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原创 作者:麦国培 华邮网 2023-05-01 13:17
邮史即历史,通过一张张故纸,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包罗万象的丰富历史文化。视野独特,研究精专,全部原创干货,必能给你启迪与愉悦,从而无师自通!
作者从1990年推广中国历史文化至今,从无间断。新文章陆续有来,旧文章历久常新。阅读本文约需时3-5分钟,但作者却花了二三十年时间、文献、实物积累。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右下角“在看”,推荐给更多的同好,让更多人受益,谢谢支持。作者微信号:m52740
邮史即历史,两者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佐证,密不可分,涉猎其中令人乐而忘返。近期收集到一批上世纪40-70年代广东南海县家书等民间档案,整理时发现相当精彩,见证了文革时期的一段段特殊历史与邮史,很值得解读和分享。一、1966年丹灶改名红峰这批信封档案都是与南海县丹灶公社石联乡石东村有关的,主人公名叫张时稔。在整理信封时发现,丹灶的地名曾经历变迁。在文革前,它是丹灶乡(公社),在文革开始后不久,它就更名为“红峰公社”,充满文革红海洋气息。图1,《南海市地名志》对丹灶的记录
其实丹灶历史上早就改过“红峰”之名,于1958年成立红峰人民公社,只是很快就改名为丹灶公社。在《南海市地名志》第75页中(图1),有记录它的地名变迁。但却没有提到文革时期再改名“红峰”。1966年5月16日“文革”开始,大破四旧,很多地方因此更名,新改地名大多带有“红色”元素。丹灶公社也在这个时候重新使用旧名,改回“红峰公社”,直到1978年才恢复丹灶原名。图2,1963年广西-丹灶家书
图2是1963年12月20日从广西桂林奇峰镇寄到广东南海丹灶的免费军邮,同月23日到达,为收信人张时稔儿子所寄之家书。
图3,1974年南海-红峰家书
图3则是同一人收的一封平信,是1974年10月22日南海罗村寄本县红峰公社,同月24日到达,贴了普14八分邮票一枚。因这时候丹灶已改名为红峰,因此落地邮戳也进行了更新。这两件可以见证南海丹灶、红峰地名在文革时期的更替。二、1967年香港“六七暴动”在张时稔的家书中,有一封香港1967年6月8日寄回的平信(图4),这封平信则记录了当年震惊国内外的香港暴动事件(图5)。图4,1967年香港-南海红峰家书
信中写到“香港此次发生动荡之时,我还未返港,现已将一月,仍在反迫害事件,尚未解决。市面尚未安定,我厂未有停工,不过工作非常冷淡。我厂在‘九龙土瓜湾新马头街3-5号七楼,新艺布厂’,我厂工友,没有参加任何组织,请勿介意。”图5,家书记录1967年5月香港暴动
信中所提的香港动荡,就是发生在1967年5月,香港人造花厂工人反对厂方无理除人,要求劳资谈判,撤销剥削工人的苛例(图6)。最后抗议集会演变为暴动,港英当局出动大批军警对工友进行镇压,造成流血事件,史称“六七暴动”。图6,1967年香港工人抗议报道
“六七暴动”亦称香港五月风暴,于1967年5月6日发动,同年12月份基本结束,是一场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展开对抗香港政府(港英政府)的暴动。由最初的罢工、示威,发展至后来的暗杀、***放置和枪战。暴动期间,最少造成包括十名警员在内的51人死亡,包括212名警员在内的802人受伤,1,936人被检控。事件涉及1,167个***。死亡人数仅次于1956年双十暴动。三、1968年夺权地方代办邮政这些书信档案的主人张时稔,实际就是石涌(石联乡)代办所的投递员(负责人),负责石涌村下辖石东、石西两个生产队的邮件收投工作(图7)。但他本人是石东队(村)人,文革开始后,邮政也受到破坏和夺权。村人自行办理石西邮政业务,夺取邮权。图7,1954年石涌一带地图
