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本篇原系拙作《胶东战邮戳记续考》(见《集邮》1999年增刊)中的一部分,因内容复杂,受篇幅所限,特单独提出,作专题研讨。
1945年秋,抗战最后胜利,“战时”理应结束。翌年4月,胶东区战时邮务管理局奉令改为“邮政管理分局”,下属各县市局的“战邮”名称也一律取消。按说,此后带有“战邮”字样的日戳不应再用,而实际情况是,有许多战邮日戳继续延用下来。从留存实物看,有些戳记的延用时间还比较长。对此,笔者8年前在《胶东战邮日戳研究》(《集邮》1993年第10期)一文中,曾用“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一时换戳不及”来作解释。如今看,虽无大错,但说法过于笼统。究竟哪些邮戳延用,哪些没有延用?原因何在?有何规律?由于资料缺乏,研究深度不够,笔者当时也并未全部弄清。
1999年5月,沈曾华同志因见一枚“招北战邮”延用戳实寄封,不耻下问,来函与笔者探讨,给我以启示和鞭策,促使我进一步查考战邮资料,对往年收集的戳图、实物进行全面分析,终于弄清了具体原因和延用的实际情况。
此问题,必须从胶东接管旧中华邮局说起:
抗战期间,胶东区战时邮政各级局所的驻地,均在山区乡村,而县城和交通中心村镇均由敌伪盘踞。因而,伪中华邮政之县局和代办所都合法存在,我方手中只有新设之临时县局如牙前县、昆嵛县、栖东县等局。1945年秋,日本投降,八九月间,各县城先后宣告光复,旧中华邮政机构也先后由同级战邮局接管合并。在1945年底至1946年3月这段过渡时期内,各个旧制县的邮局里,战时邮局和原中华邮局的日戳并用,前者用于解放区内,后者用于对国统区的通邮。
1946年4月,胶东区战时邮务管理局在改称“胶东区邮政管理分局”的同时,决定全部停用“战邮”日戳,改刻新的邮戳。但因抗战初胜,百事待兴,又要防备敌人内战,全部刻换新戳实在来不及,便决定采用最简便的“暂用”中华邮局旧戳的办法来应急。个别无旧中华日戳可用者,则另行刻制。此决定可从1946年3月成文的《胶东战邮局1945年工作总结》的“今后意见”中看出:“……邮务所的日戳,可尽量使用旧邮局代办所的;局和区局(指胶东管理局和各专区局——摘者注),可另制一批”;“做到全胶东邮戳正规化,每个单位应有足够的日戳使用。”
这个“全胶东邮戳正规化”的“宏图”,可惜因形势变化而并未实现。新邮戳一个也未刻成。
我们从该时期留下来的邮品实物,可归纳出当时邮政日戳的使用情况,有以下三类:
(1)根本无战邮日戳者,是龙口、石岛等少数几个一直为敌所占、城外又未建立战邮局的县市局和一部分新解放的大村镇代办所。它们由敌人手中接管过来之后,就继续使用原有的三格式中华邮戳,不曾刻制使用过带“战邮”字样的日戳。如图①的胶东战邮毛主席像一版票实寄封,销票戳是“山东龙口三十四年(1945)十月十二日”。此时,该市刚解放不久。
(2)按时换用邮戳的是各旧制县级邮局和乡镇邮务所。它们大都在1946年4月根据上级指示,停用了战邮日戳,换用接收过来的旧中华邮政日戳。所以,我们在现存的胶东实寄封片中,看不到蓬莱、黄县、招远、掖县、福山、莱阳、文登、荣成、海阳、栖霞、牟平、乳山、平度、即墨等县的延用战邮日戳。
(3)延用战邮日戳,主要是抗战时期根据地临时设置的行政机构,包括胶东局本身、所属的4个专区(东海区、北海区、西海区、南海区)局以及战时暂设的县治和部分干线邮站。因为这些局所,均无相应的旧中华日戳可换用。解决之法,原拟“另制一批”,但因一时来不及刻制,只好仍用战邮日戳。此本权宜之计,谁知,时隔月余,内战爆发,敌人向胶东重点进攻,空前的社会大动乱开始。备战、转移,与敌周旋,能坚持战地通邮已属不易,哪里还顾得上刻换新邮戳、实现“正规化”呢?就这样,从原定“暂用”,到无限期延用下来,一直拖到打退敌人进攻、形势稍趋稳定的解放战争后期。那么,这些战邮日戳,究竟延用到何时呢?具体情况不一。
1948年8月,胶东战略区和4个专区奉命撤销,这样,胶东、东海区、北海区、西海区、南海区的战邮日戳,就一直延用到撤销之日。我见到较晚实物,有1948年5月使用的北海区戳(图②)。至于临时县治,如牙前、招北、莱东、平东、平西等,多数延用到建国前后该县撤销合并之时。只有昆嵛、栖东、掖南几县,因撤并特晚,在建国之后曾重新刻制过不带“战邮”的新戳使用。
笔者所见最晚使用的战邮日戳,是1949年3月22日的昆嵛战邮戳(图③)。
为了简明起见,特制下表,以供研考胶东区封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