几十张素描获得了不同的空间和尺度。它们之间的距离、比例和分布,给出不同的节奏和停顿。像是节拍器在时间中的运用,它们最终都会形成不同的时间,于是模数指向时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两个模数,有时也会只选取后者。作品《+40m》的出现,源于对美术馆空间进行占据的想法,谭平用6个小时的连续时间,在木板上划出一根40米的线,印制成版画,在美术馆的圆形空间中环绕一周。模数又衍生模数,《+40m》的负形偶然得出了作品《-40m》。不合理的模数,被谭平富有逻辑的继续发展,它们同样被用于空间的占据和改变。6小时的时间,再生的模数,最终形成了两个正负空间,于是模数指向空间。

  不同的组合,测量着形成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因素。它们在创作和展示的两个模数系统中,成为谭平的目的之一。在实现过程中,任何统一模数下的差异,就会显得非常重要。任何不规律的东西,便成为作品中最重要的表达意图,它们是时间和空间的韵律。就像建筑中的比例,比例的差异之处,即是光和空气的所在。模数也是,它是呼吸的次数和节奏。亦如模数在现代城市中的运用,每一块标准的地砖,每一种标号的螺丝,每一面等比墙,每一个通用工具和模块化的空间,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有利于我们更好存在的城市结构。但在模数和模数的差异之间,在相异值的连接部位,便是个体的自由和艺术家的想象的存在。

  如果模数被艺术家频繁使用,而且它的出发点都是关于艺术。那它们就是艺术,而不是建筑的、工业的。就像文字不属于任何系统所专有。

  (二)

  “国际主义、实验主义、偶像破坏论、跨媒介、解决艺术和生活的二分法、暗示、玩闹、无常的事物和特异性。在一个虚伪、做作、浮夸而又缺乏幽默感的世界里,激浪主义精神是很需要的。”

  --迪克。希金斯

  没有模数是纯粹的模数。一旦模数被运用,模数就具有意识形态、现实感和个人性。就像建筑师尼迈耶在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中的争议,既是教科书的典范,又是乌托邦的失败案例。是以人的视角和感知来建立城市的社区模式,还是以汽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模式来建立?模数关乎存在的秩序和尺度,它是语法,也关乎人的使用和使用语法的目的。

  观念和模数是不一样的,前者暗示了一个艺术家的立场、视野和持续的方向,后者只是其中组成的一部分。模数执行观念。当展览前厅中的9个视频,被放置在一起的时候,它变成了一个系统性的观念。这个观念指向艺术家对艺术的价值、作用和精神性象征的理解。

  《覆盖2号》持续画了三天的时间,谭平不断的搁置画面,不断的涂改,形成了几十次无常的画面秩序。画面没有最终的结束,也无需一个结束的依据。每一个决定性瞬间或是经典的自我时刻,不断被破坏。创造一个伟大的形式,不再是目的,目的是建立、破坏和覆盖形成的一个流动的形态。更直接的答案,谭平在《白墙计划》中给出:“从白墙到白墙,是这次行为最核心的部分。展览结束后整个空间被重新覆盖,我们所有创作过的东西全部消失,而这件作品最终完成的时刻,就在消失的那一刻。它的意义就在这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是什么激励了这种开始,又使这种激励最终消失?展厅左边第一件《时间》和右手最后一件《……》,抛出了线索的起点和现在的结果。1993年,谭平创作了第一件空间互动的作品《时间》,他从平面走出,将制作另外一件《时间》的铜版残留的块面,无序的拼成了一条直线,放置在一个罗马风格的建筑中。他试图打破媒介的局限,建立与艺术外部的对话关系。从东方的禅宗到西方的古典精神,从媒介的转化和实验,到呈现方式的改变,对于艺术的无限开放,成为激励他创作的雄心。相隔10年后,他每一次都试图持续实验,他反复涂抹、更改,又彼此抵消、覆盖;他持续的一天倒一杯墨水,寻找最近于圆的状态;他在中国美术馆最权威的主厅,用一把刀,划开一根线;他创作几百张素描,每张设置两分钟,在固定的时间里涂擦。最终,没有一个痕迹,比另一个痕迹更高级,它们的命运只是激励下一个开始。

