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闲话袁大头“中圆”

1楼
邮耗子 发表于:2009/5/28 15:06:00
節錄,全文見《中國收藏》[錢幣專刊]第11期(2008/12出版),此為瓨祟},登出者係經雜誌社編輯所改。
袁大頭“壹圓”新銀幣在民國三年底正式開鑄發行後,由於製作精美,總廠對重量成色不合者,隨時熔毀重造,因此信用昭著,短短幾年功夫就取代舊式龍銀,連原本通行各地的墨西哥鷹洋也逐漸消失。就在袁像銀元席捲全國之際,稍後於民國五年開始發行的袁頭新銀輔幣卻未能挾其餘威,尤其是有個前所未聞面額名稱怪異的“中圓”銀幣,許多生活在銀元時代的都沒見得它。
貨幣史與錢幣學權威彭信威教授說過:“以現代的眼光來看,中國古代的貨幣,是沒有制度可言的。”其多項特點中的兩個:
一是製造與流通的地方性;
二是以秤量計算,錢幣的成分與重量影響購買力

由於在貨幣的本質上,主幣是實際價值(實價),具有“無限法償”的地位;輔幣只是名目價值(名價),是“有限法償”的,因此各國通例在銀毫的成色上都是逐次遞減。在《幣制則例》亦援例規定,主幣使用數量無限制,五角以下用數不得超過五元之值,否則受者可以拒收,但向大清銀行及其分行、代-理兌換時不在此限,此即所謂之“有限法償”。
幣制改革主幣優先,“壹圓”新幣先行
壹圓與中圓祖模在民國三年即已次第製就呈袁世凱核定,惟以幣制改革主幣優先,只發行壹圓新幣,以“因時制宜,與原條例略有出入。”改為成色八九。
民國五年七月,財政部應造幣總廠所請,先就天津地方發行含銀七成的中圓、二角、一角新銀輔幣三種,並力推十進位法定價。新銀輔幣減色的理由,一是防止採用金本位制時,若成色太高,擔心銀價變昂時民眾將其溶毀來兌換金幣,使市面銀輔幣缺少造成不便。二是銀輔幣製造權是國家專屬,只要數量足夠流通即可,無需供過於求,價格就不會滑落;且隨時可換大銀圓,人民毋庸疑慮成色。在《國幣條例》第六條規定中,修改為五角銀幣的收受,每次限合二十圓以內,二角及一角則以每次五圓為限;但租稅之收受、及國家銀行之兌換不受此限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楼
邮耗子 发表于:2009/5/28 15:06:00
新銀輔幣袁像中圓的製地

除天津總廠外,民國六年二月南京造幣廠呈請部頒中圓、二角、一角新銀輔幣祖模獲准,五月財政部令將翻印新模送總廠複驗再行開鑄。同年廣東造幣廠擬開鑄新銀輔幣,以未獲部頒祖模欲用舊模,也未被批准。按資料記載,其餘各廠,皆未經中央頒給祖模准予鑄發。根據民國廿四年出版的《財政年鑑》,津廠自民國五年至十八年止,中圓製額為123萬餘枚;寧廠自民國六年至十二年止,製額為247萬餘枚,總計371萬枚有餘。由於規定南京造幣廠翻印銀輔幣新模要先送總廠雕刻洋技師複驗放行才能開鑄,故其出品應與津廠所製者接近。檔案中可查之袁像中圓製額,尚不及同時段一元主幣產量的千分之五。


袁像“中圓”何以未大量流通


雖然北洋政府三申五令努力的推動新銀輔幣,但效果不彰。主因還是大環境無法配合,譬如實行不久即發生滬寧鐵路車站不收中圓新銀幣,原因是該鐵路收入款項須兌換鷹洋始能繳交匯豐銀行,必須再與外商協調。初期因發行數量不大,十進位得以維持,後來幣廠貪圖厚利,開始漫無節制的濫製新輔幣。如四川造的是漢字五角,不但有廠版、雜版之分,尚有新舊之別。雲南所製為新版龍洋,廣東則通行二角銀毫等等,製額既濫成色又低,到民國十二年時風潮迭起,十進位制度被破壞殆盡,市場仍按含銀量折算,與舊輔幣已無分別,天津造幣廠還被幣制局訓令停鑄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習用中圓(半元、五角)輔幣的範圍有限,各地最樂用的銀毫還是二角及一角。據民國七年財政部發表的《幣制節略》,前清時期所製大小銀幣約合六億一千萬元,其中一元主幣占二億三千萬元,五角以下銀輔幣約三億七千四百餘萬元;而此中二角即有二億七千七百餘萬元,在銀輔幣中占四分之三之多。
目前網路上對袁像中圓有所謂“四川版”、“福建版”…等稱呼,然而按前述《財政年鑑》及同年《中央造幣廠之沿革》記載,四川的成都與重慶製造的五角銀幣皆為漢版;2001年出版的《福建貨幣史略》於有關銀幣章節的記載是:“民國期間,福建所鑄造的銀幣均係銀輔幣,面值為一毫(角)、二毫(角)。”在書內所列舉的類別中,沒有袁像輔幣,只有在“盜版幣”項目提到民國十二年軍閥周蔭人任閩北護軍時,在延平(今南平)設造幣廠專製版別不明的劣質銀輔幣;駐閩西北的福建陸軍旅長郭某見有利可圖,亦與沙縣錢莊訂約製造。事實上,福建造銀幣史上除大名譽品“福建官局造七錢二分”樣幣外,沒有五角以上的銀幣。而根據民國十八年財政部為籌措幣制改革,聘美國顧問甘末爾(Dr. Q. W. Kemmeres)及其他金融專家組成的甘末爾設計委員會在各地調查後編制的《中國貨幣流通表》,半元銀角在四川省境內於成都流通者是川滇兩地所製的,重慶只收川造半元。福建省境內未見半元流通,廈門最通行的是閩粵造二角,福州最通用的二角是袁頭及粵造,另有少數本地造二角一角大洋。所見文獻內均無此兩省有產製及通行袁像中圓的記載,個人認為,這些版式應是民間所造的私版,或其他省份地方造幣廠未經授權自行製造的所謂“盜版幣”。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93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