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十年集邮 2023-05-13 15:17
十年集邮十年集邮,专业解读集藏知识,专注分享集藏文化,是您收藏路上的点灯人……
46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木鱼
在我收藏的邮品中,有一枚文革语录实寄封。
实寄封的正面左边是红色印刷体的毛主席语录:帝国主义最怕的是亚洲、非洲、拉丁美人民觉悟,怕世界各国人民的觉悟。我们要团结起来把美帝国主义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赶回它的老家去。封的右边贴着“毛主席去安源”的邮票。邮票上盖有清晰的始发戳:北京37(支)1968.11.□□.21(日子难以辨认),没有盖落地戳。信函是父亲的北京同学寄给父亲的,背面有父亲写的一行小字:68.11.28.下午收到。
我刚刚集邮时,集邮知识知之甚少,只一味知道收集信销邮票。那时小县城里集邮者也不多,能时时从别人那里讨到一些实寄封,然后剪下贴邮票的一角,放在水中泡透后揭下邮票,晾干后放到邮票本中。
直到后来才知道实寄封(特别是文革实寄封)也是一项收藏的邮品,比信销票具有更高收藏价值时,手头的实寄封都已剪去了一个角。这枚贴有文12“毛主席去安源”邮票的文革实寄封能幸免剪刀厄运,完好的保存至今,应该也算是走过九死一生,很幸运的。
文革前期所发行的各种邮票,绝大多数选题都与毛主席有关,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如今,那场轰轰烈烈的文革运动已经成为历史,记录和承载着一个国家特殊历史时期人文信息的“文革”邮票与实寄封已成为现代文物。文革实寄封,特别是语录实寄封(信封印有毛主席语录,贴有文革邮票,经过实寄的信封),现在颇受集邮者青睐。
我保存的这枚实寄封贴的是文12“毛主席去安源”的邮票,面值8分,发行于1968年8月1日。这枚富有传奇趣闻的邮票,是根据“集体创作”、刘春华执笔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设计的。此油画曾于1967年10月1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画中的青年毛泽东身穿蓝布长衫,脚着布鞋,手持雨伞,足踏山径,面迎朝阳,在风云翻滚的天空下,意气风发,形象传神,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肯定,还受到时任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江青的赞赏,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上发表。不久,“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图片大量印发,达到9亿多张,创造了宣传品历史上最高的发行量。
“毛主席去安源”的邮票印数,当时邮电部军管会有人提出要印5亿枚,全国每人一枚(不包括婴幼儿)。1968年7月27日,邮票发行局致函北京邮票厂,订印5亿枚。后来因厂方的生产能力有限,只印了5000万枚。
文革初期,发行的邮票图案大都是毛主席画像,邮票作为邮资凭证,使用时必须盖戳,难免会污损画面。为了避免毛主席光辉形象受损,1968年7月底邮电部军管会紧急电报明示:“为保证文12邮票画面不受污损,能保持完美,决定破例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 这个有违邮政基本常识的荒诞指令,使文12邮票成为了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贴用时不予盖销”的邮票,制造了邮政史上的奇闻。
由于邮票不盖戳,一些“聪明人”把用过的邮票揭下来反复使用,导致了国家邮资的流失。周恩来总理知道此事后,提出了严肃批评,并指示立即纠正。后来邮电部军管会研究后,决定恢复盖销,但要求邮戳盖在邮票的边角,不能盖在领袖的脸部。据说,这不盖销的时间持续了三四个月。以我保存的这枚已经盖销的实寄封分析,1968年11月25日已经恢复了盖销。
文革那个疯狂而荒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留下了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记忆。文12“毛主席去安源”邮票所发生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也许是匪夷所思,不能理喻的,而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政治环境中却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文革期间风靡全国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成了世界上印数最多的油画,1969年移交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该画原件经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列为国家馆藏一级文物。1980年7月,该画执笔人刘春华持北京画院开具的证明,取走此画。1995年7月,刘春华委托嘉德公司拍卖此画,最后被建行广州市分行以550万元价格购得。后来中国革命博物馆起诉刘春华,认为刘春华享有该画著作权,但不是油画的所有人,不应得到此画拍卖所得,由此引起一场轰动的官司。
文12邮票的不盖销炮制了邮政史上的奇闻趣闻,实寄封成为了集邮者津津乐道和苦苦求索的邮品,收藏价在邮市也不断攀升。
最近,不少邮友私信我探讨有关集邮的话题,以下是小编微信,欢迎加好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