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少年集邮活动,究竟定位在什么层次,近期在集邮报刊上多有议论。有的把集邮作为培养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有的却认为不能把集邮活动引导成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对于一些青少年想玩集邮,有的大学生想办份邮报,不少专家学者以种种“好心”,奉劝他们把精力放到学业上,玩邮还是多多慎重。
究竟将青少年集邮摆到怎样位置,是重“门道”、还是求“味道”?研究讲“门道”,欣赏讲“味道”。因此,对广大集邮者,特别是青少年只要喜欢,干嘛非得要“懂”呢?什么是“素质”教育?我们常把集邮文化内涵标准定得很高,其实集邮说到底,就是玩,图个快乐!培养“快乐”,就是最大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心理专家证明说,凡是具有快乐性格的人,事业成功率最高;一个有快乐感的民族,是最和谐最有希望的民族。至于有的集邮爱好者(包括青少年),有追求既懂“门道”、又懂“味道”,那按事物发展规律,因人因时正确引导,不必强求一律。著名学者于丹讲述她在教学中常遇到一些不务正业的学生,有的迷恋DV,有的不可救药地写诗,学课成绩都在中等偏下,推荐考研没门,按现行教育体制去评价,显得无奈。可是十年过后,她教过的学生三十而立,个个都有出息。她感悟,作为一位教师应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去爱他们,而不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爱他们。所以,作为引导者,应当不断探索,找出一条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发展青少年集邮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