  直到《……》出现,观念被全然揭示。它借用美术馆现有的灯光,结合建筑、音乐、舞蹈,让观者成为作品里的一部分。开灯关灯,艺术浮现,又消失。他试图表现出,任何事都可以替代艺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艺术的一部分。这样的雄心勃勃,并不是谭平所独有,他继承了西方自达达主义以来具有统治力的传统。或者说,谭平的观念和建立“模数”的起源,缘起于一个更为漫长的历史,1940年之后,推动艺术史发展的动力,杜尚对激浪派的影响;波普对达达和杜尚理念的引申;激浪对行为艺术的启示,极简主义在形式上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戈;但当简化行至尽头的时候,观念艺术借其躯壳建立有别于杜尚的观念系统,直到80年代形成了我们今天全球当代艺术的格局。谭平从这段未完成的历史中汲取营养,也建立不满,用各种意识形态、现实感和个人性的结合,重塑自我,连接生活。

  展览前厅中的作品,被临时搭建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从1993年的《时间》开始,呈现了谭平创作中流动性变化的特点:一种流动的方式,一种持续的运动或是实验,像是河流中的前后波浪,行动和行动之间的持续的变革。有趣的是,它们除了来源于当代艺术的历史延续,又和谭平过往的生活构成了什么关系?是生活的变革激凸了艺术?还是艺术作为一种变革精神改变了生活?

  (三)

  1993年,谭平创作了另一件作品《平衡》,它是最早“模数”的开始。他寻求历史感和平面的无限变量,建立多种模数的语法。画面中两个平均等分的红白色块,理性而又简洁。在其之上,几个不规则的有色块面,直觉化的分布。这一年,他参加了柏林世界文化宫举办的“中国前卫艺术展”。彼时,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次大规模的和世界交汇。1994年,谭平回到北京,他成为教育者,创立中央美院的设计专业;为此他停滞过艺术创作,过多的行政工作,使他缺乏专注的时间,曲曲折折。他试图建立一种平衡,来解决艺术和行政工作的二分法。他设定模数和尺度,使每一部分都可以理性的通用和衔接。在这个意义上,生活是观念的,生活也是模数的。

  《理性的点》成了这个展览最好的解释和隐喻。谭平首先制定一个模数,在画面上用铅笔平均分割10厘米的网格,然后在网格中再做二分之一的区隔。在第一个模数的基础上,用直觉在画面的偏中线位置选择6个点,由最中间的点,将6个点用线相连,得出一个放射的延长线。这种直觉性的选择,并不依赖于艺术家经验中的手艺,也是无目的性的,它包含了艺术家大脑中各种可能的思维运动。之后,谭平开始制定第二个模数,把放射性外延线上的点再画出十字交叉线,线延伸至画面的边界。新的延长线和线会再次交叉,在画面中得出了4个不可预测的点。标注记号,大面积的涂抹颜色,再由涂抹的颜色和遍数调整点的色彩。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模数的制定与直觉性的变更,持续的彼此作用。不合理的想法,被绝对且富于逻辑的发展着。

  于是这件作品中的逻辑,不仅是用来执行的,也是用来推翻的,并最终获得一个自相矛盾的情形。直到我们看到这件作品,看到这些或多或少,或远或近的点。开始思考,它是什么?它又在生产什么?观念与模数的变革,便是世界的全部生产。于是,《理性的点》成为这个展览的中轴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文 / 崔灿灿

  艺术家简介:

  谭平,艺术家,教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八十年代末期留学德国,获硕士学位和Meisterschule学位。英国金斯顿大学荣誉博士。曾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在长达40年的艺术实践中,谭平始终探索于绘画、版画、多媒体、设计等多个领域, 在其不间断的变化与充满张力的创造中,将当代艺术的诸多节点贯穿如一。

来源:新浪收藏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57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