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贺卡文化起源于中国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1/21 4:50:00
中国集邮报

2025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系列产品,已于2024年11月22日开始发售。元旦、春节期间,精美的贺年卡又将承载着人们的问候和情谊,走进千家万户。

关于贺年卡,有资料显示其发源于西欧大陆。1843年,第一张由著名艺术家专门设计的商业贺年片在英国伦敦诞生,后传入美国。于是,人们每逢年节或朋友新婚、生日等喜庆之事,都用贺卡致意,并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风习。

按照这一说法,贺卡文化似乎发源于西方。其实不然,此风习中国古已有之,且历史久远。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官场还是民间,人们相互见面或去家里拜访时,经常携带“谒”和“刺”,这种风俗至汉代时已十分流行。汉末训诂学家刘熙的《释名·释书契》中有:“谒,诣也,诣告也。书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谒者也。”由此解释可以看出,“谒”上写有持谒者的姓名,用作拜访他人时的自我介绍。另据文献资料记载,刺,又称名刺,或只书写姓名,也有加入问候语的。此外,刺上还写有自己的官爵和籍贯所属的郡县乡里,所以也称为“爵里刺”。谒和刺虽都书写有自己的姓名及字号,但使用时是有区别的。谒,主要用于向主人通报来访者;刺,则增加了自我介绍的内容。我国古人在社会交往中,会根据受访者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书写不同格式的名刺,这反映出古人会恰当地表示自己的谦恭和对对方的敬重。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名刺作为古人社会交往的文书,一直被沿用。在纸作为书写材料后,“名刺”也改用纸张书写,遂称“名帖”。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名帖”的用途和使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唐太宗时,太宗为赏赐大臣,过年时用赤金制成金箔,其上铸上御书“普天同庆”,被称为太宗赐给大臣们的“门状”。后来,这种“门状”也被广泛应用,因金箔太贵改用梅花笺纸,一般3寸长2寸宽,上端书受贺者官讳,下端书贺者姓名身份,中间书贺语。此后,“门状”之风也逐步进入民间,每逢节庆喜事,自己不便外出,人们便在自己的名帖上,亲笔书写被祝贺人的姓名和字号,并附上一些祝福语或贺词,再交由弟子或仆人,将贺年名帖送到被贺人的家里,以示拜贺。南宋周密《癸辛杂识》云:“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后来人们为方便接收贺年名帖,在门上贴一纸袋,上书“请留尊柬”,或书“接福”“代僮”等,送帖仆人把帖投入纸袋即算送达,故又称“飞帖”。

贺卡的商业性邮递从宋代开始。据张世南的《游宦纪闻》记载,治平四年(1067),彭汝砺在泗州做官时,给上司寄“贺冬状”,即冬至节寄门状,里面写了因限于职守、不能亲往的客套话:“陈贺下情,无任惶惧之至,谨具状。”此门状由张世南家中收藏,并曰:“凡在外官,皆以状至(致)其长吏。”这应是世界上关于邮寄贺卡的最早记载。

明代以后,贺年名帖简称为贺年帖,过年互赠贺年帖成为民间习俗。到清代,又有商家在节日前用红色的硬纸制作贺年帖,上面印有“吉祥如意”等祝语,装帧精美。祝贺者只需在贺年帖上填写被祝贺者的姓名即可送出,十分方便。这种贺年帖比较小,故又称为“贺年片”。有的贺年帖还配有精致的锦盒,称为“拜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贺年片产品更是丰富多彩,其中的邮政贺年明信片当属其中一个独特的品类。中国邮政发行了多种多样的贺年明信片,1981年11月20日,中国邮政首次发行贺年邮资明信片。1991年12月1日,我国首次发行贺年(有奖)明信片。1993年11月15日,我国首次发行贺卡型贺年(有奖)明信片……目前,中国邮政每年发行的贺年卡种类丰富,发行总量巨大。即便是在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多元化的当下,贺年卡依然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占有一席之地。线上,DIY的电子明信片可以自选上传照片、录音和视频,更受年轻人的青睐;线下,风格迥异、设计精美的明信片,继续成为老少咸宜的选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从“谒”和“刺”到“名帖”,再到“门状”和“贺年帖”,伴随着中国古老书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走过了2000多年的不断演进之路。中国才是贺卡文化真正的发源地。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周岐彬

编辑:高阳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76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