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万枚烟标家中藏 十年辛苦不寻常

1楼
老王第二 发表于:2008/5/10 11:14:00
   “吱呀……”书房的门开了,一个男人打开了房间的灯。他踱到书桌旁,侧身坐下,小心打开桌上的一本厚厚的烟标册,细心翻看起来,手指肚儿从一枚枚烟标的图案上轻轻抚过,眼睛不时凝视着烟标出神。他,就是汪志华,现年36岁,湖北省鄂州市的一名五星级卷烟零售客户。在他的书房里,珍藏着万余枚烟标,种类丰富,古今人物、花鸟鱼虫、名胜古迹无所不包。汪志华的妻子说,每天晚上撂下碗筷儿就去“鼓捣”烟标,已经成为老汪多年的“老毛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闲暇之余,汪志华经常把自己收藏的烟标拿出来欣赏。

“书签”牵出烟标情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汪志华收藏的“金陵十二钗”烟标。

    说到收藏烟标的事儿,汪志华笑称是受了家庭的“影响”。
    汪志华读初中的时候,他的父亲经常抽“圆球”、“大公鸡”、“游泳”等品牌的卷烟。当时家里经济条件差,父亲每抽完一包烟,母亲总是习惯性地把空烟盒一个个放在书桌上,以计算父亲每个月吸烟花了多少钱。当时汪志华对烟标上的图案颇为好奇,常常趁母亲不在,摆弄那些空烟盒。说着,汪志华从一本略显陈旧的烟标册中找出那些让他迷恋的烟标,指给笔者看。虽然时隔二十几年,但这些烟标依旧光彩如新。
    “当时你能收集到这么多烟标,一定很不容易吧?”笔者问道。
    “烟标?我当时主要是把它们当做书签使。上初中的时候,我收集了几十种这样的‘书签’,主要是拆父亲和亲戚抽完烟后留下的一些空烟盒子。当时我只是觉得这些‘书签’上的图案十分精美,就保存了下来。”汪志华笑着说道。
    1996年高中毕业后,汪志华在鄂州市区开了一家烟酒副食店。闲暇之余,他经常把自己收藏的“书签”拿出来欣赏。后来,一位懂行的朋友偶然见到了他的“书签”,告诉他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烟标。汪志华这才知道自己多年珍藏的“书签”大名儿叫烟标。由于经营卷烟接触各类烟标的机会比较多,再加上朋友的影响,渐渐地,汪志华对烟标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收藏传承历史文化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汪志华收藏的烟标种类十分丰富。

    迷上烟标收藏后,汪志华对以前的藏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慢慢地,他体会到,烟标显示的不仅仅是图案和标名。“几乎每一枚烟标都有着它特殊的历史背景,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烟标真正吸引我的正是其承载的历史文化。”汪志华这样解释他为何会痴迷于烟标收藏。
    在汪志华看来,每一枚烟标都十分珍贵。他认为,不同时期出品的烟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烟标图案所采用的历史事件、人物画像、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反映了特定时期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和价值取向。当然,风格各异的烟标设计手法,也代表着不同时期人们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从汪志华所收藏的烟标中,笔者看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生产的烟标:从1902年生产的“老刀”牌系列烟标,到1916年创牌至今的200多种“大前门”系列烟标,以及建国后不同时期出品的烟标……
    “烟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着时代步伐。”汪志华举例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于是便出现了“新中国”、“新社会”、“新时代”、“新北京”、“新南京”、“新济南”、“新青岛”等近百个“新”字烟标;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于是便出现了“劳动”、“致富”、“乐万家”等烟标。
    “这些烟标具有很强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些年来,我通过收藏烟标学到了不少历史文化知识。”汪志华说,“从烟标上的厂名,可以看出烟草工业的发展历程;从烟标上的标名和图案,可以摸清商标演变的脉络。”汪志华认为,烟标充满时代气息,传播烟标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是每个烟标收藏爱好者都乐于承担的责任。

藏标突出“华”字特色

    十几年来,汪志华把大量心思都用在烟标收藏上,乐此不疲。如今,他已收集烟标12000枚。
    能收集到这么多的烟标,不是件容易的事,既需要锲而不舍长期坚持,又要广辟门路多开渠道。汪志华的通讯录上清晰地记录着各地的烟标协会、烟标收藏爱好者的联系方式。他对笔者说:“收藏烟标让我收获了许多乐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还结交了许多朋友,这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
    2005年,汪志华随鄂州烟标协会的藏友到昆明参加第十一届烟标文化节。在文化节上,一位来自黑龙江的烟标收藏爱好者展出了自己制作的“虎”字标专题,颇受烟标爱好者的关注。当时,汪志华驻足欣赏了一个多小时。在与黑龙江藏友的交流中他了解到,这位烟标藏友的名字中带有一个“虎”字,为了在文化节上突显自己的特色,他便用收集到的“虎”字标做了个专题。
    受这位藏友的启发,从昆明回来后,汪志华决定专心收藏“华”字标。在全国各地烟标藏友的支持和帮助下,不到3年的时间,他已收集到“中华”、“京华”、“光华”、“广华门”、“锦华”、“丽华”、“思华”等“华”字烟标150多枚。后来,他从《烟标研究》上得知,“华”字是烟标家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汉字之一。这更加坚定了他将“华”字标收藏进行到底的决心。
    “作为一名烟标收藏爱好者,要完成这个烟标专题的收藏难度不小。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有所收获;只要能通过收藏充实自己、愉悦身心,让更多人了解‘华’字标就好。”汪志华说,他的一大心愿就是能根据自己所收藏的“华”字标,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文章,“让‘华’字标在烟标家族中露个脸儿”。

寄情“中华地名”烟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汪志华收藏的部分“中华地名”标。

    2004年6月,汪志华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鄂州市烟标协会。在烟标协会里,通过与全国各地的烟标藏友交流,他了解到收藏烟标是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在收藏过程中不能抱有“捡到篮里都是菜”的心态,来者不拒。于是,汪志华开始着手对自己收藏的方向进行分析,最终将主要目标确定在收藏“中华地名”标上。
    确定了收藏方向,汪志华深切感受到了地名标收藏的压力和难度。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收藏界鲜有人敢声称自己集齐了全国的地名标。“就是再难也要集齐全国的地名标,梦圆心中的‘大中华’。”面对重重困难,汪志华没有丝毫动摇。
    几年来,在藏友的帮助和支持下,汪志华收集到了不少地名标,其中多枚是市场上难得一见的。“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地名标最先“入住”他的烟标册;“黑龙江”、“云南”、“四川”、“西藏”、“山东”等省区地名标及“湘”、“豫”、“赣”、“滇”等省区市简称地名标陆续入册;“长春”、“合肥”、“广州”、“武汉”、“济南”等省会城市的地名标也不断被编入册中;“延安”、“红安”、“遵义”、“南昌”等红色城市地名标也相继进入册中。
    同时,为了加快地名标的收藏进度,汪志华还将自己以前收藏的千余枚烟标与全国各地的藏友进行交换,有时是十几枚换一枚。目前,汪志华已收集到“中华地名”标300余种,共计1000多枚,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地名标都已经集齐。但遗憾的是,由于受种种因素影响,在汪志华的藏品中,我国台湾地区的地名标较少。
    “随着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收藏到更多祖国宝岛台湾的地名标。等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我会用自己收藏的所有的地名标拼成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道别时,汪志华踌躇满志,眼神坚定。

2楼
lxy01 发表于:2008/5/10 21:39: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57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