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用尽可能少了资金,获得自己心爱的藏品;用最少的资金,获取最大的回报。而“捡漏”,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
在收藏过程中,以极低廉的价格买到较希罕或较珍贵的藏品就是捡漏。这个定义没有量化,一般认为买到自己所付出价格几倍以上的藏品都算捡漏,十倍以内的算小漏,几十倍以上算大漏,几百倍以上就算天漏了。而我在收藏中,捡的第一个漏就是在根本不懂版式的情况下花2元钱嫌贵放弃而又复得的1000倍以上的天漏。虽然已经过去了十三个春秋,但这件事情让我至今难于忘怀,也正是这个漏确定了我的收藏方向-主集铜元。
我是1993年开始涉足“收藏”(其实根本算不上收藏,只是买点流通纪念币而已),其后偶尔买点古钱。1995年清明下乡扫墓,在湖口县流芳乡听我姐夫说他村庄一位老乡那里有一斤左右的铜钱,准备拿给铜匠给他打铜壶,那时买一个铜壶大概要二十元左右,而打一个铜壶的手工费只要几块钱就OK了,所以乡下用废旧铜器或铜钱打铜壶的现象较为普遍。那天晚上我姐夫把我带平房山村的那位老乡家里,我花了30元钱买下了这一批铜钱,共有100多枚,多数是清代康熙和乾隆方孔钱,有不到20枚的铜元,因为不懂,才到书店买了华光谱的《中国铜元目录》,经对照都是几毛钱的湖北、湖南、浙江和开国纪念币等,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铜元。
此后,周未偶而到钱币市场逛一下,每个省的铜元买上一、二枚玩玩,那时的铜元都是0.5-1元钱一枚,据说批量的0.15-0.20元可以搞定,但我没买过,我一般是花上两三块钱买几枚而已。六月底的一个星期六中午,我在一个叫“蒙古老”的摊位上选了5枚铜元,经谈,0.6元一枚,但另外一枚河南双旗他要价2元,讨价还价,还到1元钱没成交。晚上我把买来的铜元一一对照《中国铜元目录》,突然间发现河南书上将河南双旗分为三个品种,其中有一种花坠分开版定价30元。哎哟,我中午放弃的那枚河南双旗铜元是不是花坠分开版呢?这个晚上让我思绪万千、彻夜难眠,脑海里一直闪现那枚河南双旗,而且在想为什么当时2元钱不拿下?明天去这枚铜元还在吗?如果是花坠分开版肯定被别人买走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到钱币市场,市场上一个人都没有,8点半左右来了两个摆摊的,但是不见“蒙古老”,等待的时间真是慢长。半个小时后“蒙古老”终于出现,我的心“嘣嘣嘣”直跳,哪枚河南双旗还在吗?是不是花坠分开版?我在“蒙古老”仅有的5、6页铜钱活页中很快就找到了那枚河南双旗,眼前一亮,这正是花坠分开版。这个失而复得的漏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这是我在收藏过程中捡的第一个漏,也是我接触铜元才两个多月时捡来的漏,也正是这个漏让铜元成为我的收集方向。
2004年春节前后,我花4千多元买了一批江西铜元,手头有点紧张(因为手上的纪念币早就套得一塌糊涂,无法割肉),只好割舍这枚珍藏9年的河南双旗铜元,我把它挂在中国机制币论坛网站拍卖(此前曾挂在钱币天堂网站定价400元但无人问津),在拍卖结束前,“周伯通”老师和“我买铜元好”兄经过一番激烈竞价,最终被“我买铜元好”兄以3050元拍标,当时我心情非常激动,这3000多元不仅缓解了我资金紧张的局面,而且又有余钱买铜元了。可是“我买铜元好” 兄拍得后再也没有消息了,我多次发短信也不回,因我以前没有和他接触过,所以估计这个拍卖有可能落空。而“我买铜元好” 兄正是不动声色的、有信誉的重量级泉友,两天后3050元如数汇到我的账上,为感谢他,我还送上一枚好品相的苏维埃铜元,一并用特快专递寄出。
通过这次“捡漏”、卖出,以币养币,我感觉到“捡漏”是低投入高回报的乐事,让人能够得到一种意外的惊喜,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乐趣。从某种意义上说,“捡漏”是收藏价值的再创造,是收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捡漏”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收藏者孜孜以求的价值和乐趣所在。有时因为“捡漏”会改变你的收藏方向。
(附上拍卖时留下的图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http://img.coinsky.com/TT/e/d/1/4/e7f476928dfac7ac131ba079fb04.jpg)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