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大龙邮票乃中国第一套邮票,迄今已130岁。百余年来,它是邮人常说常新的对象;在其故乡天津,更成为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是故,有大龙趣闻数则。
官号:百岁之后方起定 如同“先生孩子后起名字”一样,大龙邮票也是先有邮票后起的名。只是这个“后”,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十年八年,而是一个世纪。
1878年7月下旬,大龙邮票面世时,邮政当局未予起名,或可理解——先“生”下再说不迟。出人意料的是,在长达7年的使用期内,仍没有正式名讳,名不正言却顺,畅行华夏大地。如是一拖再拖,至1885年底,邮政部门第二次发行以龙为图案的邮票。两相比较,后者的图幅较前者稍小些,故“哥哥”称“大龙”,“弟弟”则称“小龙”。但“大龙”、“小龙”只是民间叫法,约定俗成。直到1988年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国家邮电部才正式将其定名为中国大龙邮票,简称“大龙”邮票。从出生到正式有了“官号”,历经110年,应是中外邮票史上的一项纪录。
远行;南北中外各不同
大龙邮票从天津出发,通过车装船运,“龙”行天下,风采尽展。
大龙邮票的总发行量约在百万枚左右。纵观其流通使用情况,有“两多两少一混贴”之说。 北多南少。北指温州以北。作此划分源自赫德于1882年12月的一则通令:“温州以北(包括温州)各邮局得出售海关邮票,收受贴足邮票的公众信件……温州以南各埠对公众邮件不予收寄。”这是海关邮政与香港邮局以及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就通邮范围形成的一种默契。由是,大龙邮票的使用范围主要在京津、山东及长江流域。
外国人买的多中国人买的少。《海关十年报告》(1882一1891)写道:“大部分海关邮票是在夏天出售给游客的,游客远比当地居民更多地利用海关邮政。”宁波海关代-理悦务司马吉给赫德的报吉也称:“中国人好像不懂邮票的用途,因此来买的都是外国人,如商人、教士、引水人等。”
混贴。所谓混贴,即大龙邮票与外国邮票或“客邮”邮票贴在同一信件或明信片上。个中原因,主要是当时中国尚未加入万国邮政联盟,寄往国外的信件需要另行加贴相关国家或其在华“客邮”邮票。
诞辰日研究:老集邮家曝“粗口”
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龙邮票发行日期主要有1878年8月说、10月说和12月说,以“8月说”最为普遍。
1925年,上海周今觉先生提出12月说,依据是其所藏及所见大龙邮票数百枚上盖销的日戳最早为12月,及上海海关出售邮票的通告日。1931年,他又据其所购邮品上之日戳提出了10月说。
约在1940年,天津著名集邮家黎震寰先生,在与天津邮局邮票发行总经办人徐家麟聊天时得知,徐的岳父是位“老邮政”,曾于1878年7月24日购得大龙邮票一枚。因自己这天过生日,故记得非常清楚。从此,7月24日说不胫而走。
40余年后,黎震寰旧话重提。天津集邮家杨耀增于1982年撰文,引述黎老讲的“故事”,力主7月24日发行之说。半年后,上海集邮家杜圣余披露自己的新发现:由天津海关填写、于1878年7月24日收到5分银大龙邮票的“收发文联系单”。至此,一份口述,一纸记录,两相对照,互为佐证,“8月说”、“10月说”、“12月说”不攻自破。但不久又生波澜:牛庄1878年8月1日发售大龙邮票的记录被发现,著名集邮家孙君毅力主8月1日说,并就此征求各地集邮名家意见。黎震寰忍无可忍,复函时曝了“粗口”:“天津是大龙邮票的发源地,那时又迫切需要邮票,既然7月24日收到,则发行日期不会落在牛庄之后。你因目前只能找到牛庄有正式文件,就认为8月1日是大龙邮票首次发行的日期,这种‘有奶便是娘’的想法,我不能同意。”
老宅:有趣的以讹传讹
从1986年开始,天津邮政经过辛勤劳作,发现了解放北路111号建筑所包涵的文明:从1884到1915年,它是近代邮政试办以及天津大清邮政、中华邮政的历史见证。于是,有了天津市邮政局申请保护(1996年),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大清邮政津局”旧址(1997年),天津市邮政局决定依此建立邮政博物馆(2000年),与长期租用该建筑的天津市化轻材料总公司签订使用权转让协议(2001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邮政局给予政策优惠与资金支持。尤其是与《今晚报》社联合发起的“说不尽的天津邮政”征文活动(2000年一2001年),使该建筑享有广泛的知名度、美誉度,提起近代邮政诞生,人们就会说天津是中心;说到大龙邮票,人们就想到“大清邮政津局”旧址。于是,媒体宣传、相关人员讲话中,多次出现以讹传讹的有趣现象:“大清邮政津局”旧址是中国近代邮政的中心,大龙邮票从这里诞生。有人甚至提醒,在对该建筑进行装修加固时千万小心,说不定哪个犄角旮旯会发现大龙邮票,如此,邮局就发大财了……
发财当然好。但近代邮政的中心、大龙邮票的“老宅”在原海关大公事房内。大公事房不敷应用,才于1884年迁入解放北路111号。其时,大龙邮票已经6岁,就要“上小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