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王晓强在亚洲邮展个性化邮票里打出胜利手势。图片由王晓强提供
Face
姓名:王晓强
年龄:29岁
标签:市集邮协会副秘书长,亚洲邮展大奖获得者
语录:我没有积蓄,我的积蓄就是邮品
即使是在接受采访之时,王晓强也心“陷”邮票。采访刚完,他就已“遥控”买下了在北京拍卖的一枚1906年的东莞明信片。他还“发烧”到给爱车选个邮票号码“1878”,这是清代“大龙邮票”的发行首年。当然,最让他心“甜”的是他刚从香港2009第23届亚洲邮展捧回一个镀金大奖。
29岁“邮博士”
一副黑框眼镜,略带俏皮的笑容,衬衣西裤……王晓强如普通东莞仔一样。唯一不同地方是邮品成为他生活的大部分,“这是爱好、职业、事业”。他已是市集邮协会副秘书长。或许是因为12岁就开始集邮,王晓强从小就有点“人小鬼大”。很多高水平邮友是有钱有闲的中年人。如今,年仅29岁的他已被人称为“邮博士”。他倒坦然:“像我这样的人不多,多了也没有意义。”
5月14-17日,王晓强参加了香港2009第23届亚洲邮展,中国选送16部作品参赛。王晓强的竞争法宝是《清代东莞邮政史(1900-1912)》。作品上,清代的碑形邮戳、干支邮戳……诉说它从东莞、广州、香港、德国等地流转,串联起那一段历史。
每一个邮品都很珍贵,价钱也很“贵”,首次参展,他的作品就获得了一框类镀金奖。
全球搜罗清代民国东莞邮品
虽然,一个小框只有16个贴片,但王晓强是“10年成一框”。“从1999年开始,我就开始在全世界搜罗东莞清代、民国的邮品。”王晓强扶了扶眼镜说,因为那一年他在老集邮家中看到了一枚清代的邮戳残片。“我眼前一亮啊!”当时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些邮品的价值。
正是因为“先知先觉”,比别人早走一步,现在他手头上的清代、民国邮品宝贝已经有100多枚了。每一枚不光花心思,还价格不菲,“要花上好几个月的工资”,拍卖的时候还得跟人“抢”。现在他是拍卖行的大客户,经常通过打电话或者写信参与香港、德国、美国等拍卖行的竞买。
巧用邮识致富
玩邮票,就要收藏。收藏就是要烧钱。王晓强买的一些邮品很贵,甚至要花好几个月工资。王晓强说:“所有的钱都用来买邮品了。所以没有积蓄,我的积蓄就是邮品。”更幸运的是他有一位也有集邮爱好的父亲,很支持他集邮。
“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所以王晓强不光“狂热”,还精于“打算盘”搞投资,用“邮识”来“致富”,不然没有办法支付起巨额的邮品款。“东莞以来料加工闻名,我也做‘来料加工’,只是创意成分多一点。”王晓强还向香港输出“服务业”,帮一些邮友设计展品、当香港集邮学术刊物的主编、出书、策划展会等。
如今,王晓强又开始投入一个新的领域。“下一步,打算将目光转向广州,做一个广州老明信片专题,出一本书。”现在他已经开始筹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