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从投资功能看邮市(风中看海)

1楼
邮耗子 发表于:2009/6/27 11:23:00

     邮票,作为邮资凭证是其最原始的功能。信件右上角一枚小小的邮票就意味着该信件能享受邮政传递这种准公共服务了,而其票面价值自然就是公众对这种公共服务的付费。一张张小小的邮票反映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体现出我国建设中的伟大成就的精神面貌。邮票也在完成其基本职能的同时被人们喜爱着。

    随着邮政部门每年发行的邮票在流通领域不断的被消耗以及时间的推移,一张张精美的邮票的价值因其特有的历史意义和"稀有性"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邮票收藏再也不是收藏家的专利,普通的集邮爱好者越来越多,邮票于是成为了民间收藏的投资品。对于政!府特别是邮政部门来说,发行邮票的目的在于执行其邮资凭证的功能,且对享受邮政传递这种服务收费。而邮票一旦被售出却不被用于享受邮政传递这种服务而被用做收藏投资品,那么在一级市场上出售邮票的收入就成了邮政的纯收入。这就是邮市的融资效果。

    但是这种融资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就是需要有一个健康的邮市作为支持。健康的邮市使人们持续的以投资的心态购进一级市场发行的邮票作为交易品而不进入邮资凭证领域,这就能有效的保证政!府的融资。那么怎样才能形成健康的邮市呢?首先要有邮市存在的理由,邮票作为这个市场上的商品的条件,也就是邮票体现其收藏价值的条件:邮品的历史纪念意义和保证其保值增殖的"稀缺性"——这就要求政!府保证每一种发行邮票的质量;控制每一类邮票的发行数量。否则邮市就没有存在的理由,邮政的融资同样无从谈起。

    1985年邮票迅速成为一种投资时尚后,邮票已经不是简单的邮资凭证了,它在让集邮者获得乐趣、投资人获得收益的同时实现了为国家邮政部门融资的功能。这种多赢的局面使得邮票的投资地位得以迅速被确立和认同,以货币交易为主的邮票市场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先后兴起,不论是在北京月坛邮市,还是在上海卢工邮市,经常是人声鼎沸,邮人繁忙地穿梭于各摊点之间。

    经过几年的积累,1991年邮市第一次行情的大爆发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了。但是邮票管理层错误地判断形势,盲目大幅增大邮票发行量的措施,极大地挫伤了邮票投资者的热情,以前炙手可烫的邮票开始成了无人问津的垃圾,邮市资金外流非常严重。因为邮品的市场价格是围绕其价值在不同的市场供求条件下上下波动的,而邮票对于融资的价值更在于其“稀缺性”而不是“有用性”,在邮票增加发行量的同时,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因而就没有新鲜资金注入,其后果就是邮市在1991年之后持续了五年的低迷。而邮市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后,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二春的1997年,也是迄今我国邮市最大的一次狂潮。在银行降息政策出台及香港回归的环境影响下,邮票价格一度飚升,特别是京、沪两地邮市再一次吸引了所有投资者的眼球。然而,就在高潮过后,管理部门在发行数量和系列种类上实行双向扩容;对积压邮品开始不计成本的向二级市场抛售,致使打折票遍野;对出现的“病症”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策略;开邮票发行领域之先河的大小版同步发行政策。这些终致使新中国邮票价格体系完全被击毁,甚至使发行数年数十年的早期邮票价格屡创新低。

    之后,中国邮市进入全面调整状态:全年票价持续走低,偶有回升却不能解渴。绝大部分进入市场者均以亏本收场,而十几年的玩家都对邮市退避三舍,投资人信心一去不复。投资的功能被完全弱化。差不多每一个新邮品种问世,都经历了这样一个炒作的过程:上市--拉高--回调--跌破面值,只是市场追捧的程度不一样。甚至全世界只有我国邮市有这样的现象:邮市里全是一堆堆的新邮。一包一包的,你卖给我,我卖给你,都不拆包,还讲究原包装,打开了反而不值钱了。这种状态也就表明邮票作为其投资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人们参与的理由只是不死心而进来炒作一番。

    深入分析,我们会明白,综合管理当局两次"毁市"行为,应该是没有完全认清(高估)邮市融资功能的结果。这从当年"邮市可以当股市来炒"的论断可见一斑。可以比较一下两种投融资的方式和规模:首先,从投资人收益角度来说,股市投资人收益有企业盈利作为保障;而邮市的投资者注重的是精美的邮票和市场“稀缺性”,只有“稀缺”能使得邮票价格上扬,长时间炒作的邮市是经不起考验的。所以增加邮市发行量带来的打击肯定是毁灭性的。其次,在融资功能定位上,股市在发达的市场上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而最终能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对邮市的定位则应该谨慎很多,因其特有的盈利条件和空间,它的投融资规模和数量与股市是没有可比性的,最好也最直接的用途当然是应用于邮政部门,由此提高邮政这种公共服务的质量。这也说明了邮票绝不可过量发行,过量发行的政策对邮票投资人信心打击是毁灭性的,而一旦形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政!府再想平复这种创伤是很难的,想从中融资就更不可能了。

    邮票打折也是过量发行的后遗症,折价销售要想获得比正常价位销售更大的收益,必然要求该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即需求上升的幅度应该大于价格的下降幅度。但是集邮市场上需求应该是具有一定刚性的,因为无论经过多少次炒作,邮品的最终流向只能是集邮爱好者。由此政!府发行市场不顾一切的将邮品(包括大于市场有效需求的部分)销售完毕,取得融资效果;但是二级市场的邮品达到过饱和状态,再往下销售又行不通。这就从根本上毁灭了市场的延续性,而一次性融资和长期稳定的融资市场孰优孰劣应该是很清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旦邮票发行过量,最佳的解决办法应该是销毁过多的邮票而不是任其折价流入市场。

    在邮市,由于管理层掌握着原始货源(投资筹码),同时又具有制定邮市发展政策的权力,而邮市的实物交易,使得邮市上政策调控政策的威力远远大于政策对股市等资本性、信息化投资市场的影响。因此,邮市上历次大行情和大调整,政策上无一例外地发挥了主导作用。政策可以把邮市变成疯熊,亦可把邮市变成疯牛。但是政策唯一不能做的就是破坏邮票作为投资品的理由:其市场稀缺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场稀缺性需要邮票在流通领域被消耗,从而邮票的投资功能就只能是它的第二功能。在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杨先龙等代表也再次提出“应尽快恢复中国邮票邮资凭证的功能”。

    一个健康的邮市不仅能保证集邮爱好者对邮品的有效需求,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融资效果。既然管理层能在宏观调控上获得乘数效应,就应从保证邮品的稀缺性的基本要求着手,在安排好邮政服务的基础上合理适量地发行民间收藏家喜爱的品种以达到多赢的目的;而邮市的参与者——二级市场的“玩家”也应该以该市场的消费者即邮品收集者的需要为导向,而不是盲目的炒作。这样在政!府和市场的互动中才能繁衍出健康的邮票市场,由此才能期待新的既有热潮和邮市的繁荣。

------王伟 赵遵生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42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