有见于此,石涌代办所张时稔即写成报告,送呈向村大队(图8):“石联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全体同志红峰公社邮电局石涌代办所经上级派委设立,自设立以来,业务上是由邮电局领导,行政上是当地大队党政领导。而代办所业务范围则包括石东、石西(即石涌村)。十多年来办理有关业务均遵照政策和规定,所有信件、通知、报纸等俱系随到随派送,风雨无间。不料今年一月,胡基搞分裂主义,无政府主义,不经公社邮电局和大队同意,竟主使冯耀荣擅持石西邮政业务,自行办理,胡作妄为,目无组织。这样的非法行为,大大违反了政策规定。毛主席教导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份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因此,请求石联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同志们,勒令胡基和冯耀荣将石西邮政业务归还石涌代办所办理。以利党的对人民邮政和宣传事业,统一领导,统一安排,希请审查研究办理为荷。此致 革命敬礼石涌代办所投递员 张时稔(印) 1968年.9.21日(戳)”报告的下面盖有同日邮戳,地名不是很清,推测为“广东南海石涌村”。背面则另写有“红峰邮电局革命领导小组负责同志”字样。
图8,1968年红峰代办所关于邮政夺权的报告
这份报告可知,这位张时稔是石涌代办所的投递员,实际就是负责人,负责邮件、杂志报刊收投工作,其业务范围在石涌村的石东、石西两队。“文革”开始后,破旧立新,各地各行业造反派夺权,邮政自然也不例外,波及农村代办所。有村民(可能是石西生产队)未经许可即自行办理石西的邮政业务,抢夺邮权。张时稔无奈只能向大队和上级邮电局反映情况,希望回归正常。这种邮政夺权的情况在文革时期并不少见,但反映在地方代办所收投邮件方面的却颇为罕见。四、石涌代办所往史得益于这位代办所工作人员张时稔的精心收藏,所以这些档案才能被保留下来。早在1964年9月16日,南海县丹灶邮电支局就与石涌东村张时稔签订“农村‘邮政代办所/邮票代售处’代办邮政合同”(图9),详列权利与义务。这份合同有效期为两年,相信到期后会再续签。图9,1964年石涌代办所合同
合同下面还有手注“办所营业时间 随到即办,开信箱时间 按时取信”。并盖有“南海县丹灶邮电支局、南海县丹灶人民公社石联生产大队”公章,还有张时稔的私章。上面1968年的报告中提及,该代办所已开设十多年,即大体在1957年前已经开办。从该所还使用三格式邮戳也可以证明这点。因为1957年开始推出五格式邮戳,如果在1957年或之后才设立,它使用的邮戳就应该是五格式,而不是三格式。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些人口较多和对外交流频繁的村庄增设邮政代办所,行政上属地方大队领导,业务上则归上一级邮政领导。通常由村民申请代办,在祠堂、供销社(小卖部),甚至家中代办业务,大体就是收投书信、报纸,出售邮票。业务以收寄平信为主,但挂号信、包裹也可代办,收寄后交上一级邮局处理。其实在民国时期,石联乡附近的横江已经设有邮政代办所,因靠近三水西南,故行政上属南海县,邮政上则属三水管辖。所以在这一带寄出的邮件经横江代办所处理后都会先运到三水西南,然后再经三水送出。图10,1949年石涌-广州家书
图10就是乡人从村中寄到时在广州的张时稔(凛)家书,贴了印花税票改金圆邮票4分一枚,为当时的平信邮资。销票戳是1949年7月17日,同日经西南中转。但销票戳文字看不大清,只可以看到“广东横江(南海XX溪?)”字样,因该局也是代办所,故在日期栏内加嵌“代”字突显其性质。这种在日期栏内加嵌“代”字的方式出现在40年代末,既可以固定字钉以免松动,又能让人知道这是一个代办所,一举两得,实用又清晰。寄件人姓冯,尽管没有留下地址和姓名,但根据同一批书信可知,确实是从其家乡寄出。有点意思的是,写给他的家书有时用“凛”,不知是用了同音字还是两兄弟。新中国成立后,原在广州的张时稔回乡参与建设,因有一定的文化与社会经历,因此成为石涌村邮政代办所的主持人。五、结语以上就是对这批同一人书信档案的部份解读,不但挖掘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乡村邮政代办所历史,还佐证了南海县丹灶镇文革时期改名的过程。同时也记录了香港1967年的暴动事件,精彩纷呈。单单一个人的家书档案就有如此丰富的历史信息,可见民间档案的重要性和真实性,确实值得收藏、挖掘,研究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