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中国集邮报:邮缘

1楼
方寸 发表于:2009/9/7 11:18:00

邮缘

2009.09.07

文章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马德霖

    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家书抵万金”的岁月似乎已即将成为历史。其实,这正给书信收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为保存的人少,其作为文物和文献的价值在未来也就会愈发凸现,有些珍贵的家书,不光价值不菲,且分别被全国各地的各类博物馆收藏。我就看到过征集家书的广告。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邮展,有编组山东胶东半岛战邮的邮集获得了大奖,一时胶东战邮封炙手可热,一个看似破破烂烂的旧信封竟卖到了几百元甚至几千元。这是因为20世纪40年中末期,山东正是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地盘,由于外部的严密封锁,要寄出一封解放区的信件是十分困难的,有时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现存的实寄封已十分珍贵。

    作为集邮爱好者的我,每逢星期天,都会来到一家卖旧书的小摊上寻觅一些实寄封。

    当然,我不敢奢望能在我们这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小县城里寻觅实寄封能有多大的收获,但近期的普票、纪特票封还是能够找到一些的。我问老板娘:“还有旧信封吗?”她指了指一堆旧书、旧文件,都是单位或个人作为废纸处理卖给她的。我挑选了一些信封就回家了。

    到家后,我挑选了票戳完整的作为收藏,其余的将邮票漂洗下来保存。其中,我意外地发现了20多封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本县(贵州省普安县)一名任姓的父亲写给女儿的信和明信片,受好奇心支配,我竟阅读起这些书信来。这些信曾被女儿一封封精心地收藏,时间跨度长达六七年。

    当时,我们这个小县城里能考上中专学校的人,可谓“屈指可数”。这位父亲在信中温情脉脉,没有教训,没有指手画脚。那时物质生活匮乏,他在信中对女儿说:“你母亲养了四五只小鸡,等你下次放假回家,就可以补补身体了”。针对她的妹妹们学习不好,老父亲也发出长长的喟叹……

    他跟女儿谈工作、谈学习,都是用一种平等和蔼的口吻。字迹工整,细密有力,从中可以看出对晚辈的殷切期盼的父爱。

    大概是因为同处本县吧,虽然我不知道寄信人和收信人今天的命运如何?现在已到了何方?他们现在的生活怎样?一家子还其乐融融吗?但我仍将这些信和明信片保留了下来,在我手边一存又是几年。

    后来,我下岗失业了,整天为生活奔波劳碌,收入微薄仅能养家糊口,根本无法顾及我曾经酷爱过的集邮。但因为我曾经在中国集邮总公司和《中国集邮报》社举办的“港澳邮票知识大奖赛”中获过奖,并曾参加过本地举办的邮展并曾获过奖。于是,在集邮协会换届选举时,便被推选为常务理事,就有了和邮政人员的交往和外出学习的机会。

    我们邮协的副秘书长是一位年轻的女同志,工作勤恳认真踏实,有时县里举办邮展也请我帮帮忙,我当然很乐意做这些事。

    在一次外出学习归来的路途上,我们聊起了集邮。我说,所谓集邮,其实是先有邮后有集,先有实寄实用,后有收藏研究。实寄封尤为重要,我就收藏了不少寄封,还有不少是我们本县的呢!

    听大家对我说的话感兴趣,我继续说,我们本县有一位姓任的家信,在我手边就保存了好多封,但不知他的全家现在是否还在普安?

    可让我意想不到的,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车上那位女秘书长回头对我说,那位名叫任继贤的老人就是她的父亲。

    经过核实,确实一点不错!原来,任老人家一直住在普安,这些年来先后搬过几次家,把许多东西都丢掉了,包括那些书信。

    我很荣幸,过了这么多年我终于能够把这些书信交还给它的主人,这些信件是人间永远值得珍藏的温馨记忆!

    事情虽然很小而又顺理成章,但那分奇妙奇特而又珍贵的邮缘情缘,就个人而言,我想谁能说就不如“胶东战邮封”珍贵呢?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马德霖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36133 s, 2 queries.