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五 邮人的心声
邮展几天来,我多次入场,但没买到总公司的合适的东西,只得忍痛花了80元从邮商那买一套集邮总公司的首日封(2票1张、首日戳全),又买了些河南省集邮公司的纪念封,还买些“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 制作的纪念封(据了解,得到国际认可、首次制作),有了母体,各种主题纪念戳痛快淋漓的几次神盖。在场馆广场,还见儿童初级收藏之苦,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指着别人拿的精美的牡丹张,可怜巴巴的说:“妈妈,我们怎么买不到那个邮票?”“那个带包装,不单卖。” 母亲似乎明白又解释不清的回答。
在敞开国门的世界邮展期间,多少人想买到自己如愿的邮品和纪念品?又是培养多少人参与集邮的好机会? 但现场除了昂贵的礼品包装就是捆绑销售,动扎几百,把普通大众收藏者拒之门外。很多老邮人和铁杆邮迷也只得把兴趣转向实寄和收藏戳记,他们把以前一、两折买来的东西,兴致勃勃的抢着盖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戳。我也察觉现场的买卖情况,普通、大众的收藏品胜于高档礼品;注重实寄品胜于新品。这是回归集藏的必然趋势。在世展框里看到的各类获奖,基本都是实寄品(含以往展品),但由于缺乏引导,相当部分特别是新人,对收藏还缺乏理性认识,容易使中国的集邮文化断代。
我同13日晚巧遇的网友---纵横四海(孙波 先生)聚谈中,他也说:“在现场有些人看到很好的实寄封片想买,一看是实寄品,就说‘是用过了’而错失良机。这部分人的邮识少、不明白,兴趣也不够”。他还看到不少人争先抢购280元一册的“邮票设计家的足迹”,然后到设计者的桌前签名,感叹道:“近期的十几套小票也不过几十元,插到册里,买那么高的价,有那么多人买,邮政的啥东西都好卖,真是不可思议。” 从这些不论是明白和不明白的人看出,收藏群体大有人在。那么目前邮市低迷的“结症”何在?
笔者认为,中国集邮多年发展不起,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邮政既得利益集团所致。 改革开放30余年,各行各业都顺理成章的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而唯独“集邮” 这块,反而由最初的敞开却钻进了马希尔“计划经济”时代的“死胡同”,并加力施展惯用的“霸王”条款、“紧箍”发行政策、暗箱操作手法,打压了想集邮的新人,赶跑了众多的老邮人。这其中的奥妙只有深入了解市场的人,才明其中“内幕”。说穿了,就是一些“蛀虫”不惜损坏国家邮政的名誉,更不顾及集邮文化的普及,而是勾结部分邮商,从中渔利。这同党的宗旨、和谐社会、中国文化,都是格格不入的。这些“蛀虫”再继续把持邮票的发行权,将是对中国集邮文化遭受更多的蹂躏和践踏。
多年来,邮人以种种不同的舆论、维权行为,表达自己的心声,归根结底,是为中国邮票走向世界的庄严,是为集邮市场的欣欣向荣,是为邮人的苦尽甘来。几年来,作为集邮爱好者一员的笔者,也多次写出了分析、鼓动、期盼大行情的文贴,有些在相关杂志、报纸刊用。应该说邮人的努力,对邮政当局有感有动,仅从03年后的新邮发行量就可看出。对于常规的套票、小型张已压缩到七八百万的发行量,但为什么还没激发起社会的集邮、收藏热情?为什么市场打折票不能扭转和消失?又为什么邮人对邮政当局如此不信任?还是那些“邮政蛀虫”与党的宗旨、与邮政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
借此,再次强烈呼吁:转变发行政策!邮票上柜台!敞开销售!邮人要自由!
尾语:
笔者的能力、身体、精力都受限,逐段的回忆邮展之行,以抒情、纪实、体会的方式,命题“洛阳花艳丽 邮展聚深情”献给邮友、网友。明知同回马枪先生的《洛阳纪行》杰作相比,不登大雅之堂,但也表明一位老集邮爱好者即遭催残又乐观的心!
当我不容世展闭幕、兴奋余在的连夜赶到郑州的次日早,听到远方传来洪亮的钟鸣声,随后奏起一声《东方红》。那沁心悦耳之音,迫使我询知,是“二七广场”的钟楼,每早6点开始整点报时。《东方红》之音,压缩了我登机前的其它日程,直径广场。恰好进入眼帘的正面是一座雄伟、独特、新颖的双塔钟楼,顶端高擎一枚鲜红的五星。后查资料知晓,“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二七广场,建于1971年,是我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连体双塔,塔高63米、14 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郑州市的重要标志,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还看到广场地面一条几十米的奇怪的铺设,询问了晨练的当地人,他们津津介绍:“这是京汉铁路的象征,用黄铜铸成,还在沿线各罢工地点刻上了站名。。。。。。” 我仿佛听到了大罢工那一刻,全线火车同时发出的响彻云霄的鸣笛声,也仿佛看到了中国伟大的工人阶级,在中国GCD的引领下,空前团结、无畏流血、推翻旧世界的伟大献身精神!
同时,我也联想到以共鸣为代表的邮人,滴血的心声:“倘若有一天我倒下了,请你踩着我的身躯往前冲!只因这是邮市的希望,冲!我无怨无悔。。。。。。请你别再往后看!共鸣!!!”
2009.04.24 于哈
文章来源:炒邮网 www.cjiyo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