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最近,笔者从安徽泉友处交换得一枚未见载录的铅质半两钱。该钱直径28.5 毫米,穿径8.5 毫米,厚度0.8毫米,重1.57 克。钱币正面篆书“半两”二字,分列钱穿右左,钱背无文。通体灰黑色兼有蓝黄色锈,上还留有薄层土锈。
“半两”钱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就已经铸造使用了。司马迁《史记》记载有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周天子贺秦国行钱的史事。建国以来,陕西、四川等地的战国时期秦国遗址、墓葬中都发现有战国“半两”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废除了六国复杂混乱的币制,统一了货币,规定专门使用“半两”钱。从此圆形方孔的铜钱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通货,上下通行了二千余年。不仅战国秦国、秦朝铸造“半两”钱,西汉初年,沿袭秦制,仍旧铸造使用“半两”钱,并且有高祖“半两”荚钱、吕后八铢“半两”、五分“半两”、文帝四铢“半两”钱、武帝四铢“半两”钱等等类别。因此存世的“半两”钱种类繁多,版别复杂。从该钱形制、文字、大小、轻重等方面判断,此枚铅质半两钱应属于汉代的四铢“半两”钱。
此枚半两钱与普通半两钱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铅质材料铸造的。铅是一种贱金属,色泽银白,其特点为延性弱、展性强,自然属性决定其作为货币材料并不理想,因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铅往往与铜等销融为合金作为铸币的复合材料,完全以铅料铸制的钱币并不多见,其品种、数量远远少于铜铁钱。而且迄今已经发现的铅钱,大多数仅流通于一时一地,因为铅钱大多是在某时某地铜源异常缺乏或财政极端困难条件下出现的,替代铜铁钱行使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职能。我国历史上由官方公开铸造发行铅质钱币始于五代十国时期。后梁贞明二年(916年)闽王王审知铸造的背有“福”、“闽”字样的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是中国货币史上见于史籍记载的最早的铅钱。
其实,铅钱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应该更为久远。现在所知,公元前的战国时代就已经有了以铅料铸制的钱币。考古发掘及传世实物中发现有铅贝、铅质布币、铅质明刀币和一化圆钱以及铅质鬼脸钱、铅质郢爰版等。这些铅质钱币可能只是随葬用的冥币而非正式流通使用的钱币,但它们的发现至少可以说明我国使用铅质材料铸造钱币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据转让该钱给笔者的泉友介绍,此枚铅半两钱是从一堆普通流通半两钱中挑拣出来的,因此笔者推测上述此枚铅质半两钱应是参与过流通使用的钱币。这一发现可能会将我国铅质钱币流通的历史提前一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